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擁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四大海區,魚類資源豐富,國內海洋漁業得以穩定發展。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觀念的改變,我國海鮮消費的增長勢頭迅猛,行業進入高速成長階段,全國海鮮市場呈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據統計,2023年我國海鮮市場規模已突破至7500億元,同比增長率約為5.2%。未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冷鏈物流產業加速發展,我國海鮮市場仍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一、定義及分類
海鮮又稱海產食物,指出產于海里的可食用的動物性、或植物性原料。按照外形不同,海鮮可分為海水魚、甲殼動物、軟體動物、海藻等類別,其中,海水魚類包括鮭魚、鱈魚、金槍魚、鰹魚、帶魚、石斑魚,甲殼動物類包括大閘蟹、扇貝、青蟹、朝鮮蟹、龜齡蟹等,軟體動物類包括蟶子、牡蠣、鮑魚、花枝絲、烏賊、墨魚等,海藻類包括紫菜、海帶、石花菜等。另外,按照儲存方式的不同,市面上的海鮮也可大致分為活海鮮、冷凍海鮮、干海鮮和冰鮮海鮮四類。
二、行業政策
1、主管部門和監管體制
我國海鮮行業管理體制實行國家統一領導、分級管理。行業主管部門為農業部漁業局,省、市(地)縣一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分別為漁業廳和漁業局,依法對所轄行政區域內的海鮮行業進行分級管理。同時,國內海鮮行業的其他組織和機構包括:中華全國工商聯水產業商會、國家漁業技術推廣中心、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國漁業協會、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中國水產學會等,該等組織和機構的活動均由漁業局進行協調。此外,國家質檢總局對海鮮企業的安全生產、衛生及質量控制等進行監督管理。
2、行業相關政策
針對海鮮行業發展,國家有關部門相繼發布《“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關于做好2023年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提出要以綠色高質量發展和漁業現代化建設為目標,實施水產健康養殖提升行動,推動海鮮等水產養殖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同時,據農業農村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深遠海養殖發展的意見》顯示,未來我國政府將加大對深遠海養殖業的發展支持力度,國內海鮮產業或將迎來更多發展機遇。
三、行業壁壘
1、質量安全壁壘
產品質量安全是人類生存的基礎、社會穩定的保障。它不僅關系著人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還影響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鑒于海鮮等水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作用,國家也日益提高了對其質量安全的重視程度,相繼出臺的相關政策法規體現了國家對實現全民性的產品質量安全的決心,海鮮行業質量安全壁壘日益突顯。疊加近年來食品質量安全問題頻發,國外主要水產進口國紛紛提高了對進口水產品的質量安全要求,規模較大的采購商要求供應商通過BRC、ACC之BAP等認證,海鮮產業質量安全壁壘不斷提高。
2、資源壁壘
海鮮養殖存在明顯的區域性,對水域、氣候、生態環境的要求較為嚴格,養殖環境直接影響到養殖生物能否生存,并直接影響產品口感、規格、品質。因此,海鮮養殖企業必須擁有適宜水產品養殖的海域(水)資源。此外,海鮮加工依賴上游原材料的穩定供應,前期進入的海鮮加工企業需與備案養殖戶保持穩定合作的供應關系。綜合分析,海鮮行業存在極高資源壁壘。
3、技術與資金壁壘
海鮮產業運營包括海鮮種苗選種育種、種質提純復壯、飼料營養添加劑的研發、健康養殖技術、海鮮產品精深加工能力及加工副產品綜合利用技術開發等眾多環節,各生產環節都需要專業人才及專業化裝備的支持,方能實現海鮮產品的規模化、集約化生產經營。因此,海鮮行業各環節企業不僅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購入先進的加工設備、檢測設備,建設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還需要投入較大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持續性研發,以不斷提升公司海鮮規模化養殖技術,提高業務經營效率,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因此,行業新進者面臨較大的技術與資金挑戰。
四、產業鏈
1、行業產業鏈分析
海鮮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苗種培育、飼料、水產養殖添加劑、水產用藥等行業,代表性企業有海大集團、天邦股份、天康生物、通威股份、天馬科技等。產業鏈中游主要包括海鮮養殖業和海鮮捕撈業。由于海洋禁漁等政策實施,目前海鮮產業鏈中游由海鮮養殖業占據主要地位,代表企業有大湖股份、國聯水產、獐子島、好當家等。產業鏈下游則是海鮮加工行業,最后通過電商、商超等渠道流向消費者。














2、行業領先企業分析
(1)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始創于1958年,于2006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簡稱“獐子島”。獐子島主要從事海珍品育種育苗、海水養殖增殖、海洋食品研發、加工與銷售、冷鏈物流、漁業裝備等產業,已構建起包括育種、育苗、養殖、暫養、加工、倉儲、流通、銷售等一體化的供應鏈保障體系,公司產品有扇貝、海螺、鮑魚、海膽、珍蠔、龍蝦等鮮活海珍品,也有魚類、貝類等凍鮮調理類食品,以及海鮮營養滋補食品和海鮮休閑食品。2023年前三季度,獐子島營業總收入為12.81億元,同比下降15.51%。
