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水產品需求量不斷增加,水產養殖作為我國水產品重要來源,行業市場規模也隨之不斷擴大。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水產養殖行業產值規模為12501.87億元,同比增長6.2%,其中,海水養殖產值規模為4638.84億元,淡水養殖產值規模為7863.03億元。
一、定義及分類
水產養殖是指利用可供養殖(包括種植)的水域,按照養殖對象的生態習性和對水域環境條件的要求不同,運用水產養殖技術和設施,在人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獲水生動植物的生產活動,一般包括在人工飼養管理下從苗種養成水產品的全過程。按養殖水域,水產養殖可分為淡水養殖、海水養殖;按養殖對象,可分為魚類養殖、貝類養殖、蝦類養殖、蟹類養殖、藻類養殖等;按養殖方式,可分為精養、粗養、單養、混養、工廠化養殖等。
二、行業政策
水產養殖業在我國漁業產業結構中占據重要地位,在促進我國漁業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國家及相關部門相繼出臺相關政策,為水產養殖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如202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指出要推進畜禽規模化養殖場和水產養殖池塘改造升級;科學劃定限養區,發展大水面生態漁業;建設現代海洋牧場,發展深水網箱、養殖工船等深遠海養殖;培育壯大食用菌和藻類產業。
三、發展歷程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水產養殖業發生著巨大變化,從農戶散養逐漸向規模化、科學化的生產管理發展。我國水產養殖的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傳統漁業、設施漁業、數字漁業和智能漁業四個階段。
四、行業壁壘
水產養殖行業存在多重壁壘,包括技術和人才壁壘、資金壁壘、政策法規壁壘以及地域壁壘。新進入者需要克服這些障礙,面臨較大的挑戰。技術和人才是關鍵,需要大量時間和資金來掌握;資金投入大,需具備足夠實力;政策法規嚴格,需滿足各項要求;地域因素影響大,需適應環境和建立渠道。
五、產業鏈
水產養殖行業產業鏈上游主要為水產苗種、水產飼料、水產用藥、養殖用具等環節;中游為水產養殖環節,主要包括魚、蝦、蟹、貝、藻及觀賞魚等水生動植物養殖;下游主要為水產品加工及水產品流通環節。















六、行業現狀
隨著近年來我國環保意識的不斷提升,全國多地發起保護生態環境、整治養殖污染的行動,我國水產養殖面積整體呈持續下滑的態勢,但得益于我國水產養殖技術的不斷提升和養殖規模化的持續推進,雖然我國水產養殖面積逐年下降,但養殖產量并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依然保持增長趨勢。此外,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水產品需求量不斷增加,水產養殖作為我國水產品重要來源,行業市場規模也隨之不斷擴大。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水產養殖行業產值規模為12501.87億元,同比增長6.2%。
七、發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市場需求增長推動行業發展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水產品需求量不斷增加,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動力,此外,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擴大,水產養殖產品的出口市場也在不斷擴大。許多國家的水產養殖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優勢,為水產養殖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2)政策支持行業發展
水產養殖業在我國漁業產業結構中占據重要地位,在促進我國漁業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國家為了促進水產養殖行業的發展,制定了《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十四五”全國漁業發展規劃》、《“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等一系列相關政策,這些政策包括財政補貼、稅收優惠、技術指導等,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國家及相關部門相繼出臺相關政策,為水產養殖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3)技術進步及產業鏈不斷完善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水產養殖的技術也在不斷進步。新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養殖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產量,為水產養殖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動力。同時,隨著水產養殖行業的產業鏈不斷完善,包括種苗培育、飼料生產、藥物供應、水產品加工等環節都得到了有效保障。這為水產養殖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完整的產業鏈支持。
2、不利因素
(1)水產方式落后,產業結構不合理
部分地區的水產養殖仍采用傳統的生產方式,缺乏現代化的技術和設備支持,導致生產效率低下、產品質量不穩定。同時,產業結構不合理和增長方式落后也制約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2)品牌意思缺乏,產品同質化嚴重
一些養殖戶和企業過于追求產量,忽視了產品質量和品牌建設,導致養殖品種和產品同質化嚴重,市場競爭激烈。同時,由于缺乏有效的質量監管和品牌建設機制,一些低質量的產品充斥市場,影響了行業的聲譽和可持續發展。
(3)智能化、自動化、機械化、信息化程度相對較低
水產養殖行業需要大量的智能化、自動化設備來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然而,由于技術研發和設備投入成本較高,許多養殖戶和企業難以承受。此外,信息化程度低也制約了行業的決策和管理水平。
八、競爭格局
我國水產養殖企業多以分散的個體經營模式為主,規模化的大型企業較少,市場集中度較低。但隨著農村勞動人口的減少,以及我國農業生產的專業化、技術化要求不斷升高,我國水產品養殖行業的集約化程度也將有所提升。具體來看,目前,我國水產養殖行業主要領先企業有山東好當家海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等。
九、發展趨勢
未來,我國水產養殖行業將朝生態養殖和綠色發展、智能化和數字化、多元化和特色化、產業鏈整合和協同發展的方向發展。環保意識的提高和消費者對綠色、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將推動生態養殖和綠色發展成為重要趨勢。同時,科技的發展將促進智能化和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提高養殖效率和管理水平。市場需求的多樣化和個性化將促使水產養殖行業向多元化和特色化方向發展,并加強產業鏈整合和協同發展,提高整體競爭力。
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2025年中國水產養殖行業產業鏈圖譜、產業發展歷程、市場現狀及未來趨勢研判:我國宜漁水域面積廣闊,人工養殖水產品產量日益增長[圖]](http://img.chyxx.com/images/2022/0408/1ba88a0bac4b4a65439b806124f6fc0f4ab03cad.png?x-oss-process=style/w320)
2025年中國水產養殖行業產業鏈圖譜、產業發展歷程、市場現狀及未來趨勢研判:我國宜漁水域面積廣闊,人工養殖水產品產量日益增長[圖]
我國內陸河流、湖泊、水庫和坑塘等水域灘涂面積達5.5億畝,適宜開展養殖生產的內陸水面面積約1億畝,國內宜漁水域面積廣闊。同時,近年來,我國各地均堅持數量和質量并重、生產和生態協調、發展和安全統籌發展策略,加快由速度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不斷提高產業生態化、集約化和智能化水平,國內水產養殖面積日益擴大。據統計,2023年全國水產養殖總面積已增長至7624.6千公頃,同比增長7.28%,較2017年復合增長0.39%。
![2023年中國水產養殖設備行業發展現狀分析:水產養殖設備品類繁多,產品價格分化明顯[圖]](http://img.chyxx.com/images/2022/0408/55d853aceb464ffcf6fad7c27bbd7795797b1b5a.png?x-oss-process=style/w320)
2023年中國水產養殖設備行業發展現狀分析:水產養殖設備品類繁多,產品價格分化明顯[圖]
2016年我國水產養殖設備中的增氧機保有量299.79萬臺,投飼機保有量98.61萬臺,到2022年增氧機保有量達到了360.66萬臺,投飼機保有量106.25萬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