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是個筐,什么都能往里裝”?優親厚友的、弄虛作假的、形象工程的脫貧行為怎么處理?在7日上午舉行的“攻堅克難——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發布會上,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永富直面真問題。
脫貧攻堅成果顯著 貧困人口6年減少8000多萬
劉永富介紹,從2012年到2018年,我國貧困人口減少了8000多萬人,連續6年平均每年減貧1300多萬人,貧困人口從9899萬人減少到1660萬人。
從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精準扶貧工作已經實施了6年,脫貧攻堅戰也進行了3年,成果如何?
據劉永富介紹,東部9省份中,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福建、山東8省市已沒有國家標準的貧困人口,只有遼寧還有幾萬貧困人口。
直接減貧成果可以從貧困縣、貧困村退出貧困序列中體現。劉永富介紹,從貧困縣來說,在832個貧困縣中,有153個已于2016年、2017年摘帽,2018年摘帽縣正在評估,預計達到280個左右,即有超過一半的貧困縣摘帽。
從貧困村來說,2013年建檔立卡貧困村達12.8萬個,截至去年年底還剩2.6萬個。
“按照中央確定的目標: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區域性整體貧困,可以說已經做到了人口85%左右脫貧,村80%左右退出,縣超過50%摘帽。”劉永富說,今年再努力一年,攻堅克難,再減少貧困人口1000萬人以上,再摘帽300個縣左右,到明年就會剩600萬人以下的貧困人口和60個左右的貧困縣。
三大攻堅戰相互促進 脫貧不忘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扶貧力量,加大資金投入。
劉永富介紹,相比以前以財政資金為主的扶貧投入,此次脫貧攻堅任務中,金融扶貧占有生力軍的重要地位。例如,扶貧小額信貸、扶貧再貸款、扶貧金融債,每年都會有過萬億金融資金投向貧困地區和脫貧攻堅直接相關的一些項目。對建檔立卡貧困戶搞產業缺少啟動資金的,給予5萬元以下、3年以內的小額信貸支持,免擔保、免抵押,金融機構按基準利率放貸,縣建風險基金,扶貧資金全額貼息。
劉永富介紹,從2014年開始已經累計放貸5500億元,現在已經按期還貸2600多億元。金融機構為易地扶貧搬遷發放了1000多億元中長期貸款。“金融部門是生力軍,是立了大功的。”
但同時,劉永富提醒,金融服務脫貧攻堅工作做得很好,但要防止有些地方打著扶貧的旗號變相舉債,還要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去年最多時逾期有30多億元,我們很快采取措施,加強監測,逾期率從百分之一點幾降到現在的0.4%。”劉永富說。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劉永富指出,這三大攻堅戰是相互促進的,希望金融部門繼續堅持這個好的做法,在防范金融風險的情況下,進一步加大對脫貧
攻堅的支持力度,特別是要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要向產業扶貧項目傾斜,要向易地扶貧搬遷傾斜,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給予更多的支持。
易地扶貧搬遷不是一搬了之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18年,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386萬,易地扶貧搬遷280萬人。在布置2019年政府工作任務時要求,基本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建設任務,加強后續扶持。
易地搬遷的群眾到了新環境怎么謀生?這個問題不解決,扶貧工作有隱患。
劉永富說,群眾不搬遷,在不適合生存的地方生活,不僅不能脫貧,還會破壞生態環境。“年年扶、年年貧,一不扶又返貧。”
劉永富替易地搬遷的群眾提前考慮到困難——搬遷并不等于脫貧了,百姓也有適應的過程。以前使用旱廁,燒柴做飯;到了城里用煤、電、氣,馬桶一沖幾分錢就沒了,支出比以前多了,收入從哪里來?
因此,扶貧搬遷要有規劃,也要有措施。劉永富介紹,東西部扶貧協作計劃按照“兩個大局”的戰略構想,在西部省份和東部省份搞勞務協作。西部勞動力往東部輸送時,以貧困人口作為重點,尤其把易地搬遷群眾作為重點。可以提供免費培訓、路費或工作崗位。
另外,還可以因地制宜在當地發展產業。劉永富介紹,現在全國有3萬多個扶貧車間,有200多萬人在里面就業,其中有近100萬都是貧困人口。像西藏拉薩有個“三有村”——“有房子、有產業、有健康”。搬遷過去幾百戶貧困戶,建了3個股份制企業,分別養牛、養雞和搞種植。
劉永富說,如何長期穩住易地扶貧搬遷的人口,對扶貧工作是個考驗,這是個長期的任務,不能指望一搬過去,所有問題都解決了。
“我們還是有辦法的,有問題我們慢慢解決。當然也不能太慢了,還得抓緊,那邊等著吃飯呢。”劉永富說。
重拳打擊扶貧腐敗和作風問題
關于如何打擊個別扶貧干部存在的優親厚友的行為,甚至是搞形式主義、形象工程的行為,劉永富表示,已經重拳出擊,這幾年查了不少案子,不過,處理人、查案子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防治這些問題,要搞清楚他為什么能夠優親厚友,為什么能弄虛作假,為什么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能過關?要從制度上考慮,做好頂層設計。”劉永富說。
頂層設計要避免這些行為,每個環節都要下功夫。
首先是根據嚴格的標準和程序建檔立卡,并進行記錄和追蹤。劉永富介紹,建檔立卡系統既是我國脫貧攻堅的檔案,也是查處各種問題的依據。第三方評估、省際交叉考核采用的數據,都是從該庫抽取的。
資金項目管理也要公開、公平、公正。劉永富說,由于扶貧資金規模較大,以前存在擠占、挪用現象,現在,資金違規已從2013年的15%降到去年的1%。
在賬上的資金怎么用?按照脫貧攻堅規劃和當地產業特點,在項目庫里論證選擇。各級項目資金使用要公示公告。
但是,劉永富坦言,弄虛作假行為尚未根治,最近查出一些村、戶識別不準。主要原因是村基層組織軟弱渙散,“還以為和原來一樣,想怎么整就怎么整”。
“我們還要繼續保持這種威懾,誰要動扶貧這個‘奶酪’,或者敗壞脫貧攻堅的名聲,我們就要嚴肅處理,不能讓他得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