(2)湛江國聯水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湛江國聯水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創建于2001年,2010年7月在深圳創業板掛牌上市,股票簡稱“國聯水產”。國聯水產專注于水產食品加工、研發和銷售,是國內少數具備全球采購、精深加工、食品研發于一體的海洋食品企業,同時,公司以水產食品為主業,聚焦預制菜進行商業模式升級,為餐飲企業、家庭餐桌提供全面解決方案。2023年前三季度,國聯水產營業總收入為39.72億元,同比增長0.59%。
五、行業現狀
我國擁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四大海區,魚類資源豐富,國內海洋漁業得以穩定發展。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觀念的改變,我國海鮮消費的增長勢頭迅猛,行業進入高速成長階段,全國海鮮市場呈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據統計,2023年我國海鮮市場規模已突破至7500億元,同比增長率約為5.2%。未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冷鏈物流產業加速發展,我國海鮮市場仍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六、發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市場增長潛力巨大
一方面,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國家食品消耗量巨大。因此,發展海鮮等海洋漁業對于保障食品供應、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隨著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提升,我國城鄉居民生活消費水平逐漸發生從溫飽型向營養型、健康型的根本性轉變,高蛋白、低脂肪的水產品日益成為廣大城鄉居民必不可少的副食品消費對象,為海鮮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我國海鮮產業迎來黃金發展時期,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2)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升
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始終保持穩步增長的發展態勢,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習慣和消費觀念發生深刻變化,海鮮產品已逐漸成為人們改善膳食結構、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選擇。同時,國產海鮮產品國際影響力提高,促使產業對外出口規模不斷擴大,為海鮮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3)國家海洋漁業發展戰略持續利好產業發展
隨著國內海洋捕撈資源的逐年衰退,以及與日韓等國間漁業協定的實施生效,海洋捕撈傳統漁場大面積縮減。國家已確定海洋漁業發展重點為海水養殖和水產品精深加工,制訂了“壓縮近海捕撈,大力發展養殖,拓展水產加工”整體發展思路,并在黃海、東海和南海相繼實施了大規模的伏季休漁制度。國家海洋漁業發展戰略持續利好海鮮養殖、海鮮產品加工等海鮮產業發展。
2、不利因素
(1)漁業資源日趨緊張
隨著工業的發展和城市擴容,沿海優良的漁業水域、灘涂被大量占用,傳統的養殖區域受到擠壓,部分宜漁水域受到污染,魚類的產卵場遭受破壞,珍稀水生野生動植物瀕危程度加劇,國內海洋漁業資源將越來越緊張。同時,國際社會對公海漁業資源管理日趨嚴格,各國對公海資源開發爭奪日益激烈,對專屬經濟區資源的管理也越加重視,海洋漁業資源的剛性約束將成為今后長時期制約我國海鮮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2)質量安全隱患尚存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外消費市場對海鮮產品質量安全要求越來越高。但目前我國部分漁業水域環境質量下降,導致海鮮產品被污染的幾率增加。海鮮養殖不合理用藥現象及海鮮產品藥殘超標事件偶有發生;部分加工企業質量風險防范意識不強,加工過程中仍存在使用禁用物質或摻雜使假行為。海鮮產品質量安全尚存在諸多隱患,影響了消費者的信任度,亦影響我國海鮮產品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聲譽。
(3)技術性貿易壁壘限制
作為海鮮加工食品主要消費區域的歐美發達國家普遍對食品衛生安全要求非常嚴格,就產品的衛生標準、檢驗檢疫、商品標記等作了詳細規定,對不符合條件的商品采取不準進口、或者全部退回的政策。另外,部分國家在特定時期可能會出于貿易保護的需求而采取如綠色壁壘、技術性壁壘等各類非關稅壁壘,從而影響我國海鮮出口,對我國海鮮產業的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
七、競爭格局
與世界先進漁業國家相比,我國現代海鮮產業起步較晚,業內養殖企業也多為分散的傳統的個體經營方式,集約經營的規模化企業較少,但隨著我國海鮮行業進入快速成長階段,行業經營業態逐漸向著專業化、技術化、集約化發展,產業資源也愈加集中。目前,我國已培育和出現了一批已較具規模的海鮮養殖/加工企業,如國聯水產、好當家等,企業競爭優勢不斷增強,推動和領導著中國海鮮行業的發展。
八、發展趨勢
一方面,消費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海鮮產品的品質和口感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且消費者需求將日益多元化和個性化,這將推動海鮮企業不斷提升產品品質,通過技術創新和工藝改進來滿足市場需求。另一方面,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升級及產業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將成為海鮮企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此外,目前已有許多海鮮養殖企業開始嘗試海鮮陸養,且已取得較好成效,這或將成為海鮮產業發展的另一重要趨勢。
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