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 月以來,中美關稅持續博弈,在此背景下,國內半導體產業鏈自主可控預期持續強化;同時,部分廠商發布25Q1 業績預告,細分環節邊際復蘇趨勢明顯。建議關注受益于國產替代進程的模擬/代工/設備等板塊、景氣周期邊際復蘇疊加創新加速的存儲/SoC 板塊、受益于國內AI 生態發展的國產算力芯片等環節,同時建議關注各科創指數和半導體指數核心成分股。
3 月A 股半導體指數跑贏中國臺灣半導體指數及費城半導體指數。3 月,半導體(SW)行業指數-5.70%,同期電子(SW)行業指數-4.37%,費城半導體指數/中國臺灣半導體指數-10.41%/-12.08%。
行業景氣跟蹤:部分消費類領域邊際轉暖,工業類需求整體復蘇仍然乏力。
1、需求端:部分消費電子行業需求復蘇,AI/汽車等驅動端側應用創新。手機:
預計25 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小幅增長,關注AI 應用在本地設備的落地。PC:
24 年PC 出貨略增1%,預計2025 年持續增長;關注包含DeepSeek 模型等在內的AI 應用對硬件終端廠商的發展驅動??纱┐鳎侯A計2025 年全球AI 智能眼鏡銷量同比+135%,關注小米、三星等大廠新品發布情況;此外伴隨DeepSeek 模型部署成本降低利好AI 功能優化,關注耳機/手表等可穿戴產業鏈。XR:需求仍顯疲軟,24Q4 全球VR/AR 銷量同比+10%/-8%,關注AR與AI 融合創新。服務器:信驊3 月營收同比+110%/環比+24%,北美主要云廠2025 年capex 指引保持樂觀。汽車:25M3 國內乘用車銷量同環比高增長,關注比亞迪等車企為代表的國內高階智駕滲透趨勢;預計整車出口受關稅影響較小。
2、庫存端:不同類型芯片客戶庫存表現分化,工業類模擬庫存呈好轉跡象。
全球手機鏈芯片大廠24Q4 庫存環比微增/庫存周轉天數環比微降,PC 鏈芯片廠商英特爾、AMD 24Q4 庫存和DOI 環比上升,英特爾表示PC 行業庫存去化仍在進行,AMD 表示Q4 微軟和索尼還在持續致力于減少渠道庫存。全球模擬芯片廠商庫存24Q4 環比仍有增長,ADI 表示公司客戶庫存水平已基本回復正常,公司渠道庫存處于低位水平。功率類芯片公司24Q4 庫存環比下降,但安森美表示主要終端市場庫存消化仍在持續,工業客戶庫存消化還需時間。
3、供給端:臺積電2025 年加速擴產先進制程,存儲原廠Capex 加碼高端存儲器。1)邏輯端,臺積電2024 年資本支出為298 億美元,2025 年預計380-420億美金之間,公司美國亞利桑那州第一座晶圓廠采用4nm 制程,于24Q4 進入大規模生產階段,中國臺灣產線加大力度擴充3nm 產能,為多座2nm 晶圓廠做準備;成熟制程晶圓廠擴產計劃較為保守,UMC 2024 全年資本支出略超28 億美元,低于此前指引的30 億美元,指引2025 年資本支出為18 億美元,由于公司12i P3 新廠建設完畢,產能爬坡如期進行,因此預計未來資本開支不會增長;中芯國際2024 年資本開支73.3 億美元,指引2025 年同比持平;2)存儲端,三星預計2025 年HBM 位元供應量同比翻倍增長;美光2024 財年資本支出為81 億美元,預計2025 財年為140±5 億美元,主要投資1β和1γnm 節點DRAM;SK 海力士指引2025 年資本開支同比增長有限,但用于HBM 新產線基礎設施支出預計同比顯著增長。
