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國防大發(fā)展,軍工上市公司有望迎資產注入高峰國家推進國企改革,目標“提高國有資本效率、增強國有企業(yè)活力”:2022年迎“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之年,相關改革舉措有望加速;軍工科研院所資產注入有利于提升科研成果轉化率,防止產研分離,注入的優(yōu)質資產可提高上市公司核心競爭力,改善資產質量;利潤改善同時為科研活動提供經費支持,形成正向反饋。院所市場化、資本化是長期趨勢。
多家軍工集團下屬上市公司已經進行重大資產重組,后續(xù)業(yè)務有望加速重大資產重組公司數量占比達35%:2015年以來,軍工集團下屬上市公司累計已有32家進行了重大資產重組,累計注入評估價值超1300億資產;其中2021中航工業(yè)資產證券化率最高達72%,旗下多個上市公司成為細分賽道龍頭;其次為電子信息集團56%,開啟了“子集團組建-上市公司激勵-優(yōu)質資產注入”的模式,在對上市公司進行優(yōu)質注入的同時實現核心院所資產有效改制,后期資產證券化率有望持續(xù)提升;航天科工、航天科技資產證券化率最低,截至2021僅15%/15%,后期集團整體資本運作有望加速,資產證券化率提升空間較大。
重組帶來凈利潤顯著提升:資產注入后當期總收入同比增幅28%,當期凈利潤同比增速83%,歸母凈利潤漲幅明顯;繼2017年資產整合高峰期后,2021“十四五”開局之年又迎新熱潮。自2017年軍工集團整合注入高峰期后, 2021年隨著“國企三年改革行動”不斷推進,企業(yè)資產注入掀起一輪新高峰, 2022年及十四五期間有望持續(xù)保持高位。
軍工迎“內生+外延”雙輪驅動,“內需+外貿”、“軍品+民品”兩翼齊飛(1)“百年變局”下,國防軍工確定性高成長,“備戰(zhàn)/2027/建設與第二大經濟體相稱的強大國防”是既定方向,2021年大額合同負債彰顯“十四五”高景氣;(2)未來幾年,國防軍工資產證券化、核心軍品重組上市預計將掀起新一輪高潮,關注中船集團、航天科技、中電科、中航工業(yè)、航天科工、兵器工業(yè)等集團重組進程;(3)中國坦克/無人機/教練機/戰(zhàn)斗機等具備全球競爭力,外貿需求逐步崛起。國產大飛機/民用航空發(fā)動機等產業(yè)鏈也在逐步成長。
投資建議:
內生增長看好∶ 中航西飛、中航沈飛、航發(fā)動力、洪都航空、內蒙一機、紫光國威、中兵紅箭、火炬電子、新雷能、智明達、高德紅外、大立科技、中航光電、中航高科、航發(fā)控制、西部超導、鋼研高納、中國海防、北摩高科、中航重機、利君股份、
內生增長關注:復旦微電、寶鈦股份、菲利華、鴻遠電子、振華科技、光威復材、航發(fā)科技、中航電子、派克新材、航宇科技、航亞科技、應流股份、圖南股份、鉑力特等;
外生增長關注∶洪都航空、成飛集成、航發(fā)科技、貴航股份、中航電子、中國船舶、航天長峰、四創(chuàng)電子、國睿科技、中瓷電子、鳳凰光學、光電股份、北方導航等軍工集團下屬公司
內生+外延增長關注∶洪都航空、中國海防、國瑞科技、航天長峰、航發(fā)科技
風險提示:
1)股權激勵、資產證券化節(jié)奏低于預期2)軍品交付進度不及預期。
知前沿,問智研。智研咨詢是中國一流產業(yè)咨詢機構,十數年持續(xù)深耕產業(yè)研究領域,提供深度產業(yè)研究報告、商業(yè)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yè)咨詢服務。專業(yè)的角度、品質化的服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專注于提供完善的產業(yè)解決方案,為您的投資決策賦能。
轉自浙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邱世梁/王華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