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導讀
1 月乘用車批發銷量220.2 萬輛,同比+7.5%,在天津等地區因疫情導致部分主機廠停產一周的情況下展現出較強韌性,其中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41.2 萬輛,同比增長141.4%迎開門紅,新能源乘用車批發滲透率19%繼續維持高位。
投資要點
1 月批發銷量同比+7.5%
1 月廣義乘用車批發銷量220.2 萬輛,同/環比分別+7.5%/-8.6%。1 月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209.2 萬輛,同/環比增速分別為-4.4%/-0.6%。1 月總體銷量略超預期,一方面由于春節假期原因,1 月26 日開始產銷處于半停頓狀態,相對損失3-5 天銷量;另一方面1 月份天津等地因疫情停工和封控措施,使部分廠家生產節奏受到了影響,如一汽豐田天津工廠和一汽大眾天津工廠等。
新能源批發1 月開門紅,滲透率維持19%高位1 月新能源車保持高景氣,批發41.2 萬輛,同/環比增速分別為141.4%/-18.5%,滲透率為19%。分企業看,1 月新能源批發銷量破萬輛的有7 家自主品牌和4 家新勢力品牌,其中比亞迪/上通五菱/奇瑞/吉利/廣汽埃安/上汽自主/長城銷量分別為9.29/4.00/2.12/1.70/1.60/1.44/1.38 萬輛。新勢力中,上海特斯拉/小鵬/理想/蔚來銷量分別為59845/12922/12268/9652 輛,二線新勢力中合眾/零跑快速上量,月銷分別為11009/8085 輛。主流合資品牌中,南北大眾新能源1 月銷量13661 輛,占據主流合資新能源59%的份額。
自主份額持續提升
從結構上看,1 月份豪華品牌零售銷量29 萬輛,同比下降5%;主流合資品牌零售86 萬輛,同比下降17%,其中日系品牌份額為19.2%,同比下降2.2pct,德系份額23.5%,同比下降2.3pct,美系份額8.2%,同比下降1.2pct。自主品牌零售銷量94 萬輛,同比增長11%,環比增長1%,市場份額45.5%,同比增長6.4pct,較2021 全年的44%也上升了2.4pct。自主品牌頭部企業表現依然強勁,得益于在新能源市場獲得明顯增量。
投資策略
2021 年芯片短缺背景下銷量承壓,行業庫存處于歷史低位,補庫周期+需求恢復,預計2022 年乘用車銷量增速在10%以上。整車領域,2022 年自主崛起將持續演繹,主要有以下三大因素驅動:1)純電主流價格帶供給改善,車型進一步豐富;2)自主迎來混動元年,挑戰10-20 萬燃油車市場;3)智能化加速,自主優勢更為明顯。我們認為今年新勢力+特斯拉+頭部自主市占率有望持續提升。零部件領域,隨著下游主機廠格局變化,新勢力和頭部自主市場份額將持續提高,電動智能時代車型迭代速度加快使得車企對零部件企業響應服務效率的要求大幅提升,過去固化的整零關系有望打破,國產零部件產業鏈順勢崛起,同時電動智能加速推進催生了大量增值零部件和產業新趨勢,看好國產崛起與電動智能,持續重點推薦四大細分領域:一體化壓鑄、駕駛智能化、座艙智能化、乘用車座椅國產化。
乘用車:重點推薦比亞迪、吉利汽車(H)、長城汽車;建議關注小鵬、理想和蔚來。
零部件:重點推薦文燦股份(一體化壓鑄)、伯特利(線控制動)、上海沿浦和繼峰股份(乘用車座椅國產化),以及拓普集團和新泉股份(特斯拉產業鏈)等,建議關注華陽集團(HUD)、中鼎股份(空氣懸架)、愛柯迪 (輕量化)等。
風險提示
乘用車銷量不及預期;宏觀經濟不及預期;芯片供應不及預期。
知前沿,問智研。智研咨詢是中國一流產業咨詢機構,十數年持續深耕產業研究領域,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專業的角度、品質化的服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專注于提供完善的產業解決方案,為您的投資決策賦能。


2025-2031年中國油電混合動力汽車行業市場全景評估及發展趨向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油電混合動力汽車行業市場全景評估及發展趨向研判報告》共十四章,包含2025-2031年油電混合動力汽車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油電混合動力汽車行業投資戰略研究,研究結論及投資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