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環保法規的日益嚴格和公眾環保意識的提高,各行各業對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的需求不斷增加,推動了設備產量的快速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產量為47.47萬套,同比增長22%,2024年1-2月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產量為5.82萬套,同比下降15.8%。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各企業將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和裝備升級,提高治理效率和效果,未來,在多樣化市場需求的帶動下,我國大氣污染防治設備將加速優化升級,為大氣污染治理行業提供強勁的技術和裝備支撐,助力大氣污染治理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定義及分類
大氣污染治理是指采取各種技術和管理措施,控制和減少大氣中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氣質量,保護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它主要涉及源頭減排、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等幾個方面。大氣污染治理可以根據污染源的類型、污染物的性質以及治理技術的不同,分為工業大氣污染治理、交通運輸大氣污染治理、生活源大氣污染治理、農業大氣污染治理、建筑施工大氣污染治理等幾個類別。大氣污染治理的目的是實現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確保空氣質量符合相關標準,促進可持續發展。
二、行業政策
大氣污染治理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環境保護中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是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大事。當前,我國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問題十分嚴峻。為此,國家和政府部門相繼出臺了多項政策措施,加快推進大氣污染治理工作的開展,助力大氣污染治理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2023年11月,國務院發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提出要加強對成渝地區、長江中游城市群、東北地區、天山北坡城市群等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的指導;加快完善重點行業和領域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能耗標準。2024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提出要著力解決惡臭、餐飲油煙等污染問題;加強消耗臭氧層物質和氫氟碳化物環境管理等。
三、行業壁壘
1、技術壁壘
隨著環保標準的日益嚴格,傳統的治理技術已難以滿足要求,需要采用更為先進、高效的技術手段。這些技術往往涉及復雜的化學反應、物理過程和工程設計,對企業的研發能力和技術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技術壁壘成為了阻礙我國大氣污染治理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到進一步發展。
2、資金壁壘
大氣污染治理項目通常需要大量的初期投資,用于購買先進的治理設備、建設基礎設施以及進行技術研發等,這些投入對于資金實力不足的企業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限制了它們的進入和發展。同時,大氣污染治理行業的運營成本也相對較高,包括設備維護、能源消耗、人力成本等,需要企業有穩定的資金來源來支持長期運營。
3、市場準入壁壘
為了確保大氣污染治理的效果和安全性,政府設立了一系列的市場準入門檻,要求企業必須具備相應的資質證書和達到特定的環保標準才能從事相關業務。這些資質認證往往涵蓋了企業的技術水平、設備條件、管理能力等多個方面,需要企業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申請和維護。
四、發展歷程
我國大氣污染治理行業經歷了起步、初步治理、強化治理和深度治理四個階段。目前,我國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正處于深度治理階段,不僅關注常規污染物的控制,還致力于新型污染物的治理,并倡導綠色發展理念。整體來看,我國大氣污染治理行業在政策引導和技術創新推動下,正逐步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轉變,為環境改善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五、產業鏈
1、行業產業鏈分析
我國大氣污染治理行業產業鏈上游環節主要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及環保處理藥劑的供應商,如鋼材、塑料、玻璃纖維、催化劑等,為中游的大氣污染防治設備制造商提供關鍵物料和技術支持。然而,目前我國在這一環節尚不具備競爭優勢,許多關鍵原材料如特種纖維等仍被國外廠商所壟斷。因此,加強上游環節的自主研發和創新,提高國產化率,是我國大氣污染治理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
我國大氣污染治理行業產業鏈中游聚焦于設備制造、技術服務和運營維護等關鍵環節。中游企業憑借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豐富的行業經驗,為大氣污染治理提供高效、可靠的設備和技術支持,同時,積極應對市場挑戰,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服務質量。
我國大氣污染治理的主要應用行業包括鋼鐵、冶金、水泥、電力和化工等高污染、高耗能產業。這些行業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廢氣,對大氣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它們成為大氣污染治理的重點對象。隨著環保政策的日益嚴格和技術的不斷進步,這些行業正積極采取措施,加強大氣污染治理,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2、行業領先企業分析
(1)浙江菲達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菲達環保主營業務為大氣污染治理及國內環保水務相關業務,公司致力于提供燃煤電廠及鋼鐵、冶金、 建材、造紙、化工等領域工業煙氣的除塵、脫硫、脫硝、輸灰、電氣控制等環保大成套。在大氣污染治理業務方面,菲達環保采用“營銷+設計+制造+服務”型經營模式,以銷定產,在銷售除塵、 脫硫、脫硝、氣力輸送、垃圾焚燒等量體裁衣、單臺設計、個性化環保裝備的同時,也經營大型工業煙氣治理環保島大成套、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投資等。近年來,菲達環保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戰略,持續深耕大氣污染治理和環保水務相關業務,帶動公司穩健經營和發展。2023年1-9月,菲達環保營業收入為24.69億元,同比微跌2.94%。
