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了進一步促進社區養老和家政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措施,決定對養老、托幼、家政等社區家庭服務業加大稅費優惠政策支持。
對部分社區家庭服務業加大稅費優惠政策支持
會議要求,從今年6月1日到2025年底,對提供社區養老、托育、家政相關服務的收入免征增值稅,并減按90%計入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對承受或提供房產、土地用于上述服務的,免征契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和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不動產登記費等6項收費。同時,研究完善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進一步支持生活服務業發展。擴大員工制家政企業免征增值稅范圍。
“上述政策的出臺,充分體現出政府對民生問題的關注及政策傾斜。”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對上證報表示,此次對于家政等社區家庭服務業的稅費優惠政策力度很大,可以說是全面的稅費減免。
在李旭紅看來,通過以上稅費優惠的激勵作用,將鼓勵更多的資本加大對養老、托幼、家政等社區家庭服務業的投入,從而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進而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品質,做到老有所養,幼有所托,家庭得到良好的家政服務,人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除了稅收優惠,財政支持還體現在:按規定以財政補貼等方式,支持大范圍開展養老服務人員培訓,擴大普通高校、職業院校這方面培養規模,加快建設素質優良的專業隊伍。優化財政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支出結構,相關資金更多用于支持社區養老服務。整合高齡津貼、護理補貼等,集中補貼經濟困難高齡、失能老人長期照護費用。
多措并舉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
養老服務業正迎來空前力度政策支持,民政部等相關部委此前已經出臺了幾十項具體政策措施。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又有重磅實招落地。會議確定:一是加大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有效供給。對老舊小區通過政府回購、租賃等補上養老設施欠賬。新建小區按規定建設的養老設施移交政府后,要無償或低償用于社區養老服務。對企業、政府和事業單位騰退的用地、用房,適宜的要優先用于社區養老服務。
二是放寬準入,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社區養老服務。鼓勵發展具備全托、日托、上門服務等綜合功能的社區養老機構,在房租、用水用電價格上給予政策優惠。依托“互聯網+”提供“點菜式”就近便捷養老服務,支持連鎖化、綜合化、品牌化運營。
中國衛生經濟學會老年健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教授王紅漫在接受上證報采訪時表示,我國養老服務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此次一攬子支持政策的出臺,將極大激發市場機構活力,帶動養老服務質量全面提升。今年將進一步放寬社會資本準入,多措并舉增加養老服務供給。如果未來相關標準的制定和監管體系的完善同步跟進,將進一步激發社會資本的積極性。
會議在已出臺的促進家政服務業擴容提質政策基礎上,還確定了以下新措施:鼓勵本科和職業院校開設家政服務專業,對符合條件的家政類實訓基地等建設優先給予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開展“家政培訓提升行動”,大規模培訓家政服務人員包括靈活就業服務人員,所需資金按規定從失業保險基金中列支。加強家政供需對接,拓展貧困地區人員就業渠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