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我國氣象服務行業整體的市場集中度較低,行業內領先的上市企業較少,更多的是由國家氣象局等政府機關單位扶持建立的下屬氣象公司,以及區域性的小型公司。行業的參與主體以政府氣象部門為主,其主要業務是提供公共氣象服務,行業發展較為緩慢。由于我國傳統氣象服務以公益性服務、基礎服務為主,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專業性氣象服務的需求,因而我國正積極探索氣象服務業改革,加快推進氣象服務行業轉型升級,逐漸實現氣象服務參與主體的多元化。
關鍵詞:氣象服務競爭格局、華云氣象、九方科技
一、國內氣象服務市場競爭格局:市場集中度較低,多樣化需求加快行業轉型
氣象服務是以氣象為主要對象的服務,可以劃分為決策氣象服務、公眾氣象服務、專業氣象服務和科技服務。決策氣象服務是為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決策提供的氣象服務;公眾氣象服務是為公眾提供的日常氣象服務;專業氣象服務是為各行各業提供的針對行業需要的氣象服務;科技服務是為專門用戶提供的特殊需要的氣象服務,這四者構成了覆蓋全社會全方位的氣象服務網。
我國氣象服務行業整體的市場集中度較低,行業內領先的上市企業較少,更多的是由國家氣象局等政府機關單位扶持建立的下屬氣象公司,以及區域性的小型公司。我國氣象服務行業的存續公司可以分為為政府機關決策服務、為社會公眾提供通用性公益服務、為國民經濟各企事業單位和個人提供專項服務、專業有償服務和氣象科技服務、商業氣象服務等類型的公司。
目前我國氣象服務行業的參與主體以政府氣象部門為主,其主要業務是提供公共氣象服務,行業發展較為緩慢。由于我國傳統氣象服務以公益性服務、基礎服務為主,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專業性氣象服務的需求,因而我國正積極探索氣象服務業改革,加快推進氣象服務行業轉型升級,逐漸實現氣象服務參與主體的多元化。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氣象探測系統行業市場經營管理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專業氣象服務又稱商業氣象服務,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氣象服務作為我國的一項基礎性服務,逐步滲透到各行各業中,針對不同的行業,對于氣象服務有著不同的需求,面對多樣化的市場需求,商業氣象服務逐步應運而生。區別于公共氣象服務,商業氣象服務對于各項數據的精準度要求更高,涉及的專業技術和設備要求也較高,專業化、精準化的產品需求,推動氣象服務行業轉型升級,加快多樣化發展進程。
氣象公司通過個性化服務,不斷尋求市場對于共性技術的要求,持續提升技術和生產水平,不斷完善核心的技術體系,為用戶提供專業化的技術、多樣化的產品和個性化的應用服務。目前我國主要的商業氣象服務公司是由當地的氣象局所設立,如北京維艾思氣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長沙市風云氣象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等,這類企業處于初創期,產品技術在不斷完善和優化。
二、重點企業分析:不斷完善產品覆蓋領域,加快推進商業氣象服務發展
1、華云氣象:堅定產研技術經營策略,穩步推進全域產品發展
華云氣象前身是中國華云技術開發公司,由中國氣象局1992年獨資興辦、科技型、經營性國有資產的運營企業。華云氣象自成立以來,公司經營和發展可以分為初創成長期、業務拓展期、高速發展期三個階段,1995年中國氣象局黨組確定華運公司以技術開發為主的經營方向,其資產總值得到連續6年的增長。2000懷念在局所屬科技產業資源得到整合和充足后,華云氣象的規模和實力都得到了較大的提高;2007年公司確立“集約化研發、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發展”的路線,堅定自主創新、穩健發展的道路。2012年正式組建中國華云氣象科技集團公司,到2022年華云氣象完成國有企業公司制改制,再次更名為“中國華云氣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華云氣象主要從事氣象探測、衛星遙感、氣象雷達、信息與氣象服務、雷電監測與防護、農業與人工影響天氣等業務,是亞洲區域門類齊全的氣象探測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的供應商。作為一個國有企業,在中國氣象局的指導和支持下,華云氣象充分發揮氣象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作用,始終堅持創新驅動,在行業內逐步形成了顯著的品牌效應,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也得到日益提升,為我國氣象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現階段,華云氣象已形成氣象裝備、衛星工程及遙感應用、氣象信息為主的三大產業,并在環保、水利、農業、民航等專業領域積極拓展,搶占市場份額。
