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事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就《中醫藥標準化行動計劃(2024-2026年)》及中醫藥標準化工作進展成效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7月31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就日前印發的《中醫藥標準化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及中醫藥標準化工作進展成效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會上介紹,《行動計劃》堅持統籌協調、需求導向、質量優先、應用為本的原則,揚優勢、補短板、激活力,系統謀劃了推動中醫藥標準化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舉措,將作為今后一段時間開展中醫藥標準化工作的行動指南。
《行動計劃》從優化中醫藥標準體系總體布局、加強重點領域中醫藥標準供給、推動中醫藥標準與科技創新互動發展、推進中醫藥標準國際化、深化中醫藥標準化改革創新、夯實中醫藥標準化發展基礎六方面提出任務要求。明確到2026年底,適應中醫藥高質量發展需要、結構合理的標準體系基本建立,中醫藥標準體系不斷優化和完善,完成180項中醫藥國內標準和30項中醫藥國際標準制定。中醫藥標準質量進一步提高,標準應用推廣和評價體系初步建立。中醫藥標準化科研水平大幅提升,中醫藥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明顯增強,培養450名中醫藥標準化骨干人才。中醫藥國際標準化能力顯著提升,標準化支撐和服務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日益凸顯。
《行動計劃》明確,完成50項重大疑難雜病、慢性病、傳染性疾病以及中醫優勢病種中醫、中西醫結合預防、治療、康復指南。修訂一批《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制修訂20項中醫醫療技術操作規范。制定20項老年人、婦幼、兒童和青少年等重點人群健康干預指南。完成中醫醫療服務相關管理標準5項。制定3~5項中藥藥事服務規范。完成30項中藥材種子種苗、野生撫育、仿野生栽培、生態種植技術規范、中藥材商品規格等級標準以及道地藥材質量規范,制定中成藥綜合評價標準。
《行動計劃》提出,建立450人左右的中醫藥標準咨詢專家庫,涵蓋中醫、中藥、中西醫結合、針灸、民族醫藥、方法學等領域,搭建中醫藥標準咨詢專家庫管理系統。完成100個中醫、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的宣傳推廣,編印出版中醫、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推廣手冊。試點開展100項中醫藥標準實施情況統計分析,推進中醫藥標準實施效果評估。形成中醫名詞術語、診療指南、技術操作規范等系列標準評價指南,示范性完成100項中醫藥標準的評價工作。
下一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圍繞建立健全適合中醫藥發展的標準體系,加快推進《中醫藥標準化行動計劃(2024-2026年)》落地實施,推動中醫藥標準化高質量發展,助力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點評:標準是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中醫藥標準化是一項基礎性、戰略性、全局性工作,是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技術支撐,是推進中醫藥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制度。近年來,我國中醫藥標準體系建設工作正在加速推進。此次在《中醫藥標準化行動計劃(2024-2026年)》及中醫藥標準化工作進展成效有關情況介紹發布會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指出,目前,我國已制定中醫藥各類標準3000多項,其中,中醫藥推薦性國家標準77項、指導性技術文件12項、中醫藥行業標準10項、中醫藥地方標準1000余項、中醫藥團體標準2500余項。同時,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醫藥技術委員會也已發布中醫藥國際標準112項。中醫藥行業標準化制度體系框架已經基本搭建完成。
根據發布會內容介紹,未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在當前中醫藥標準體系框架基礎上,加快推進《中醫藥標準化行動計劃(2024-2026年)》落地實施,加緊實施“加強重點領域中醫藥標準供給” 等6個方面重點任務,進一步推動標準化戰略與中醫藥事業發展深度融合。綜合國家政策規劃及此次發布會內容進行分析,標準化仍將是我國未來幾年內推動中醫藥行業現代化、產業化以及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內容之一,未來國內相關中醫藥標準發布動態將日益頻繁,產業發展標準體系建設將日益健全,中醫藥標準化治理能力將持續提升,將為中醫藥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持。