4、價格端:存儲漲價趨勢確立,MCU 價格依然筑底。1)存儲:①DXI 指數持續上升,但不同品類內存產品價格表現分化,其中高端存儲需求依然旺盛,DDR5、HBM 等價格仍然維持高位;DDR4 價格下行幅度有限,更低端的DDR3產品價格持續下行;②由于NAND 前期庫存水位較高造成價格承壓,部分型號價格自去年高點回落30%以上,消費類產品價格承壓更為明顯;近期伴隨行業庫存趨于健康,NAND 等產品價格趨穩,部分模組廠商指引25Q2 價格好轉;2)MCU:價格持續筑底,但反彈時間仍待觀望;3)模擬芯片:25Q1國際大廠產品價格和交貨周期均相對穩定;4)功率器件:低壓MOS 產品價格預計保持相對穩定,IGBT 產品全年價格壓力或能放緩。
5、銷售端:2025 年2 月全球半導體月度銷售額同比高增長。2025 年2 月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為549 億美元,較2024 年2 月的469 億美元增長17.1%,連續第十六個月實現同比增長,比2025 年1 月的565 億美元下降2.9%。從地區來看,美洲、亞太/所有其他地區、中國和日本的銷售額分別同比上漲48.4%、10.8%、5.6%和5.1%,但歐洲的銷售額同比下降8.1%。
產業鏈跟蹤:中美關稅持續博弈,產業鏈部分環節邊際改善明顯,關注受益于自主可控和景氣復蘇標的。
4 月2 日,特朗普要求對中國加征對等關稅34%,而后分別于4 月8 日、4月9 日提高至84%、125%,對中國加征總稅率為145%;中國對美國同樣采取強硬反制措施,分別在4 月4 日、4 月9 日、4 月11 日連續對美加征34%、84%、125%。中國海關對于原產地認定有30%的“從價百分比”標準,大部分成熟制程產品和CPU 等預計封測環節成本占比不超過30%,同時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表示流片地即認定為原產地;4 月12 日,美國官方發布《特定產品對等關稅豁免指南》,豁免手機、筆電、服務器、半導體設備、存儲、分立器件等產品的對等關稅。
1、設計/IDM:消費等領域需求復蘇帶動成長,關注復蘇持續性和AI 需求。
1)處理器:本土CPU 產品和公司或將受益于關稅新規。英特爾的晶圓產能主要布局在美國、愛爾蘭和以色列,中國和東南亞主要負責封測環節,未來進口英特爾CPU 和GPU 產品或將征收關稅,我們認為如果進口CPU 成本提升,將一定程度上使國內的CPU 公司如龍芯中科等受益。國內SoC 公司如恒玄科技、瑞芯微、中科藍訊等積極布局AI 眼鏡、AI 耳機、AI 玩具等端側AI 應用,Q4 業績普遍同比提升;25Q1 炬芯科技、泰凌微、全志科技業績有望實現同環比高增,關注行業復蘇趨勢及細分賽道進展。
2)MCU:行業價格趨于穩定,部分廠商訂單能見度向好。3 月新唐/盛群/松翰/凌通收入分別同比-2.8%/+3.7%/+43.5%/+3.7%,多數同比增長。25Q1 價格趨于穩定,庫存去化順利,煙霧報警器等細分領域急單增多,2025 全年行業有望逐步復蘇,安防、BLDC 等細分應用需求有望增長。
3)存儲:行業短期內受中美關稅擾動,邊際復蘇趨勢不變。盡管存儲芯片等半導體產品在本輪美國對等關稅中豁免,但由于SSD 和DRAM 模組一般被列為手機、PC 等消費類周邊產品,短期內關稅仍對行業產生一定擾動,包括①美光部分終端產品可能受中國等地區關稅影響,公司曾于上季度法說會表示會將成本傳導至供應鏈;②關稅影響市場提前搶貨或備貨,影響整體行業供需結構,短期部分中間商報價上升或暫停;③國內部分存儲模組廠商主要進口晶圓來自美光/三星/海力士等原廠,關稅背景下或將需要對晶圓和封測地等進行調整。不過,考慮到4 月12 日美國將智能手機、SSD 等產品排除在經修訂的行政命令規定的對等關稅之外,短期存儲行業波動預計趨于緩和。
同時,存儲行業復蘇態勢不變,3 月以來主要存儲器型號價格環比提升,美光等原廠陸續向客戶發布漲價函,中國臺灣模組廠商營收環比增長態勢向好,并看好25Q2 價格復蘇趨勢。
