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西南地區的一度水電,通過特高壓通道,僅需7毫秒就可“閃送”到2000多公里外的蘇浙地區。當前,我國正加快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建設更安全、更綠色、更高效的新型電力系統。
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已超3.4萬億千瓦時,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如今,我國每發出的10度電中,就有4度來自清潔能源。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清潔發電體系、規模最大的輸電網絡,它們共同組成全球最大的電力供應系統。
而時代也帶來新的變化,新能源成長為“主體能源”,充換電服務業、互聯網數據服務等新興行業用電量保持年均20%以上高增長,這些變化都對傳統電力系統提出新挑戰。
如何讓這個全球最大的電力供應系統更安全、更綠色、更高效?
開年以來,從建設清潔能源基地,到打造智慧電網,再到儲能工程,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全面鋪開。
從東北到西北,再到西南,九大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同時推進,中國版圖上,清潔能源全面起勢。在甘肅,一個70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加緊建設,通過將光熱發電與光伏發電相結合,實現太陽能資源的充分利用。
與此同時,9條特高壓工程正在全面建設,即將投運的隴東到山東特高壓直流工程,每年輸送的電量中,一半以上是新能源。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與數據中心副主任蔣德斌表示,今年我國還將開工陜西至河南、西藏至大灣區等4條特高壓工程,總投資將首次超過8000億元。這些電力“高速路”,將把西北地區的風、光能源,源源不斷地送往東部。
新型電力系統要更智慧,運行效率更高。眼下,智能電網技術“虛擬電廠”正在廣東、浙江、安徽等地加快建設。作為“電力大管家”,它能整合電網中散落的分布式光伏、充電樁、空調等電力負荷,靈活進行調度。
在湖南,我國電力領域首個人工智能“調度員”剛剛上崗,通過對海量數據的深度學習,它能夠自動識別電網運行中的異常情況,及時作出準確的調度決策。國網長沙供電公司項目技術負責人張亞說,與傳統人工調度相比,它的決策時間由原來30分鐘縮短至1分鐘,決策效率更高,電網響應更快。
讓不穩定的“風電”,穩定地“點亮”萬家燈火,眼下,儲能建設熱火朝天,新技術不斷涌現。在廣西南寧,我國首個百兆瓦時級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正在擴容升級;在江蘇如東,一座148米高的大樓拔地而起,這座高樓的用戶,是1.2萬多個單體重量達到25噸的“硬疙瘩”,這也是我國首個重力儲能工程。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全國新增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將占到總裝機容量的60%以上,能源轉型步伐不斷提速。如今,一個更綠色、更穩定、更高效的新型電力系統正在加速構建,將為我國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轉自中國經濟網


2025-2031年中國清潔能源行業市場分析預測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
《2025-2031年中國清潔能源行業市場分析預測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共十一章,包含2024年清潔能源行業風險分析,2024年清潔能源行業投資策略,全球及中國清潔能源行業發展趨勢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