縱觀我國海陸空綜合氣象觀測系統,我國已建成8萬多個地面氣象觀測站,其中有近一半的氣象觀測站是由華云氣象提供,還包括近三分之二的天氣雷達、在軌運行的7顆風云氣象衛星地面應用系統,都是由華云氣象自主創新研制生產而成,實現了單要素雨量站到多要素智能氣象觀測站的跨越,并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攻克了云量、云狀等9種國際公認的自動氣象觀測難題。同時,在我國氣象局的指導下,華云氣象還聯合相關單位合作研發了海洋氣象漂流觀測儀、往返式平漂探空系統等新型氣象裝備,都是國內首創產品和裝備,進一步填補了海洋、高空氣象觀測的空白。
此外,華云氣象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天氣雷達技術,相位噪聲、自動標定、快速掃描和精細化觀測技術等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日照自動觀測儀、天氣現象智能觀測儀,北斗探空儀等產品已投入業務試用,部分技術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地面氣象觀測裝備領域,更多高精度、智能化、國產化自主可控的新產品迭代升級,大部分成果已應用于全國業務臺站,為地面氣象觀測全面實現自動化提供了關鍵產品和技術支撐。
2、九方科技:積極拓寬業務覆蓋領域,搶占商業氣象服務市場
無錫九方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根植于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由清華大學持股的專注于大氣、海洋預報與商業氣象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內先行的集超級計算、數值模擬、人工智能于一體,為商業氣象、智能環保、交通航運、防災減災、智慧城市、金融保險等行業提供氣象解決方案的技術供應商。
2021年1月,九方科技完成2200萬元Pre-A輪融資,由正軒資本領投,深圳高新投、啟迪之星跟投,本輪融資主要用于完善團隊,招納人才。2022年7月,九方科技完成5000萬元A輪融資,由維思資本領投,毅仁資本擔任交易的獨家財務顧問,本次融資用于持續優化九方智能氣象預報平臺的高性能計算引擎,為大氣環保、遠洋航運、金融保險、清潔能源等四條業務線提供技術支撐。
現階段,在九方科技的經營業務中,遠洋航運和清潔能源逐漸成為公司重點發展業務方向。隨著國家“一帶一路”進程加快,航運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氣象服務作為遠洋航運的配套產業,對于航運公司有著重大意義。此外,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是全球的發展主線,氣象服務和能源需求、生產供應等都有緊密的聯系,九方科技重點布局清潔能源領域,在風光資源監測評估、風光功率預測、極端天氣預警等方面持續發展,提供專業化的能源氣象服務產品。
商業氣象服務技術難度高、研發周期長、需求大量人才和資本的投入,為進一步加強商業氣象服務技術水平,九方科技打造了自研的智能網格氣象預報平臺,可以提供精細化、定制化的區域氣象預報,為此,九方科技面向不同行業打造定制化的氣象服務產品,包括面向大氣環保行業的空氣質量數值模擬云平臺、區域級污染物溯源與擴散平臺,面向遠洋交通的智能化遠航航運氣象導航平臺,面向金融投資機構的九方氣象社等。
除大氣環保和遠洋航運領域,九方科技還計劃布局海洋養殖、防災減災、金融保險、新能源等場景。九方科技利用“三維海洋要素智能預報系統”,用科學的手段去分析海產品養殖區域的情況,不僅可以預報海洋溫度、鹽度、海流等信息,還可以進行營養鹽、海洋生物化學等要素的預報;在防災減災方面,九方科技通過預測臺風過境、臺風登陸、降雨量、風暴潮增水等過程,提早做出應急方案。
在成功轉型后,九方科技主要采取三種商業模式,用于公司的日常經營和發展。一是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按照客戶的定制化需求收取費用;二是公司打造SaaS及標準化的軟件產品,按照不同數據或軟件產品的具體定價來收取費用;三是為客戶提供計算技術支持服務,按照使用計算資源情況和技術服務類型來收取費用。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氣象服務行業競爭現狀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氣象服務行業競爭現狀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
《2025-2031年中國氣象服務行業競爭現狀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共八章,包含我國重點地區氣象服務產業發展現狀與投資機會分析,我國氣象服務機構運營情況分析,我國氣象服務商業化分析與投資前景研究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