事件:公司近日 發布公告,同意全資子公司永興新能源以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投資建設年產2 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180 萬噸/年鋰礦石高效選礦與綜合利用項目及鋰礦資源系列綜合價值提升研發項目;同意控股子公司花橋礦業以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投資建設白市村化山瓷石礦年產300 萬噸鋰礦石技改擴建項目。上述項目合計投資總額不超過11.25 億元。
點評:
計劃推進300 萬噸鋰礦石技改擴建+180 萬噸/年高效選礦+副產品綜合利用+2 萬噸電碳,覆蓋了開采、選礦、綜合利用和電池級碳酸鋰制造等完整的鋰產業鏈,助力實現規模效益,促進降本增效,進一步鞏固公司核心競爭力。
1)擬建年產2 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預計一到兩年內產能擴張3 倍。總投資5.32 億,將繼續采用公司全球首創的隧道窯焙燒工藝(優化窯爐結構并進一步提升浸出率),新增混料及焙燒車間、浸出車間、碳酸鋰車間、蒸發車間、成品庫等。當前公司產能1 萬噸,預計于今年三季度末達2 萬噸,明年一季度末達3 萬噸,不僅實現三倍擴張,提升自身市占率,同時促進規模效應、降低生產成本,進而提升盈利能力。
2)擬建電碳上游配套項目180 萬噸/年鋰礦石高效選礦與綜合利用項目,為公司提供穩定原料供應。總投資不超過2.5 億元,建設期為12 個月。該項目將采用分線工藝設計,建設多條原礦處理能力產線,以適應原料差異化并提升鋰云母精礦品位,建成后形成180 萬噸/年鋰瓷石綜合利用加工能力。
3)“綜合利用”是云母提鋰的終極歸宿,成本還能更低。公司擬建鋰礦資源系列綜合價值提升研發項目,將綜合利用副產品,提升附加值,以實現綜合降本。總投資不超過0.45 億元,建設期預計為24個月。主要研發內容包括:(1)選礦環節:通過工藝技術突破和流程改進,對原礦中各種成分進行分離和優化組合,附產多行業適用的高附加值產品;通過工藝研發,從低品位原礦提取高品位云母,拓展碳酸鋰生產原料來源。(2)冶煉環節:通過工藝配方的優化,增加冶煉副產品的活性及白度,提升其在建材領域的利用價值,并有效解決規模擴大帶來的冶煉副產品增多問題;通過增加部分設備,改進工藝流程,開展銣銫鹽提取,增加副產品收益。
4)擬建白市村化山瓷石礦年產300 萬噸鋰礦石技改擴建項目,將實現擴量及運輸改革。總投資不超過2.98 億元,項目建設期為24個月。在對現有采礦權進行擴量的基礎上,對礦山系統進行技改擴建,增加礦石開采量,為碳酸鋰生產提供充足的原材料保障;對礦石運輸方式進行改革,以運輸帶方式代替汽車運輸,提高運行效率,降低安全隱患,提升綠色環保礦山建設水平。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新能源行業需求更確定,碳酸鋰呈現持續漲價趨勢,公司利潤將不斷增厚。全球綠色低碳轉型已成確定性大趨勢,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 年前達到峰值,爭取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綠色復蘇”發展趨勢已清晰,新能源汽車及儲能行業對上游鋰鹽材料的需求將持續不斷地增長,鋰鹽價格快速上漲,當前電碳最高價已經接近7.2 萬元,均價也達到了7.05 萬元左右,預計電池級碳酸鋰2021 年價格中樞將超過8 萬元/t。
自有礦山、成本優勢顯著,產品供不應求,且能滿足擴產要求。
公司擁有1.87 平方公里礦權,其中在0.38 平方公里探明的儲量為4500萬噸,假設資源均勻分布,永興礦山實際儲量為22000 萬噸,按照3萬噸碳酸鋰年產量,僅此資源可供70 年使用。公司采選冶一體化有明顯成本優勢,假設按照鋰輝石435 美金,鋰云母750 元一噸(自有礦成本價,若外購需要900 元左右一噸),鋰輝石和鋰云母加工費分別為13000 元和19000 元來計算,永興電碳成本或僅需要4.1 萬元,而鋰輝石工藝到電碳需要4.5 萬元左右(含稅完全成本),具有明顯成本優勢。
公司自有礦山鎖定成本,利潤也將隨價格上漲而不斷增厚。


2025-2031年中國碳酸鋰行業市場運營格局及未來前景分析報告
《2025-2031年中國碳酸鋰行業市場運營格局及未來前景分析報告》共十三章,包含2024年中國碳酸鋰重點需求領域運行狀況分析,2025-2031年中國碳酸鋰行業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2025-2031年中國碳酸鋰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規避指引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