4)模擬:國內部分公司25Q1 業績報喜,關注TI 和ADI 等大廠受關稅影響情況。TI/ADI/MPS 分別預計25Q1 營收同比+6.6%/+15.8%/+35.4%,市場關注美系模擬大廠產能布局情況,TI 晶圓產能主要布局在美國,ADI 晶圓產能主要布局在美國和愛爾蘭,未來美系大廠模擬芯片產品或將較大程度受到中國關稅新規影響,國內廠商或將存在份額提升的空間。國內模擬芯片公司預計2025 年整體盈利水平持續改善,行業整體呈現向上態勢。納芯微2025 年將有麥歌恩的全年并表,公司也已籌劃H 股上市,艾為24Q4 毛利率已提升至33.5%。天德鈺25Q1 歸母凈利潤預計同比+117%至7057 萬元,美芯晟預計25Q1 營收同比+30%~35%至1.23-1.28 億元,歸母扭虧至200-500 萬元,光感和無線充業務均快速放量增長。
5)射頻:國內龍頭LPAMiD 新品持續進展,關注關稅新政下的國產替代機遇。穩懋25M2 營收同比-11%/環比-0.6%,預計25Q1 淡季營收將環比下滑中個位數百分比;Qorvo 預計25CQ1 營收同環比持續下降。國內卓勝微、穩懋24Q4 營收及歸母凈利潤同環比持續下降,主要系行業競爭激烈、價格壓力較大所致,建議關注濾波器、L-PAMiD 等高端品類國產替代。關稅方面,Qorvo、skyworks 等海外巨頭的射頻芯片晶圓廠主要設在美國,2024 年二者總營收中來自中國的收入分別達7.27、3.03 億美元,預計受我國對等反制措施影響較大,國內廠商有望迎來國產替代機遇。
6)CIS:國內廠商進軍高端產品線,關稅及自主可控趨勢助力車載CIS 格局向好。25M2 大陸光學公司舜宇手機鏡頭出貨量同比-6.9%/環比-8.2%,中國臺灣光學廠商25M2 總營收同比+30%/環比-12%。國內廠商韋爾股份、思特威等新品持續突破、國產替代加速;其中韋爾股份24Q4 預計歸母凈利潤同比高增;思特威24Q4 歸母凈利潤同比+48%/環比-4%至1.18 億元;格科微24Q4 歸母凈利潤同環比轉正。此外安森美在中國車載CIS 份額呈下滑趨勢,24 年SIG 部門營收同比-14.5%;伴隨關稅新政及自主可控趨勢,預計車載CIS 市場格局有望進一步明確,韋爾股份、思特威等國內廠商有望從中受益。
7)功率半導體:行業國產化率提升明顯,大型收并購逐步出現。國際功率大廠英飛凌/ST/ 安森美/Wolfspeed 預計25Q1 營收分別同比-0.8%/-27.7%/-24.9%/-8%。國內公司24Q4 營收普遍實現環比增長,時代電氣IGBT 在軌交和電網等領域市占率已達50%,揚杰科技預計預計25Q1 市場及訂單表現仍有向上趨勢,但是進入2025 年初期部分產品價格存在年降情況,揚杰科技擬收購貝特電子100%股份,完善保護器件布局,貝特電子2024年營收8.3 億元,歸母凈利潤1.1 億元。
2、代工:臺積電指引AI 需求向好,中芯國際表示2025 上半年急單需求增多。
TSMC 表示3/5nm 需求持續強勁,24Q4 產能利用率環比提升;UMC 24Q4產能利用率70%,環比-1pct,略好于67-69%的指引,其中22/28nm 產能利用率高于均值,指引25Q1 產能利用率70%環比持平,好于傳統季節性表現;SMIC 24Q4 產能利用率為85.5%,環比-5pcts,四季度新產能驗證導致整體稼動率環比下滑,公司表示上半年急單增多將帶動產能利用率表現較好;華虹24Q4 稼動率103.2%,同比+19.1pcts/環比-2.1pcts,其中8 英寸稼動率105.8%,同比+14.8pcts/環比-7.2pcts,12 英寸稼動率98.5%,同比+27.8pcts/環比+6.8pcts;世界先進24Q4 產能利用率降低5pcts 至65%左右。臺積電預計2025 年面向AI 加速芯片的收入將同比翻倍。從2024 年開始,在未來五年內,公司預計來自AI 加速芯片的營收CAGR 將接近45%;中芯國際表示近期急單增多,主要系客戶因國際形勢和國內消費刺激政策而提前備貨。