圖1:國內中醫藥各類標準制定數量(單位:項)
資料來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智研咨詢整理
【重點政策】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中醫病證診斷與療效評價規范制修訂通則》
7月30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官網公布消息,《中醫病證診斷與療效評價規范制修訂通則》中醫藥行業標準已正式發布,編號和名稱分別為ZY/T 10—2024、中醫病證診斷與療效評價規范制修訂通則。該標準已于2024年7月21日起正式實施。
【重點事件】上海中醫藥大學正式發布《2023全國省級區域中醫藥科技創新能力評價報告》
7月30日,上海中醫藥大學官網公開消息顯示,該校課題組相關研究報告《中醫藥科技創新能力評價芻議》已于 2023 年 11 月在《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發表。依據評價指數體系,由上海市中醫藥管理局指導,該校課題組針對各省市(直轄市)開展了試評價,已形成了《2023 全國省級區域中醫藥科技創新能力評價報告》并正式發布。
據悉,上海中醫藥大學相關團隊開展的中醫藥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指數體系研究,以全國省級區域作為評價單位,形成了中醫藥科技能力創新評價指數1.0版(以下簡稱評價指數體系)。該評價指數體系突出了高質量創新、中醫藥特色以及客觀定量的設計原則,涵蓋了創新環境、創新資源、創新產出3類一級指標、7項二級指標和17個三級指標的評價體系。評價指數體系遵循全面均衡、客觀實用、良性導向、體現中醫藥特色以及有效評價的原則。評價的最終結果主要面向中醫藥科技領域的研究人員、政策制定者、管理人員以及其他相關從業人員,能夠為中醫藥科學研究及其產業發展相關決策和管理提供客觀的評價工具,同時也能作為中醫藥科研團隊和人員的工作參考。
依據評價指數體系,課題組開展了試評價,評價對象涵蓋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域。報告以上述對象上一年度(2022年)公開發布的數據為依據,數據來源包括政府部門及行業協會的官方網站、中英文文獻數據庫以及第三方機構的數據產品等。從評價結果來看,各省市的創新能力指數最高為63.61(北京),平均值為16.34,中位數為12.78,包括北京在內,共有江蘇、廣東、上海、浙江、山東、四川、河南、天津、湖南和廣西等10個地區高于平均值,16個地區在中位數以上。各區域指數分布不均衡,呈現出東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征。指數大于20的六個省市(北京、江蘇、廣東、上海、浙江、山東)基本沿東南海岸線分布,指數大于10的19個省市也主要集中在中東部地區。報告還針對主要經濟區的中醫藥創新能力進行了分類評價,涉及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和成渝等。京津冀為30.05,長三角為28.57,指數平均值均遠高于全國平均值(16.34)。由于港澳地區部分數據缺失,粵港澳經濟圈未進行排序。在評價具體指標中,創新環境指數最高為45.55(北京),北京、江蘇、上海、山東、浙江等省市排序靠前。創新資源指數最高為105.5(北京),北京、上海、廣東、貴州、廣西等省市靠前。創新產出指數最高為48.73(江蘇),江蘇、北京、廣東、湖南、河南等省市靠前。
該校介紹,目前,僅一年的數據對區域評價結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隨著評價連續多年開展,各分項數值所代表的價值和意義更大。研究團隊將通過持續數年的數據積累和評價,爭取能夠真實、全面、客觀地反映各省市中醫藥的創新能力,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評價體系。
【重點政策】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3部門聯合印發《健康中國行動——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4—2030年)》,提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中醫藥防治能力
7月2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健康中國行動——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要完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體系建設,動員全社會參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及其危險因素全程管理,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健康知識,中西醫并重,加強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早篩、早診和早治,加強政策引導和資源配置,有效遏制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增長帶來的危害,增強人民群眾健康獲得感。
