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氣象服務是信息、數據密集型的行業,氣象觀測、探測活動可以產生海量計的信息數據集,形成了容量巨大、潛力無限的氣象數據資源。氣象數據主要來源包括氣象觀測數據、氣象產品數據和互聯網氣象數據。其特點是類型多、體量大、更新快、質量高、價值高。近年來,中央政府出臺了《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氣象數據要素×”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6年)》等一系列政策,持續推動氣象數據開放共享與開發利用,充分發揮氣象數據要素乘數效應,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我國正全力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在氣象服務領域,數據要素從采集、交易到公共數據供給,形成構建多層次、多元化的數據要素市場生態體系。在公共數據供給方面,截至2024年7月,我國已經有243個省級和城市的地方政府上線了數據開放平臺,開放的有效數據集超過了37萬個,為2017年的44倍。其中氣象服務領域開放的有效數據集為1673個,遠遠少于城市治理、金融服務、綠色低碳等其他行業。在應用場景方面,2024年期間,國家數據局與中國氣象局,共公布了26個案例,為其他地區和行業提供了可借鑒的成功經驗,推動形成以數據為核心的新發展模式。
關鍵詞:數據要素×氣象服務發展背景、數據要素×氣象服務市場現狀、數據要素×氣象服務供給情況、數據要素×氣象服務應用案例
一、相關概述
氣象數據,是氣象工作人員在全球范圍內收集、管理和歸檔的各種氣象觀(探)測記錄,以及由這些記錄加工處理而成的各類氣象數據集、各種氣候統計值和數據分析資料。氣象數據要素,可以直接為公眾提供有用的氣象信息,創造社會價值;或是作為服務產品,參與市場流通,從而與其他傳統生產要素相融合,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形成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提升配置效率和激勵效率,大幅度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助力實體經濟。
氣象服務是信息、數據密集型的行業,氣象觀測、探測活動可以產生海量計的信息數據集,形成了容量巨大、潛力無限的氣象數據資源。氣象數據主要來源包括氣象觀測數據、氣象產品數據和互聯網氣象數據。其特點是類型多、體量大、更新快、質量高、價值高。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2025年中國數據要素×氣象服務行業市場發展態勢及產業需求研判報告》
二、發展背景
氣象服務是指為政府、部門和公眾提供的氣象信息服務。隨著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氣象預報信息已觸手可及,成為百姓衣食住行游購娛的重要參考。在基礎建設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氣象觀測系統,氣候系統觀測能力大幅提升。目前我國建成了由超7.6萬個地面氣象觀測站、409個海島站、120個高空氣象觀測站、2架高空大型無人機、546部天氣雷達、9顆在軌風云氣象衛星等組成的世界規模最大的綜合氣象觀測系統。在服務方面,我國氣象服務已覆蓋國民經濟70余個行業大類,單位用戶數量近4萬家且持續增長,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去,由2012年的63.5億元逐步增長至2023年的316.1億元。應用價值加速釋放,在農業領域,極端天氣嚴重影響農業生產、糧食安全。氣象部門連續多年開展全球5種作物和全國7種作物產量預報,糧食單產、總產預報準確率常年穩定在99.8%。在交通領域,氣象部門聯合公安、交通運輸等部門,優化提升全國218條惡劣天氣高影響路段,開展公里級、分鐘級氣象預警。在能源領域,氣象部門加強迎峰度夏(冬)能源保供和重要輸電通道氣象服務,保障能源安全和穩定供應。開展全國風能太陽能資源精細化勘查和評估,為各地結合資源稟賦發展新能源產業提供規劃參考和選址依據。提升風能太陽能發電精細化服務能力,開展風光水儲一體化評估,全方位服務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在旅游領域,“中國天然氧吧”、“中國氣候宜居城市(縣)”、“避暑旅游目的地”等氣候品牌,已經惠及全國400多個市縣。氣候資源在合理開發利用下,正在有力助推地方經濟發展。在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中,氣象資源正日益成為趨利避害、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前置生產要素。經濟社會發展對氣象的敏感性和關聯性呈現增強趨勢,各行各業對氣象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多元、越來越精細。
三、發展現狀
