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1月發明專利申請123.8萬件
洱海、滇池、巢湖,都用上了我們的凈水專利技術1回顧一年來的發展,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文劍平底氣十足。底氣來自其水處理行業領先的“膜技術”和擁有的500多件專利。今年,碧水源申請各類專利85件,其中發明專利28件,站上新臺階。
2019年1至11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6747家,實際使用外資8459.4億元人民幣
2019年1至11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6747家,實際使用外資8459.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0%(未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數據)。其中,11月當月實際使用外資935.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在具體領域上,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240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6%,占比達28.5%,保持較高增幅。
2019年1—11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21265億元,同比增長10.2%
2019年1—11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21265億元,同比增長10.2%,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89232億元,增長14.4%,增速回落0.2個百分點。
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8.5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2.4%
海關總署昨天發布的我國最新一期外貿進出口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8.5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2.4%。其中,出口15.55萬億元,增長4.5%;進口12.95萬億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貿易順差2.6萬億元,擴大34.9%。按美元計價,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4.14萬億美元,下降2.2%。其中,出口2.26萬億美元,下降0.3%;進口1.88萬億美元,下降4.5%;貿易順差3776億美元,擴大28.4%。
201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6384萬噸(13277億斤),比2018年增加594萬噸(119億斤)
國家統計局今日公布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6384萬噸(13277億斤),比2018年增加594萬噸(119億斤),增長0.9%,創歷史最高水平。
1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58.9%,較上月回升4.7個百分點
11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58.9%,較上月回升4.7個百分點;中國倉儲指數為54.4%,較上月回升3.5個百分點。
到2022年文化產業占GDP比重將達到5%,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12月1日,2019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期間舉行的平行分論壇——“文化經濟發展論壇”上,與會嘉賓表示,2012年以來,文化產業年均增長13.7%,已經成為我國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力量。專家預計,到2022年文化產業占GDP比重將達到5%,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我國畜牧業轉型發展取得明顯成效:保供給,肉蛋奶總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4億噸以上,畜禽養殖綜合規模化率達到60.5%
我國畜牧業轉型發展取得明顯成效:保供給,肉蛋奶總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4億噸以上,畜禽養殖綜合規模化率達到60.5%;保安全,畜產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8.6%,質量安全水平處于歷史最好時期;保生態,全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超過74%,綠色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
今年基金發行規模和募資規模明顯超越歷史平均水平
隨著近期廣發景安純債、建信榮瑞一年定開、博時富添純債等9只基金成立,截至11月29日,今年以來新成立基金數量已達885只,累計發行份額達11167.91億份,平均發行規模達12.62億份。從2006年到2019年基金發行歷史來看,平均每年發行基金399只,年平均募資規模為5976.43億元。今年基金發行規模和募資規模明顯超越歷史平均水平。
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為919281億元,比初步核算數增加18972億元,增幅為2.1%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了修訂后的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主要結果為: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為919281億元,比初步核算數增加18972億元,增幅為2.1%。修訂后的第一產業增加值為64745億元,比重為7.0%;第二產業增加值為364835億元,比重為39.7%;第三產業增加值為489701億元,比重為53.3%。
1—10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7704億元,同比增長3.8%
1—10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7704億元,同比增長3.8%,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3.6個百分點。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90587億元,同比增長8.7%,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1個百分點。
三季度移動支付業務同比增61.05%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三季度,全國支付體系運行平穩,社會資金交易規模不斷擴大,支付業務量保持穩步增長。三季度,全國銀行共辦理非現金支付業務897.6億筆,金額926.0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4.8%和0.06%。
今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6%,為1992年中國有季度數據以來的新低
今年以來,國際環境日趨復雜嚴峻,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速放緩,中國經濟面臨多重挑戰和困難,下行壓力仍然較大。10月中旬,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主要指標,進一步引發了國內外輿論對中國宏觀經濟走勢的高度關注。輿論聲音中,有一些是理性的分析評價,也有一些有待商榷討論。理不辯不明,厘清以下4個問題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當前中國宏觀經濟——
10月當月,中國對外直接投資669.5億元人民幣(折合94.7億美元),同比增長28%
1-10月,中國對外投資合作穩中有進,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64個國家和地區的5365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6217.8億元人民幣(折合904.6億美元),同比增長5.9%。10月當月,中國對外直接投資669.5億元人民幣(折合94.7億美元),同比增長28%。
1—10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平均上漲2.6%,豬肉等部分食品價格明顯上漲的結構性特征明顯
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孟瑋介紹了價格運行情況,她指出,1—10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平均上漲2.6%,豬肉等部分食品價格明顯上漲的結構性特征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