《實施方案》強調,要提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中醫藥防治能力,發揮中醫藥在預防、早期干預和治療中的作用。充分發揮中醫藥治未病優勢,推廣應用各類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治未病干預指南。進一步加強中醫醫院肺病科建設,鼓勵引導中醫醫院開設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專病門診,發揮國家、省級中醫肺病優勢??戚椛鋷幼饔?,建設中醫肺病??萍骸V嗅t醫院應優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中醫診療方案,提升救治能力,充分發揮針灸、穴位貼敷等中醫非藥物療法作用,并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推廣應用。
【重點政策】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局綜合司印發《麻疹診療方案(2024年版)》《登革熱診療方案(2024年版)》《人感染禽流感診療方案(2024年版)》
7月2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局綜合司印發《麻疹診療方案(2024年版)》《登革熱診療方案(2024年版)》《人感染禽流感診療方案(2024年版)》,明確了相關疾病中醫治療的辨證分型及治法。
《麻疹診療方案(2024年版)》提出,麻疹以外透為順,內傳為逆。清熱透疹為基本治則。其中,順證據證予以辛涼透表、清熱解毒及養陰生津之治。前期—邪郁衛分癥見發熱、惡風、鼻塞流涕、噴嚏、咳嗽、畏光羞明等,治法為辛涼透表,推薦處方為宣毒發表湯加減;出疹期—邪入氣營癥見發熱、丘疹稠密紫紅等,治法為解毒透疹,推薦處方為清解透表湯加減;恢復期—余邪津傷癥見皮膚糠狀脫屑等,治法為養陰清熱,推薦處方為沙參麥冬湯加減。逆證據證予以清熱解毒、熄風開竅及扶正固脫之法。其中,麻毒閉肺證癥見壯熱持續不退、煩躁、精神萎靡、咳嗽氣喘等,治以清熱解毒、宣肺開閉,方用麻杏石甘湯加味;熱毒攻喉證癥見壯熱持續、咽喉腫痛或潰爛、聲音嘶啞、吞咽不利等,治以清熱解毒、利咽消腫,方用清咽下痰湯加減;邪陷心肝證癥見壯熱不退、煩躁不安、譫妄等,治以清心開竅、平肝熄風,方用鉤藤飲加減。
《登革熱診療方案(2024年版)》提到,登革熱病屬于中醫學的“疫病”范疇,病因為感受疫毒之邪,核心病機是熱毒夾濕,擾營動血,耗氣傷陰。臨床可根據疾病的不同階段和分期辨證論治。其中,發熱期癥見發熱、惡寒、無汗、乏力、倦怠、頭痛等,治法為清暑化濕、解毒透邪,推薦方劑為甘露消毒丹合達原飲加減;極期癥見高熱遷延或熱退病進等,治法為解毒化瘀、清營涼血,推薦方劑為清瘟敗毒飲加減;恢復期癥見乏力倦怠、惡心、納差、口渴,大便不調等,治法為清熱化濕、健脾和胃,推薦方劑為竹葉石膏湯合生脈散加減。若患者出現變證,證屬疫毒傷陽、氣不攝血者,治法為溫陽益氣攝血,推薦方劑為附子理中湯合歸脾湯加減;證屬內閉外脫證者,治法為益氣回陽固脫,推薦方劑為參附湯送服安宮牛黃丸或蘇合香丸。此外,該《診療方案》還提供了隨癥用藥方案。
《人感染禽流感診療方案(2024年版)》提到,人感染禽流感屬于中醫“疫病”范疇,初期邪毒犯肺多見衛氣同病,表現為高熱、咳嗽,治則治法為清熱解毒、宣肺透邪,推薦方劑為銀翹散、升降散、麻杏石甘湯;快速進展為重癥,疫毒壅肺,耗傷元氣,表現為喘憋、氣促,或伴痰中帶血,治則治法為瀉肺通腑、益氣解毒,推薦方劑為宣白承氣湯、葶藶大棗瀉肺湯、生脈散;繼而毒熱內陷、內閉外脫、化源竭絕,表現為四肢厥冷、喘脫,治則治法為回陽固脫、解毒開竅,參考方劑為參附湯、茯苓四逆湯、安宮牛黃丸;恢復期多表現為余熱未盡、氣虛陰傷,治則治法為清解余熱、益氣養陰,推薦方劑為沙參麥門冬湯、生脈散、六君子湯。
【重點事件】中國西部國際天然展在西安開幕
7月29日,中國西部國際天然提取物、健康原料及創新原料展覽會暨中國西部國際天然健康產品及技術展覽會(以下簡稱“中國西部國際天然展WPE&WHPE2024”)在西安國際會展中心開幕。
展覽會現場,650家優質企業匯聚一堂。成千上萬種植物提取物、動物提取物、海洋生物提取物、營養保健品、大健康產品、藥食同源產品、相關的提取技術與設備、制藥機械、各類包裝設備及材料以及其他服務商等同臺亮相。為期三天的展會同期舉辦70余場高端論壇會,來自產業鏈的專家、學者、企業精英等出席論壇會,共同探討天然健康產品的創新與應用。
會上,中國民族醫藥協會科技創新與標準化專業委員會二級分會成立,中國民族醫藥協會副秘書長、中國民族醫藥協會科技創新與標準化專業委員會會長石巍向中國西部國際天然展、福建歸真堂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授牌。
【重點事件】廣東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聽取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廣東省中醫藥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
7月29日,廣東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聽取了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廣東省中醫藥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