充分發揮數據要素價值,激發市場活力,我國發布了《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關于加強數據資產管理的指導意見》《“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等一系列政策。其中數據要素×氣象服務為重點關注領域之一。2024年1月發布的 《“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簡稱《行動計劃》)就“數據要素×氣象服務”單獨成章,提出:降低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影響,支持經濟社會、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農業農村等數據與氣象數據融合應用,構建集氣候變化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預警、風險轉移于一體的智能決策新模式,防范化解重點行業和產業氣候風險。支持氣象數據與城市規劃、重大工程等建設數據深度融合,從源頭防范和減輕極端天氣和不利氣象條件對規劃和工程的影響。創新氣象數據產品服務,支持金融企業融合應用氣象數據,發展天氣指數保險、天氣衍生品和氣候投融資新產品,為保險、期貨等提供支撐。支持新能源企業降本增效,支持風能、太陽能企業融合應用氣象數據,優化選址布局、設備運維、能源調度等。同時,在“數據要素×現代農業”“數據要素×交通運輸”“數據要素×金融服務”“數據要素×文化旅游”“數據要素×應急管理”和“數據要素×綠色低碳”等多個領域,《行動計劃》都就氣象數據應用作出部署。隨后中國氣象局出臺了《“氣象數據要素×”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6年)》,是自《行動計劃》發布以來,首個推出的行業垂直“數據要素×”行動方案,圍繞防災減災、智慧農業、交通運輸、能源安全、金融服務、綠色生態等六方面18類數據融合應用場景,提出七項重點任務:梳理氣象數據要素開發利用堵點、加強氣象數據開發利用技術攻關、加快高價值氣象數據產品研制、強化數據價值釋放保障支撐、開展“氣象數據要素×”試點、創新引領打造應用典型、積極穩妥推動眾創利用。地方政府也紛紛跟進,出臺“數據要素×氣象服務”相關政策,推出氣象數據市場化配置改革。
我國正全力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在氣象服務領域,數據要素從采集、交易到公共數據供給,形成構建多層次、多元化的數據要素市場生態體系。在公共數據供給方面,公共數據是數據要素中最重要的資源之一,兼具“治理要素”與“生產要素”雙重屬性,我國高度重視公共數據資源的開發和應用,將其視為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方式。近幾年,我國不斷擴大公共數據資源供給,有序推進公共數據開放。截至2024年7月,我國已經有243個省級和城市的地方政府上線了數據開放平臺,開放的有效數據集超過了37萬個,為2017年的44倍。其中氣象服務領域開放的有效數據集為1673個,遠遠少于城市治理、金融服務、綠色低碳等其他行業。
2024年5月、8月,國家數據局陸續公布首批、第二批“數據要素×”典型案例成果,在氣象服務領域,包括3個案例,分別為四川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與地質災害防治研究院、四川省氣象局——跨部門氣象數據共享、助力地質災害分級預警體系建設,臺州市氣象局——“氣象保險增值服務”賦能風電設施建設運營減損增效,新疆氣象服務中心——跨行業數據要素融合應用、構筑鐵路安全新防線。中國氣象局經過深入挖掘、廣泛征集,綜合考慮實時數據驅動場景運轉、多行業數據融合利用、經濟社會效益等情況,評選出一系列典型案例,于2024年5月、11月,通報2024年首批、第二批“氣象數據要素×”典型案例,共公布了23個典型案例。通過“氣象數據要素×”典型案例的推廣和應用,可以有效地推動數據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進一步提升數據驅動的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率,展示了數據要素在氣象服務行業發展中的乘數效應,為其他地區和行業提供了可借鑒的成功經驗,共同推動形成以數據為核心的新發展模式。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2025年中國數據要素×氣象服務行業市場發展態勢及產業需求研判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年中國數據要素×氣象服務行業市場發展態勢及產業需求研判報告
《2025年中國數據要素×氣象服務行業市場發展態勢及產業需求研判報告》共十章,包括數據要素×氣象服務行業相關概述、數據要素×氣象服務行業運行環境(PEST)分析、全球數據要素×氣象服務行業運營態勢、中國數據要素×氣象服務行業經營情況分析、中國數據要素×氣象服務行業競爭格局分析、中國數據要素×氣象服務行業上、下游產業鏈分析、數據要素×氣象服務行業主要優勢企業分析、數據要素×氣象服務行業投資機會、數據要素×氣象服務行業發展前景預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