3、封測:大廠24 年盈利改善相對更好,國內公司產能持續擴充。長電科技24Q4 預計營收109.82 億元,環比+15.7%,歸母凈利潤5.34 億元,環比+16.8%,預計25Q1 歸母凈利潤2 億元左右,同比增長50%。華天科技24Q4營收創歷史新高達39.3 億元,公司預計25 年營收為159 億元,同比增長約10%。頎中科技24Q4 營收5.24 億元,同比+8.7%/環比+4.5%,毛利率28.85%自23Q3 以來已經連續第五個季度下降。匯成股份24 年折舊提升和價格下降等因素導致凈利潤同比-18%至1.6 億元,表示境內外封測廠競爭加劇。
4、設備&材料&零部件:2025 年自主可控為主線,同時關注新品放量、并購整合等進展。1)設備端:關注國產化進程、新品進度和并購整合帶來的機遇等。①海外設備廠商中國地區收入占比逐漸降低,出口管制帶來國產替代機遇。海外半導體設備公司2024 年在中國大陸收入占比基本為40%以上甚至接近50%,但展望2025 年,海外半導體設備龍頭指引中國大陸占比降至20%-30%左右;根據中國海關數據,2024 年國內對美國的PVD、熱處理/氧化擴散、離子注入、量檢測等進口設備依賴程度相對較高,對CVD/ALD、刻蝕等設備亦有一定依賴,國產替代進程預計持續加速;②SEMICON 大會于3月在上海成功召開,新凱來首次亮相,展示了擴散、刻蝕、薄膜沉積、量檢測共四大類半導體設備,北方/中微/拓荊等頭部設備廠商亦展出多款新品,國內設備公司拓品和平臺化進程正在加速;2)零部件:海內外業務景氣延續,自主可控迎來新契機。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目前持續推進零部件去美化,盡管部分零部件仍依賴從日、韓、歐洲等地進口,但自主可控進程預計將持續加速,國產零部件供應鏈迎來契機,國內設備廠商對零部件國產化替代意愿強烈,零部件去美化推進順利;3)材料:景氣度有望延續,新品逐步進入放量期。中美關稅加征背景下國產芯片份額潛在增加,從而帶動成熟FAB 稼動率提升,進而半導體材料景氣度有望延續。同時,如安集等公司新品持續放量,江豐電子、路維光電、清溢光電等公司在突破產能瓶頸之后,部分產品有望加速放量。
5、EDA/IP:國內EDA 上市公司華大九天和概倫電子進一步開啟收購動作。
華大九天擬收購芯和半導體100%股權,芯和的仿真產品和公司互補,芯和24 年營收2.65 億元,凈利潤4813 萬元。概倫電子擬收購IP 公司銳成芯微和高速接口IP 公司納能微。
投資建議:中美關稅持續博弈,疊加美國出口管制加劇,在此背景下,國內半導體產業鏈自主可控預期持續強化;同時,各公司陸續發布25Q1 業績預告,細分環節邊際復蘇趨勢明顯。建議關注①受益于國產替代進程的模擬/代工/設備等板塊;②景氣周期邊際復蘇疊加創新加速的存儲/SoC 板塊;③受益于國內AI 生態發展的國產算力芯片等。
1) 設備&材料&零部件:中國對美國離子注入、PVD、熱處理/氧化擴散、檢量測等進口依賴程度相對較高,美國亦在閥門/泵/MFC 等關鍵半導體零部件、以及拋光材料/濕電子化學品等半導體材料上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在中美關稅持續博弈疊加美國出口管制趨嚴的背景下,國產替代尤其去美化預期強化。