報告顯示,廣東省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印發《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將“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納入省“十四五”規劃。逐步健全中醫藥管理機制,建立中醫藥強省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全省所有地市和95%的縣(市、區)均設立中醫藥管理機構。不斷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省級財政連續7年來累計投入35.85億元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
廣東省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同樣成果顯著。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省有中醫醫療機構2.4萬個,其中中醫醫院215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診療區(中醫館)1854個,21個地級以上市基本實現中醫醫院全覆蓋,30萬人口以上的縣實現二級甲等中醫醫院全覆蓋;目前全省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10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89.97%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2023年全省醫療衛生機構年中醫診療量達2.31億人次創歷史新高,年中醫出院量299.6萬人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診療量占比達38.47%,較“十三五”提高4.64%;廣東省連續五年(2018—2022年)在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中保持百強榜上榜醫院數量第一,是名副其實的中醫藥醫療高地。
與此同時,廣東省還不斷加大對中醫藥政策扶持力度,推動醫保支付向中醫藥傾斜。逐步擴大符合條件的中成藥、中藥飲片、中藥類醫院制劑納入醫保支付范圍。目前,廣東省已將1390種中成藥、1655種中藥飲片、1329種中藥制劑納入醫保支付范圍,進一步提高中醫優勢病種臨床診療及支付的規范化、精細化水平。
【重點事件】青贛中藏醫藥合作發展會議在青海省召開
7月29日,青贛中藏醫藥合作發展會議在青海省召開。會議以“傳承、創新、合作、發展”為主題,旨在搭建中藏醫藥交流平臺,推進贛青兩地中藏醫藥攜手高質量合作發展。青海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祝增紅,江西省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曉輝出席會議。
劉曉輝表示,青海省中藏醫藥特色明顯、優勢突出。兩省開展深入的合作交流,互學互鑒,有助于推進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增強中藏醫藥人才培養、弘揚中藏醫藥文化、推動中藏醫藥產業發展。江西省中醫藥管理局將此次合作交流為契機,積極尋求更多的發展契合點與合作點,進一步加強科研平臺搭建、學科專科建設、現代醫院管理,不斷拓寬合作新領域,切實提升合作新成效,努力實現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合作共贏。
祝增紅表示,近年來,青贛兩地致力于推動更深層次對接、更高水平聯動發展中醫藥事業,在充分發揮贛青兩地各自優勢,促進兩地中藏醫藥領域交流開展了多項合作,取得顯著成效。下一步,兩地將用好已有合作平臺,不斷擴大合作領域,推動開展中藏醫藥高原醫學研究、中藥制劑研發合作等工作。開展熱敏灸聯盟醫院建設,加強人才隊伍培養,探索中藏醫藥互融互通,推進新技術和傳統技術交互發展,促進兩地交往交流交融。
會上,江西省中醫藥管理局為青海省首批三所江西熱敏灸聯盟醫院授牌。
會議期間還開展了中藏醫藥大講堂活動,青贛兩省專家學者同與會人員交流分享了中藏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經驗。
【重點事件】人民衛生出版社通用語言文字版《蒙醫學》教材發布
7月29日,根據包頭醫學院官微公布消息顯示,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學校“十四五”創新教材《蒙醫學》已正式發布,這是首版由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編寫的蒙醫學教材。
該教材由包頭醫學院黨委書記阿古拉教授主編,教材從蒙醫學文化發展脈絡、蒙醫學基礎、蒙醫常用醫療技術以及蒙醫學臨床等方面對蒙醫學進行了系統整理和闡述。
