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向財政部遞交了《關于調整二手車交易增值稅政策的建議函》,建議盡快將現有二手車交易中全額征收增值稅,改為差額征收增值稅,或先行給予二手車經銷企業3年期的免稅政策,以此優化二手車市場經營環境并促進交易活躍度,進而盤活正處于弱勢的整體汽車市場。
《建議函》指出,目前的二手車增值稅政策規定已與市場發展不匹配。首先,我國二手車交易規模,已經從2002年的71.3萬輛發展到2018年的1382萬輛,交易額接近 8600億元。因此,仍執行十五年前的政策,即“對二手車經銷企業銷售二手車,按照處置舊貨處理”已無法順應市場發展。
其次,按照目前的增值稅政策,二手車經銷企業收購二手車后再銷售,無論是否有增值收入(價差收入),都要按照二手車銷售額全額的2%計算繳納增值稅,既不符合增值稅有增值才繳稅的原理,也造成二手車經銷企業實際經營中出現增值稅稅負大于經營二手車毛利的問題,甚至在沒有毛利的情況下也要繳納增值稅,從而導致二手車經銷企業的經營動力不足。
對此,《建議函》提出兩種改進方案。方案一,將現有的全額征收改為差額征收增值稅。實行一般計稅、差額扣除的方法計算繳納增值稅,對二手車經銷企業收購二手車的收購價格在銷售額中進行差額扣除,以扣除后的余額為銷售額。
方案二,先行給予二手車經銷企業在2023年前減免增值稅政策。建議在2023年底之前,二手車經銷企業銷售二手車免征增值稅,扶持二手車經銷企業盡快發展起來,以二手車市場的發展帶動新車消售,促進汽車行業的整體繁榮和國民經濟發展。
流通協會表示,由于稅收政策問題的制約,我國二手車經銷業務長期以來無法規模化發展。二手車交易以個人之間和經紀公司中介服務交易為主,這部分交易占全部交易量的90%以上,從而導致市場“小、散、亂”。因此,調整二手車交易的增值稅政策具有重大意義。
首先,調整二手車交易增值稅政策有利于汽車產業穩定發展。一是可以極大地加速二手車流通,從而直接帶動新車銷售、擴大國內居民消費;二是可以直接帶動與二手車相關的金融保險、整備翻新、裝飾美容等汽車關聯產業發展;三是二手車利用價格優勢可以部分取代中低端新車的市場需求,從而推動汽車生產往中高端發展,實現汽車產能調整、產業結構升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肖政三表示,“只有通過定制合理的政策,激發二手車的交易量,才能盤活市場存量,從而拉動新車銷量增長。”
其次,有利于拉動經濟發展。汽車行業是經濟支柱產業,二手車行業的發展將通過拉動新車消費,促進汽車行業整體繁榮,進而對國民經濟的增長做出更大貢獻。
再次,政策的適時調整,更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共安全。由于增值稅政策不合理,我國二手車行業里經銷商數量占比較低,市場主體小散亂,誠信問題突出,消保糾紛不斷;政府監管困難,反恐難以落實;問題車信息隱藏,公共安全得不到保障。只有通過增值稅政策調整,鼓勵經銷企業做大做強,提高行業集中度,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進而推動二手車行業為國民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此前,國家已著手對二手車市場發展進行規范和促進。1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等十部委聯合印發《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提出要加快繁榮二手車市場,如進一步落實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嚴防限遷政策出現回潮。在政策的推動下,2018年,國內二手車交易轉籍比例已經提升至26.21%。
對此,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表示,“26.21%是很高的比例,這與全面推進的取消限遷政策關系密切;同時,二手車跨區域的無障礙流通,也更能激發二手車交易的活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