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況: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全國碳市場發展報告(2024)》,全國碳市場逐步形成了涵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技術規范”的多層級制度體系。其中,2024年1月,國務院頒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首次以行政法規形式明確了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制度,為全國碳市場健康發展夯實了法制基礎。2024年1-11月,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成交量1.13億噸,同比下降41.45%;成交額107.28億元,同比下降18.05%。截至2024年11月末,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5.55億噸,累計成交額356.47億元。碳中和產業通過促進清潔能源、高效節能技術、綠色制造和循環經濟等領域的發展,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關鍵詞:碳中和行業現狀、碳中和市場規模、碳中和發展趨勢
一、行業概述
碳中和,也稱“凈零排放”,是指人類經濟社會活動所必需的碳排放,通過森林碳匯和其他人工技術或工程手段加以捕集利用或封存,而使排放到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凈增量為零。溫室氣體排放量通常以“二氧化碳排放當量”為單位計算,因此也常常被稱為“碳排放”。碳中和的“碳”即二氧化碳,“中和”即正負相抵,意味著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被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碳中和技術主要包括節能減排類技術、清潔能源類技術、碳排放捕集和儲存技術、CCUS技術(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能源高效利用技術、碳匯增加技術、碳排放監測和評估技術、碳交易和碳市場機制、碳足跡計算和低碳認證以及碳減排政策和管理措施等。
二、行業發展歷程
中國碳中和行業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2015年以前的引入與初步探索階段,雖然碳中和的概念在中國正式提出的時間較晚,但在此之前,中國已經開始對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問題給予關注。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日益突出,中國逐漸認識到碳減排的重要性,并開始探索適合本國的碳中和路徑。
2015年至2020年的規劃階段,2015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時,鄭重地向全球宣布,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預計將會在約2030年抵達峰值,從而為實現更為長遠的“碳中和”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石。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發布了一項重要講話,全國上下正在努力以實現2030年前達成“碳達峰”的總體目標以及在祖國成立百周年的2060年前圓滿完成“碳中和”任務。這標志著中國碳中和戰略的正式明確,也體現了中國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積極應對和擔當。
2021年至今的實施與推進階段,2021年,中國開始全面推進能源消費和碳排放控制制度,并取得了顯著進展。中國正在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積極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升級,目前已經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2024年前三季度,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成交量3919.75萬噸,成交額35.02億元。截至2024年9月末,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4.81億噸,累計成交額284.21億元。碳中和產業通過促進清潔能源、高效節能技術、綠色制造和循環經濟等領域的發展,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三、行業產業鏈
碳中和行業產業鏈上游包括原材料、設備等,其中原材料主要為新能源材料,比如風能、水能、太陽能等,設備包括新能源發電設備、節能設備以及環保設備等。產業鏈中游主要涉及的是碳中和的實施過程,包括能源替換、節能減排、碳吸收和碳交易等方面。產業鏈下游主要涉及的是碳中和的應用領域,包括新能源發電、儲能、綠色建筑、林業、碳交易等多個方面。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碳中和行業市場運行格局及戰略咨詢研究報告》
四、行業現狀
中國作為全球重要的決策大國,正全面推進能源消費和碳排放控制制度,并取得了顯著進展。政府已發布多項政策以支持碳中和行業的發展,包括構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利用市場機制來激勵和促進碳減排。3年多來,為保障通過市場機制實現低成本減排,全國碳市場逐步完善制度體系、加強應對數據質量挑戰,納管企業加速“排碳有成本、減碳有收益”的認知轉變,提升碳資產市場化管理交易能力。碳市場激發低碳技術創新發展的效能初步顯現。
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全國碳市場發展報告(2024)》,全國碳市場逐步形成了涵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技術規范”的多層級制度體系。其中,2024年1月,國務院頒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首次以行政法規形式明確了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制度,為全國碳市場健康發展夯實了法制基礎。2024年1-11月,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成交量1.13億噸,同比下降41.45%;成交額107.28億元,同比下降18.05%。截至2024年11月末,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5.55億噸,累計成交額356.47億元。碳中和產業通過促進清潔能源、高效節能技術、綠色制造和循環經濟等領域的發展,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五、重點企業經營情況
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核電”)作為國內核能行業的領軍企業,致力于推動核能這一低碳、清潔、高效能源形式的發展,以實際行動助力實現國家碳中和目標。核能,作為新型能源體系中的關鍵力量,承擔著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使命。中國核電行業在技術進步、安全管理和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為全球核電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做出了積極貢獻。
在技術創新方面,中國核電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技術體系。“華龍一號”和“國和一號”等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的成功研發和應用,不僅顯著提升了核電站的安全性能,還有效降低了建設和運營成本。同時,中國核電在四代核電技術方面也取得了領先世界的進展。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正式投入商運,這些技術進步使得中國核電在國際市場上具有了更強的競爭力,如“華龍一號”在巴基斯坦等國家的成功落地,標志著中國核電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全球核電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核電營業收入為569.86億元,同比增長1.60%;歸母凈利潤為89.34億元,同比下降4.22%。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核電在實現碳中和目標中的關鍵作用,并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以推動核電行業的發展。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提出要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推動先進堆型示范工程,并加大核電標準化、自主化力度。這些政策的實施為核電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為中國核電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全球核能發展和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六、行業發展趨勢
1、技術創新與政策引導
中國碳中和行業的發展正受到技術創新和政策引導的雙重推動。在技術創新方面,中國企業在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領域實現了技術突破,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同時,碳捕集、碳利用和碳封存等碳減排技術也取得了重要進展,為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有力支撐。政策方面,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碳中和行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綠色信貸等,這些政策不僅為企業提供了資金支持,還激發了市場活力,推動了碳中和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預計未來,政府將持續推動相關政策,為碳中和行業提供強大的政策支持。
2、能源結構轉型與綠色發展
中國碳中和行業的未來發展將聚焦于能源結構的轉型和綠色發展。隨著能源結構的轉型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碳中和行業將迎來巨大的市場機遇。中國將進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推動能源結構的低碳化轉型,這將為碳中和行業提供更多的市場需求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工業綠色發展也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企業將更加注重綠色生產和綠色供應鏈管理,碳中和行業將在推動工業綠色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企業提供綠色解決方案和技術支持。
3、產業鏈完善與國際合作
中國碳中和行業的產業鏈正在不斷完善,形成了從技術研發、設備制造、工程建設到運營管理的完整產業鏈條。各個環節之間的協作和配合日益緊密,推動了整個行業的快速發展。同時,產業鏈的完善也降低了行業成本,提高了企業競爭力。此外,國際合作與交流將成為碳中和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中國將積極參與國際碳減排合作和碳市場建設,推動全球碳中和事業的發展。同時,中國也將加強與國外先進企業的技術交流和合作,引進先進的碳中和技術和經驗,推動中國碳中和行業的快速發展。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碳中和行業市場運行格局及戰略咨詢研究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碳中和行業市場運行格局及戰略咨詢研究報告
《2025-2031年中國碳中和行業市場運行格局及戰略咨詢研究報告》共七章,包含中國碳中和產業鏈梳理及全景深度解析,中國碳中和產業代表性企業案例研究,中國碳中和產業市場前瞻及投資策略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