蒙醫學作為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和醫學智慧,其發展不僅關乎民族醫藥的傳承,也是促進民族團結、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因此,《蒙醫學》教材不僅是對蒙醫學知識的全面梳理和系統總結,更是深入貫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實際行動提升中醫藥教育教學實效的一項具體舉措。該教材的出版將有力推動蒙醫學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為新時代蒙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為培養新一代蒙醫學人才提供重要支撐,對于促進蒙醫學的現代化進程、服務人民健康事業具有深遠影響。
【重點事件】民族醫科技、國藥家醫與華浙教育科技研究院合作,攜手開展非藥類教育
7月31日,民族醫科技(關嶺)有限公司、國藥家醫(杭州)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與華浙教育科技研究院(杭州)有限公司在杭州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宣布合作開展非藥類教育培訓,創辦國藥家醫培訓班,旨在打造醫屆精英人才。結業學員將被納入國藥家醫創客范疇,可選擇開設B2C電商或實體AI云藥房。
這一合作的達成,充分體現了三方對健康產業未來趨勢的深刻洞察和對人才需求的精準預判,也彰顯了其在教育培訓領域的雄心壯志以及培育高素養醫生隊伍的決心與擔當。華浙教育科技研究院憑借其深厚的教育根基與廣博的資源,為培訓班提供了堅實的學術支持;民族醫科技則依托其豐富的民族醫生資源,為培訓班注入了獨特的文化底蘊和優質生源;國藥家醫以國藥健康控股的強大實力為后盾,為學員們提供了一個實踐與創業的廣闊平臺。
【重點事件】河南啟動2024年中醫藥文化服務月活動
7月30日晚,河南省衛生健康委、河南省中醫藥管理局聯合鄭州市衛生健康委、鄭州市中醫藥管理局舉辦的河南2024年“中醫藥文化服務月”暨中醫中藥進萬家主題宣傳活動,在省會鄭州市中原區二砂文創園拉開大幕。
活動現場,省會多家中醫醫療機構,中醫藥企業等設置的中醫藥文化展示、中醫藥健康科普、中醫藥體驗、義診、中醫藥衍生產品展示等展位,以夜市市集展示的形式向過往市民普及中醫藥知識、提供中醫藥服務。
舉辦此次活動,旨在通過形式多樣化的中醫藥服務活動,提升公眾健康意識、改善中醫藥服務可及性;并利用各種媒體進行廣泛宣傳,以讓更多的人了解中醫藥文化。
【重點事件】鼓樓區信息化提升工程助力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舉行
7月30日,“醫脈相承 共享課堂——鼓樓區信息化提升工程助力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在河南省開封市自由路小學舉行。
鼓樓區以“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為路徑,開拓中醫藥文化傳承新樣態。開封市自由路小學全面開展“國學·國醫進校園”活動,深入挖掘中醫藥文化啟智、育德、健體、益美、促勞的文化價值,在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中探索“國學·國醫進校園”的新樣態。
鼓樓區以“專遞課堂”為牽動,著力構建城鄉教育共同體。專遞課堂,是教育部加強建設的“三個課堂”(即“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和“名校網絡課堂”)之一,它利用互聯網,將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的師生建立教學共同體,多個教室共上一節課,從而實現“一班帶多班,一校帶多校”,解決了薄弱學校缺少師資、開不出、開不足、開不好課程的問題,從而達到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提高薄弱學校教學質量的目的。
【重點事件】山西五寨夏季康養活動暨中醫藥助力鄉村振興學術研討會啟幕
7月30日,以“康養福地·打造中醫藥多元價值助力鄉村振興五寨模式”為主題的山西五寨夏季康養活動暨中醫藥助力鄉村振興學術研討會在山西忻州五寨開幕,助力山西文旅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
此次活動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指導,五寨縣委縣政府主辦,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中藥協會、山西省中醫院、《中國中醫藥報》社有限公司支持,邀請有關領導、嘉賓、專家院士以及醫療、康養、旅游、中醫藥大健康等領域的各界人士200余人,相聚五寨,梳理總結中醫藥多元價值助力鄉村振興寶貴經驗,為各地鄉村振興提供“五寨模式”,并研討縣級康養旅游發展思路,打造“康養五寨”品牌,提升知名度。
自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定點幫扶五寨以來,五寨縣持續發揮中醫藥資源優勢,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走出中醫藥強縣富民的“五寨模式”。從選派掛職干部、組織專家坐診、實施技術培訓,到資金投入、引進企業、發展產業等各個環節,五寨縣堅持梳理總結中醫藥助力鄉村振興經驗,著力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目前種植面積達5萬余畝,有效助推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據五寨縣委書記劉志成介紹稱,五寨縣近年來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積極探索“康養+中醫藥”融合發展新模式,努力將五寨打造成知名康養目的地和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高地,先后建成五頤康苑、中醫藥文化體驗館、晉西北中藥健康產業孵化園、中國中藥山西五寨產業園,打造“五寨黃芪、黨參、菊花、甚喜茶”等一系列知名產品,推動康養發展基礎更加堅實、前景更加廣闊。