(2)中電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中電環保是生態環境治理服務商,主營業務為水務、固危廢、煙氣的治理,公司旗下的中電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是專業從事大氣污染防治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為火電、石化、冶金、焦化、建材 等客戶提供煙氣脫硫、脫硝、除塵等超低排放、余熱利用及VOCs治理等綜合服務。2023年以來,中電環保積極推進煙氣治理市場業務開發,開發適用不同工業窯爐工況的創新技術,成功研發了適用于各種工業爐窯的CEEP-HLDI脫硫、HTR-3SO脫硝等核心技術,承接了蚌埠臺嘉、德方納米等項目,帶動公司經營業績快速增長。2023年上半年,中電環保煙氣治理業務營收為0.12億元,占比2.18%,同比增長398.95%。
六、行業現狀
我國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產量近年來持續增長,得益于國家對環保行業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以及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隨著環保法規的日益嚴格和公眾環保意識的提高,各行各業對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的需求不斷增加,推動了設備產量的快速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產量為47.47萬套,同比增長22%,2024年1-2月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產量為5.82萬套,同比下降15.8%。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各企業將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和裝備升級,提高治理效率和效果,未來,在多樣化市場需求的帶動下,我國大氣污染防治設備將加速優化升級,為大氣污染治理行業提供強勁的技術和裝備支撐,助力大氣污染治理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七、發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公眾環保意識穩步提升
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和環保知識的普及,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開始積極參與環保行動。這種環保意識的提升不僅促使政府加大對大氣污染治理的投入和力度,還推動企業采取更加環保的生產方式和技術,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時,公眾的環保意識也促進了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為大氣污染治理行業提供了更多的市場機會和商業模式創新。因此,公眾環保意識的提升對于推動我國大氣污染治理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大氣污染治理技術不斷創新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環保要求的提高,新的治理技術和方法不斷涌現,為行業帶來了更多的解決方案和選擇。這些創新技術不僅提高了大氣污染治理的效率和效果,降低了治理成本,還有助于推動行業的技術升級和產業轉型。同時,技術創新也促進了企業之間的競爭和合作,激發了市場活力和創造力,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3)工業廢氣治理需求持續增長
隨著 “雙碳”戰略的推進,國家對于工業企業排放標準也來越嚴格,工業企業對廢氣治理的需求不斷增加。這不僅推動了大氣污染治理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還促進了相關設備和服務的市場需求。同時,工業廢氣治理需求的增長也帶動了環保產業的整體發展,為大氣污染治理行業提供了更多的商業機會和合作伙伴。因此,工業廢氣治理需求的持續增長對于推動我國大氣污染治理行業的快速發展和壯大具有重要意義。
2、不利因素
(1)產業結構問題顯著
產業結構問題顯著是我國大氣污染治理行業的不利因素,主要源于我國工業結構偏重,高污染、高能耗的產業占比較大。這些產業在生產過程中排放大量廢氣,對大氣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同時,產業結構的不合理也導致資源利用效率低下,進一步加劇了大氣污染問題。此外,由于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進展緩慢,新的清潔能源和環保產業發展不足,無法有效替代傳統的高污染產業,使得大氣污染治理的難度加大。因此,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是我國大氣污染治理行業面臨的重要任務。
(2)地區發展不均衡
經濟發達地區的治理技術和資金較為充足,能夠更好地應對大氣污染問題;而經濟欠發達地區則往往受限于技術和資金,治理進展相對滯后。這種不均衡不僅影響了全國大氣污染治理的整體效果,還可能導致污染物的跨地區傳輸,加劇了治理難度。同時,地區間在污染治理標準和政策執行上也存在差異,影響了治理的協同性和效率。因此,要推動大氣污染治理行業的全面發展,必須注重區域均衡發展,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支持力度,提升整體治理水平,實現全國范圍內的大氣環境質量改善。
(3)治理效果難以評估
治理效果難以評估是我國大氣污染治理行業的不利因素,主要體現在大氣環境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上。大氣污染涉及多個污染源和污染物,其擴散和轉化過程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難以準確量化。同時,現有的監測技術和評估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無法全面反映大氣污染的實際情況和治理效果。這使得大氣污染治理行業在制定和調整治理策略時缺乏科學依據,難以精確把握治理的成效和問題所在。
八、競爭格局
我國大氣污染治理行業的競爭格局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由行業內的龍頭企業組成,這些企業通常具備強大的研發能力、豐富的項目經驗和較高的市場份額,它們往往能夠提供全方位的大氣污染治理解決方案,并且在高端市場和國際市場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力,代表企業包括中國環保科技集團、清新環境、龍凈環保等。第二梯隊的企業規模相對較大,技術實力較強,但可能在品牌影響力、市場占有率等方面與第一梯隊存在一定差距,通常專注于某一細分領域或地區市場,具有較強的地域競爭力,代表企業有菲達環保、中電環保等。第三梯隊主要包括規模較小、技術和資金實力一般的企業,這些企業往往在局部市場或特定細分領域有所布局,面臨較大的市場競爭壓力。
九、發展趨勢
我國大氣污染治理行業未來將朝著技術創新、多元化治理、市場化運作、智能化管理、國際化合作等方向發展。隨著環保要求的提高,技術創新將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推動治理手段不斷升級和完善。同時,多元化治理將更加注重源頭減排和生態修復,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治理體系。市場化運作將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形成政府、企業和社會共同參與的治理格局。智能化管理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治理效率和效果。國際化合作將推動我國大氣污染治理行業走向世界舞臺。這些趨勢將共同推動我國大氣污染治理行業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
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