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影響、顛覆和重構著人類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智能化的浪潮下,汽車正加速由傳統交通運輸工具向智能移動空間轉變,智能汽車已經成為全球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
12月3日,2020世界智能汽車大會在廣州正式啟幕,有關汽車產業智能化變革的思想和觀點在這里匯聚碰撞。有預測稱,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智能汽車市場;到2040年,道路上行駛的車輛將有四分之三都是智能駕駛的車輛;到2035年中國智能汽車產業規模將超過2000億美元。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高健指出,盡管中國汽車產業面臨產銷量下降風險,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智能汽車市場在不斷擴大。
車聯網方面,預計2025年全球聯網汽車數量將接近7400萬臺,其中中國的聯網汽車數量將達到2800萬輛。自動駕駛方面,截至今年6月,全國17個城市已累計發放約282張自動駕駛路測牌照。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中國將在2020至2025年間實現低速駕駛和停車場景下的自動駕駛,在2025至2030年間實現更多復雜場景下的自動駕駛。到2040年,道路上行駛的車輛將有四分之三都是智能駕駛的車輛。有預測稱,到2035年中國智能汽車產業規模將超過2000億美元。
汽車產品形態、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費結構和社會運行方式的深刻變革,為智能汽車這一產業融合創新的重要載體創造了廣闊市場前景和巨大增長潛力。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主任黃勇指出,要釋放智能汽車高質量發展中的創新驅動效率,智能汽車的發展既要著力發展基礎技術,又要著力創新實踐應用,著力打造自主技術和基礎品牌,在底層技術端發力,加快形成中國自主可控的標準化汽車技術系統和架構體系,解決芯片、軟硬件和系統零部件等各類卡脖子和瓶頸問題。
“未來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需要海量數據支持。”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副秘書長葉盛基指出產業發展中值得關注的一大問題。以智能駕駛為例,目前單一車型的數據遠不能滿足未來L4級以上自動駕駛所需要的數十億級的數字積累,而且行業目前還沒有形成有效的數據共享生態。“同時我們的企業間還處于數據孤島的狀態,數據沒有形成有效的共享生態是無法打通的,這時我們自動駕駛的算法、穩定性和安全性存在不足。”
葉盛基表示,中國汽車協會根據行業企業數據的需求和合作共享的要求,正在積極打造一個基于區塊鏈技術架構的汽車大數據的生態平臺,為行業提供汽車制造商數據交互和共享的解決方案。為此,中國汽車協會聯合行業8家最有代表性的企業單位構建了眾鏈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便構建數據共享的生態。
構建世界級智能汽車產業集群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馮興亞指出,粵港澳大灣區開發程度高,區域聯動足,產業基礎扎實,創新活躍,交通基礎完善,在智能汽車產業集群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更利于智能汽車突破各種瓶頸,擴大區域的時間和應用范圍。
面向2025年,廣汽集團將著力構建40萬輛產能的世界級智能汽車產業集群。“‘十四五’期間,廣汽集團將以廣汽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為載體,攜手合作伙伴著力構建世界級智能汽車產業集群。”馮興亞表示,產業園規劃投入450億元,占地7500畝,重點打造智能制造、汽車小鎮、創客區三大核心片區。2025年形成40萬輛智能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能力。目前產業園的主體以及核心零部件都已經布局完成,未來將持續推進車聯網先導區、動力電池、多合一電驅動系統等重大項目。


2025-2031年中國智能汽車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評估報告
《2025-2031年中國智能汽車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評估報告》共八章,包含中國車聯網應用與發展前景分析,智能汽車行業重點企業經營分析,中國智能汽車行業市場前景與投資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