【重點事件】全球首家中醫藥自動化工廠將于8月底前亮相雁城
7月31日消息,全球首家中醫藥自動化工廠——衡陽同祺生物中醫康養科技園項目將于8月底之前對外開放。該項目是第三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22個重點觀摩項目之一,目前中醫藥智能化生產已經安裝調試完成,中醫藥診療部分已投入運行。
同祺生物中醫康養科技園面積113畝,總投資10億元,是全球首家依托互聯網與大數據分析,運用工業4.0技術,串聯起“互聯網+”和中醫門診、中藥飲片智能生產、單方制劑煎配和數據分析的中醫藥公司。該公司打造新的中醫藥藥業閉環系統,形成“一人一方、一人一劑”的個性化、現代化、產業化服務,實現中醫與科技、醫養與文旅、傳承和創新的完美融合,是衡陽市近年來探索發展康養產業的重要項目。
作為衡陽市工業旅游重要項目,同祺生物中醫康養科技園主要參觀部分由中醫藥示范基地、中醫藥博物館、中醫藥智能化生產等部分組成。目前,中醫藥示范基地已經開始試運行,中醫藥博物館已完成油漆、墻面等硬裝部分的施工,中醫藥智能化生產已經基本安裝調試完成。
【重點事件】黃山市將集中力量打造“新安醫館”特色康養文旅品牌
7月29日,圍繞“推進新安醫館建設,打造長三角康養旅游首選地”主題展開的資政會在黃山市政協召開。
市委書記凌云出席會議并講話,市政協主席路海燕主持會議。市領導任生、王恒來、楊龍、胡黎明、吳靈強、萬國慶、洪祖根、徐榮華、徐立秋出席會議,市政協黨組成員、機關黨組書記胡建斌列席會議。
早在2020年,黃山市政協聚焦“推進生態補償試驗區建設 打造長三角綠色發展樣板”主題進行了專題協商議政,直接推動安徽省首個全區域、全品類、全產業鏈的地市級綠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田園徽州”落地黃山。
此次,黃山市政協把目光鎖定在新安醫學與康養——找準新安醫學“治未病”與康養新需求的契合點,凝心聚力推動打造“新安醫館”特色康養文旅品牌。
市委書記凌云指出,要深刻認識黃山的價值與發展康養的優勢,推進新安醫館建設、打造長三角康養旅游首選地;加快推進新安醫學價值轉化,把旅游、生態、文化等資源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把新安醫學價值轉化為康養價值;推動康文旅融合跨界發展,開發一批避暑療養、運動康養、研學康養等新產品,推出一批康養鄉村、康養小鎮、康養基地、康養民宿,建設一批醫養結合、旅居療養、候鳥社區等康養項目,打造一批新安醫學文化傳承基地、科普基地、研學基地,因地制宜發展中草藥特色種養,推動“十大皖藥”基地建設,打造多業融合康養產業發展新樣板;加快推動新安康養產業新布局,聚焦“山水村街”,以先行區為基礎拓展形成“1+4+N”多點支撐康養產業發展新布局,推動康養產業發展;加大人才培養和政策支持,加強與高等院校以及醫院合作,實現政產學研用一體化推進。
【重點企業】華納藥廠中藥創新藥乾清顆粒正開展Ⅱ期臨床試驗,旗下子公司致根醫藥創新藥項目也在有序推進
7月31日,華納藥廠披露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顯示,公司在研的中藥1類創新藥乾清顆粒正在開展Ⅱ期臨床試驗;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致根醫藥的創新藥研發項目也有序推進,其中ZG-001研發項目已正式進入Ⅰ期臨床,ZG-002研發項目已完成臨床前研究工作,且按計劃推進下一步研發工作。另外,公司參股公司天璣珍稀承擔的瀕危動物藥材替代品研究項目也在穩步推進,目前ZY-022已完成臨床前研究,ZY-023、ZY-025正在按計劃推進臨床前各項研究工作。
【重點企業】片仔癀擬投資2億元參設產業基金,主投中醫藥等方向
8月1日,片仔癀發布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漳州片仔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擬作為有限合伙人,與關聯方漳州戰新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漳州片仔癀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漳州市產業股權投資有限公司、漳州市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設立漳州圓山大健康產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主要投資方向為中醫藥、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康養大健康、日化美妝等相關產業。
本產業基金募集規模為10億元,片仔癀投資擬以自有或自籌資金認繳出資2億元,占比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