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國家發改委等三部門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到2025年,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體系初步建立,循環利用能力大幅提升,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率達到25%,廢舊紡織品再生纖維產量達到200萬噸。到2030年,建成較為完善的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體系,生產者和消費者循環利用意識明顯提高,高值化利用途徑不斷擴展,產業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率達到30%,廢舊紡織品再生纖維產量達到300萬噸。
我國是全球第一紡織大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占全球的50%以上。隨著人均纖維消費量不斷增加,我國每年產生大量廢舊紡織品。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對節約資源、減污降碳具有重要意義,是有效補充我國紡織工業原材料供應、緩解資源環境約束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重要內容。
根據意見,將推進紡織工業綠色低碳生產,鼓勵紡織企業開展綠色設計,提高紡織品易拆解、易分類、易回收性。制定紡織品材質分類指南,鼓勵生產企業依據指南在紡織品上設置包含面料材質信息的可視化標簽或可機讀無線射頻識別標簽,提高廢舊紡織品分揀效率和準確性。鼓勵紡織企業優先使用綠色纖維原料,加強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建設。引導支持紡織企業特別是品牌企業使用再生纖維及制品,提高再生纖維的替代使用比例,促進廢舊紡織品高值化利用。有序推進生物基纖維及制品的研發、生產和應用,突出生物基纖維可自然降解優勢。
并完善廢舊紡織品回收體系,推動合理設置廢舊紡織品專用回收箱或相關設施,打通回收箱進社區、進機關、進商場、進校園的壁壘,提高回收箱體覆蓋率,鼓勵引導回收企業向三四線及以下城市下沉布局。結合農村實際,探索推進農村廢舊紡織品回收。結合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合理布局建設分揀中心和資源化利用分類處理中心,及時精細化分揀和分類處理廢舊紡織品。
積極發展互聯網+回收,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充分利用生活垃圾分類系統收集廢舊紡織品。探索一袋式上門回收、畢業季進校園等新型回收模式。培育回收龍頭企業,建立重點聯系企業制度,加強廢舊紡織品回收行業調查,引領行業規范發展。鼓勵有關行業協會和企業建設廢舊紡織品回收及資源化利用信息化平臺,整合廢舊紡織品來源和數量、利用去向和方式等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增強公眾參與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積極性。
同時,促進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按照節約經濟、綠色低碳原則,有序推動舊衣物交易。制修訂舊衣物清洗、消毒標準及技術規范,完善衛生防疫要求和市場交易管理規范。加強舊衣物衛生防疫監管,規范交易市場和平臺,打擊假冒偽劣、以次充好等欺詐行為。引導舊衣物出口規范化,出口企業要依法如實向海關申報,確保舊衣物清洗、消毒等符合進口國(地區)有關要求,樹立良好國際形象。鼓勵企業和居民通過慈善組織向有需要的困難群眾依法捐贈合適的舊衣物。
2021年,我國萬平米以上紡織服裝專業市場有914家,市場數量同比下降1.19%;市場經營面積達到7573.69萬平米,同比下降0.59%;市場商鋪數量140.50萬個,同比下降1.19%;市場商戶數量114.20萬戶,同比下降1.12%;市場總成交額達到2.33萬億元,同比上升1.98%。
2015-2021年中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數量與成交額
資料來源:中國紡聯流通分會、智研咨詢整理
知前沿,問智研。智研咨詢是中國一流產業咨詢機構,十數年持續深耕產業研究領域,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專業的角度、品質化的服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專注于提供完善的產業解決方案,為您的投資決策賦能。


2025-2031年中國紡織行業發展戰略規劃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
《2025-2031年中國紡織行業發展戰略規劃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共十九章,包含2020-2024年中國紡織相關行業運行狀況分析,2025-2031年中國紡織行業的前景及規劃分析,2025-2031年中國紡織產業投資機會與風險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