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在國新辦召開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透露,《關于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與調整后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將于近期印發實施。
曾益新表示,《意見》強化基本藥物“突出基本、防治必需、保障供應、優先使用、保證質量、降低負擔”的功能定位。其中,對于供應易短缺的基本藥物,將通過市場撮合、定點生產、納入儲備等措施保證供應。同時注重臨床需要,目錄實行動態調整,對新審批上市、療效有顯著改善且價格合理的藥品,可適時啟動調入程序。
對于創新藥,曾益新介紹,《意見》更加注重與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聯動,強調按程序將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品種優先納入基本藥物目錄,逐步將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基本藥物仿制藥品種調出目錄。
對于此次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調整,曾益新表示,目錄調整堅持調入調出并重、中西藥并重。調出目錄的品種主要是臨床已有可替代的藥品,或者不良反應多、療效不確切的藥品。據悉,此次目錄共調入藥品187種,調出22種。這意味著目錄總品種數量由原來的520種增加到685種,其中西藥417種、中成藥268種。
覆蓋病種方面,除主要臨床病種外,重點聚焦癌癥、兒童、慢性病等病種,新增品種包括抗腫瘤用藥12種、臨床急需兒童用藥22種以及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全球首個也是國內唯一一個全口服、泛基因型、單一片劑的丙肝治療新藥。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除了增加藥品,還加強了短缺藥品的預警機制。曾益新表示,此次特別強調要提前預防藥品短缺,通過系統監測及早發現短缺的情況,確保基本藥物不斷檔不缺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