建議關注①設備:半導體設備龍頭北方華創、中微公司、拓荊科技、華海清科、盛美上海等,以及國產化率較低的中科飛測、芯源微等;②零部件:設備零部件龍頭富創精密、新萊應材、英杰電氣、正帆科技、珂瑪科技等,以及光刻機零部件產業鏈的茂萊光學、福光股份、福晶科技、永新光學、張江高科等;③材料:國產化率持續突破的標的如彤程新材、安集科技、江豐電子、雅克科技、龍圖光罩、路維光電、清溢光電等;2) 模擬芯片:美系模擬大廠晶圓產地主要在美國本土,中國對美關稅反制措施或將帶來國內模擬芯片廠商受益,建議關注2025 年經營改善或業績持續增長的圣邦股份、納芯微、思瑞浦、杰華特、艾為電子、龍迅股份、天德鈺、美芯晟等;
3) 存儲芯片&模組&主控:短期內中美關稅法規對行業供需及價格情況產生一定擾動,但整體復蘇趨勢不變,部分存儲原廠對客戶發布漲價函,部分模組廠商對25Q2 展望樂觀。關注受益于出貨量持續改善的存儲芯片廠商兆易創新、普冉股份、聚辰股份、東芯股份、恒爍股份等,以及存儲模組和主控廠商江波龍、佰維存儲、朗科科技、德明利等;
4) 特種IC:行業景氣度逐步觸底反彈,各公司新品持續突破放量,建議關注紫光國微、復旦微電、振華風光、振芯科技、臻鐳科技、芯動聯科等;5) 算力產業鏈:建議關注國產自主算力大芯片廠商以及受益于邊際復蘇及AI服務器需求提升的存儲產業鏈標的如海光信息、寒武紀、龍芯中科、瀾起科技、聚辰股份等;
6) 消費類IC:SoC 類建議關注受益于產品結構加速調整的恒玄科技、晶晨股份、瑞芯微、樂鑫科技、炬芯科技等。建議關注關稅新政及自主可控趨勢對卓勝微、韋爾股份、唯捷創芯、思特威、格科微、慧智微等公司的拉動,同時建議關注AI 智能終端新品的拉動;
7) 制造和封測:關注國內制程布局領先的中芯國際,新產能持續釋放的華虹公司,關注在先進封測領域布局的通富微電、長電科技、甬矽電子、偉測科技、華天科技以及有望受益于行業整體復蘇的匯成股份、頎中科技、晶方科技、氣派科技、藍箭電子、利揚芯片等;
8) EDA/IP:關注國產EDA 軟件自主可控的華大九天、概倫電子、廣立微和有望受益于Chiplet 趨勢的芯原股份等;
9) 功率半導體:考慮到前期中低端產品降幅較大,建議關注受價格情況變化和需求復蘇影響的新潔能、揚杰科技等,建議關注受行業競爭格局變化影響的時代電氣、斯達半導、宏微科技、東微半導、士蘭微等;10)MCU:關注有望受益于價格和訂單復蘇,疊加新品和新應用放量的兆易創新、芯??萍?、峰岹科技、鉅泉科技、中微半導、國芯科技等。
風險提示:終端需求不及預期;庫存去化不及預期;半導體國產替代進程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等。
知前沿,問智研。智研咨詢是中國一流產業咨詢機構,十數年持續深耕產業研究領域,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專業的角度、品質化的服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專注于提供完善的產業解決方案,為您的投資決策賦能。
轉自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鄢凡/王恬/諶薇/王虹宇/趙琳


2025-2031年中國半導體先進封裝行業市場全景評估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半導體先進封裝行業市場全景評估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共九章,包含全球及中國半導體先進封裝企業案例解析,中國半導體先進封裝行業政策環境及發展潛力,中國半導體先進封裝行業投資策略及規劃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