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要點:
二十大指出,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要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堅定維護國家能源資源。能源安全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的科學指引下,多輪驅動的能源供給體系逐步完善,供給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能源自給率保持在80%以上。
國家能源局表示,作為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確保能源安全始終是做好能源工作的首要任務,重點從三個方面守住能源安全底線:
一是扎實抓好固本強基。堅持立足國內多元供應保安全,充分發揮煤炭的壓艙石作用和煤電的基礎性調節性作用。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力爭到2025 年,國內能源年綜合生產能力達到46 億噸標準煤以上。同時,還要進一步建立健全煤炭、石油儲備體系,特別是加快儲備庫、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等設施建設,確保能源供應保持合理的彈性裕度。
二是扎實抓好有序替代。緊密著眼長遠發展需要,全面構建風、光、水、核等清潔能源供應體系,扎實推動水電、核電重大工程建設,統籌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確保到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到2030 年達到25%左右。
三是扎實抓好風險管控。繼續強化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大力推進能源安全監測預警能力建設,建立健全煤炭、油氣、電力供需等預警機制,不斷加強應急保障電源、管網互聯互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扎實提升區域互濟、多能互補水平,持續強化重點區域、重點時段能源安全供應,進一步提升應急響應和搶險救災能力,目標就是要堅決保障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用能安全。
我國作為能源大國,但在進口依存度上差異巨大。今年1-9 月生產原煤33.2 億噸,進口原煤2.01 億噸,對外依存度5.7%。我國作為產煤大國,煤炭供應基本自足。1-9 月生產天然氣1601 億立方米,進口量為1120 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41.2%,較過去五年平均42.9%改善了1.7 個百分點。1-9 月生產原油同比增3.0%至1.54 億噸,進口3.87 億噸,加工4.97 億噸,進口成品油同比減少13.9%至1737.2 萬噸。
2015 至2020 年,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逐年遞增,從60%增至73.6%,而在2021 年下降至72%。
我國短時間內仍重度依賴油氣進口,但我國同樣屬于頁巖油氣資源大國。通過大力開發頁巖油氣,將有效地改善我國能源獲取結構。2017 年,國土部門預估我國頁巖氣可采資源量約25 萬億方。2022 年3 月國家發改委印發的《“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2022 年7 月29 日,我國海上首口頁巖油探井——潿頁-1 井壓裂測試成功并獲商業油流,標志著我國海上頁巖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據測算,潿西南凹陷頁巖油資源量達8 億噸,整個北部灣盆地頁巖油資源量約12 億噸,展現了良好 的勘探前景。2022 年10 月18 日,中國石化發布消息,西南石油局在四川盆地頁巖氣勘探獲得重大突破,評價落實地質資源量達3878 億立方米,整個頁巖層段資源量超過1 萬億立方米。
今年以來,我國在國際能源合作領域同樣取得了重大突破。3 月10 日,沙特阿美決定在中國東北推進30 萬桶/日的煉油廠和石化項目。10 月,中海油服海外市場取得重大突破,公司與中東地區一流國際石油公司簽署多份鉆井平臺服務長期合同,合同金額總計約140 億元。此次項目實施后,中海油服在中東地區的海外業務服務將形成“全方位融入阿拉伯灣、全方位締結共同體、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市場格局。
在保障自身能源安全的同時,我國在能源領域也始終堅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深化拓展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伙伴關系,為動蕩中前行的世界注入一針穩定劑。
風險提示:
1、 油價大幅上漲,國內進口的成本不斷攀升;國內需求低迷,影響到相應企業的利潤。
2、 美聯儲加息節奏超預期,海外通脹高企,需求減少;或影響國內的產品出口。
3、 全球供應鏈體系不穩定,雖然區域間價差擴大,但套利空間的難度加大。
知前沿,問智研。智研咨詢是中國一流產業咨詢機構,十數年持續深耕產業研究領域,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專業的角度、品質化的服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專注于提供完善的產業解決方案,為您的投資決策賦能。
轉自東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張季愷/謝建斌/吳駿燕


2025-2031年中國石油化工工程行業市場全景評估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石油化工工程行業市場全景評估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共十一章,包含中國石油化工工程行業重點企業布局案例研究,中國石油化工工程行業市場前景預測及發展趨勢預判,中國石油化工工程行業投資戰略規劃策略及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