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0部門聯合發布《“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簡稱《規劃》),聚焦診斷檢驗裝備、有源植介入器械等7大重點領域,提出2025年醫療裝備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和2035年的遠景目標。
《規劃》聚焦人民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健康需求,聚焦臨床需求和健康保障,提出了“7556”的推進思路,即圍繞7個重點領域、部署5項重點任務、實施5個專項行動、采取6項保障措施,推進醫療裝備產業發展目標的實現。
7個重點領域:包括診斷檢驗裝備、治療裝備、監護與生命支持裝備、中醫診療裝備、婦幼健康裝備、保健康復裝備、有源植介入器械,基本覆蓋了全人群從防、診、治到康、護、養全方位全生命周期醫療健康服務裝備需求。
5項重點任務:一是推進跨界交融,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充分發揮我國制造業體系完善的大工業優勢,推進醫療裝備與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技術等領域融合創新,補齊短板、鍛造長板,貫通全產業鏈,夯實產業基礎,構建持續創新發展能力。二是強化醫工協同,提升有效供給能力。強化需求牽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搭建醫企合作平臺,完善醫療裝備產品創新體系,快速提升安全有效、先進優質醫療裝備產品的供給能力。三是加強品牌建設,提升國際競爭能力。以質量提升為核心、品牌培育為重點,多措并舉,著力打造產業鏈優勢企業,建立大中小微企業融通發展的良好生態,激發行業創新活力,增強全球資源整合和核心技術掌控能力。四是培育新模式新業態,提升全方位服務能力。針對“大衛生”“大健康”發展需求,針對突發傳染病、重大自然災害等緊急醫學救援需求,加快培育醫療裝備發展新模式、新業態,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著力提升人口老齡化社會醫療健康服務保障能力,著力提升為全人群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醫療健康服務的能力。五是優化產業生態,提升基礎支撐能力。加快建立健全醫療裝備標準體系,健全醫療裝備本體安全、使用安全以及網絡與信息安全保護體系,健全產業基礎平臺體系,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推動產業持續優化升級。
5個專項行動:為確保任務順利推進,針對每個重點任務分別設立1個專項行動,即:產業基礎攻關行動、重點醫療裝備供給能力提升行動、高端醫療裝備應用示范基地建設行動、緊急醫學救援能力提升行動、醫療裝備產業與應用標準體系完善行動。
6項保障措施:包括創新支持模式、促進推廣應用、加強人才培育、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深化開放合作、加強組織協同。
業內人士表示,《規劃》發布彰顯國家對醫療裝備領域持續發展的重視,看好高端醫療設備受益醫療新基建進程,相關上市公司有望受益。
醫療裝備是醫療衛生和健康事業的重要物質基礎,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醫療裝備產業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補齊我國高端醫療裝備短板”。“十三五”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相關部門著力完善政策體系,加大支持力度,充分發揮科研機構、醫療裝備行業、醫療系統等各方積極性,推動我國醫療裝備產業實現快速發展,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4800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840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11.8%。制造體系基本健全,形成了22大類1100多個品類的產品體系,覆蓋了衛生健康各個環節,基本滿足我國醫療機構診療、養老、慢性病防治與應急救援等需求。企業主體發展壯大,2020年規模以上企業2300余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100多億元,在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我國已成為全球重要的醫療裝備生產制造基地。特別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醫療裝備企業積極組織生產、保障供應,有力支撐了國內疫情防控需求和國際抗疫合作。
中國醫療裝備產業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知前沿,問智研。智研咨詢是中國一流產業咨詢機構,十數年持續深耕產業研究領域,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專業的角度、品質化的服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專注于提供完善的產業解決方案,為您的投資決策賦能。


2025-2031年中國高端醫療裝備行業市場供需態勢及前景戰略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高端醫療裝備行業市場供需態勢及前景戰略研判報告》共十三章,包含2025-2031年高端醫療裝備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防范,高端醫療裝備行業發展戰略研究,研究結論及發展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