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集成電路,英文為IntegratedCircuit,縮寫為IC;顧名思義,就是把一定數量的常用電子元件,如電阻、電容、晶體管等,以及這些元件之間的連線,通過半導體工藝集成在一起的具有特定功能的電路。
集成電路按其功能、結構的不同,可以分為模擬集成電路、數字集成電路和數/模混合集成電路三大類。集成電路按制作工藝可分為半導體集成電路和膜集成電路。膜集成電路又分類厚膜集成電路和薄膜集成電路。集成電路按集成度高低的不同可分為:SSIC小規模集成電路;MSIC中規模集成電路;LSIC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C超大規模集成電路;ULSIC特大規模集成電路;GSIC巨大規模集成電路也被稱作極大規模集成電路或超特大規模集成電路。集成電路按導電類型可分為雙極型集成電路和單極型集成電路,他們都是數字集成電路。集成電路按用途可分為電視機用集成電路、音響用集成電路、影碟機用集成電路、錄像機用集成電路、電腦(微機)用集成電路、電子琴用集成電路、通信用集成電路、照相機用集成電路、遙控集成電路、語言集成電路、報警器用集成電路及各種專用集成電路。集成電路按應用領域可分為標準通用集成電路和專用集成電路。集成電路按外形可分為圓形(金屬外殼晶體管封裝型,一般適合用于大功率)、扁平型(穩定性好,體積小)和雙列直插型。
集成電路分類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二、發展現狀
1、市場供需
集成電路是現代化工業的“大腦”,是國家科技戰略的基礎和工業發展的紐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水平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家創新制造水平。自2014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政策出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在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投融資背景下取得了明顯的效果,2020年中國集成電路產量達2612.6億塊,較2019年增加了594.40億塊,同比增長29.45%,2021年上半年中國集成電路產量已完成1712億塊。當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以及中西部地區部分省市,產業集聚度相對較高且特色明顯。其中,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地區居于絕對領先地位,尤其是在制造和設備領域優勢顯著;以深圳為核心的珠三角地區在設計環節具有顯著優勢;以北京為核心的京津冀地區在設計和制造方面特色明顯;中西部地區重點城市例如合肥﹑武漢、長沙﹑西安﹑成都﹑重慶等有一些代表性集成電路產業項目。從日前各地加大集成電路產業布局的現實來看,“十四五”時期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遍地開花”將成為必然。
2014-2021年上半年中國集成電路產量統計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市場運營格局及競爭戰略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在全球半導體市場快速增長的帶動下,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信息電子產品制造和消費大國,集成電路的市場也逐漸地上升到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2020年中國集成電路需求量達5450億塊,較2019年增加了1167.10億塊,同比增長27.25%,2021年上半年中國集成電路需求量已達3321億塊。
2014-2021年上半年中國集成電路需求量統計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進出口貿易
中國集成電路需求量大于產量,需求滿足依然依賴于進口,2020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數量達5435億塊,較2019年增加了984億塊,2021年上半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數量已達3123億塊;2020年中國集成電路出口數量為2598億塊,較2019年增加了411億塊,2021年上半年中國集成電路出口數量為1514億塊。
2014-2021年上半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出口量統計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智研咨詢整理
2020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金額達3500.4億美元,較2019年增加了445億美元,2021年上半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金額已達1978.8億美元;2020年中國集成電路出口金額為1166.0億美元,較2019年增加了150億美元,2021年上半年中國集成電路出口金額為663.6億美元。
2014-2021年上半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出口金額統計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智研咨詢整理
3、銷售額
集成電路產業作為現代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基礎,是支撐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和先導性產業,也是促進我國高技術制造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其所派生出的PC、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一大批信息技術產業已經滲透到了政治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當前全球競爭的焦點所在,2020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達8848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1285.70億元,同比增長17.00%,2021年一季度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已完成1739.3億元。
2014-2021年一季度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統計
資料來源: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集成電路產業分為設計業、制造業和封測業3個環節,形成了相對獨立的產業。2021年一季度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銷售額已完成717.7億元;集成電路制造業銷售額已完成542.1億元;集成電路封裝測試業銷售額已完成479.5億元。
2014-2021年一季度中國集成電路行業細分市場銷售額統計(億元)
資料來源: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2021年一季度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銷售額占集成電路產業總銷售額的41.26%,占比最大;集成電路制造業銷售額占集成電路產業總銷售額的31.17%;集成電路封裝測試業銷售額占集成電路產業總銷售額的27.57%。
2021年一季度中國集成電路行業細分市場銷售額占比
資料來源: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三、市場競爭格局
隨著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高速發展,涌現了一批如國科微、歐比特、紫光國微、富滿電子、華天科技、圣邦股份、中芯國際、華天科技等等最有代表性的企業。2020年國科微總資產為29.4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10.6億元;歐比特總資產為39.33億元,較2019年減少了0.14億元;紫光國微總資產為76.28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12.29億元;富滿電子總資產為16.52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6.18億元;華天科技總資產為193.1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32.7億元;圣邦股份總資產為18.67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4.74億元;中芯國際總資產為2046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898億元;華天科技總資產為193.1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32.7億元。
2014-2020年中國集成電路主要上市企業總資產統計(億元)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智研咨詢整理
2020年國科微營業總收入為7.309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1.88億元;歐比特營業總收入為8.698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0.181億元;紫光國微營業總收入為32.7億元,較2019年減少了1.6億元;富滿電子營業總收入為8.362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2.38億元;華天科技營業總收入為83.82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2.79億元;圣邦股份營業總收入為11.97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4.045億元;中芯國際營業總收入為274.7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54.5億元;華天科技營業總收入為83.82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2.79億元。
2014-2020年中國集成電路主要上市企業營業總收入統計(億元)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智研咨詢整理
2020年國科微歸屬凈利潤為0.70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0.02億元;歐比特歸屬凈利潤為1.08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3.41億元;紫光國微歸屬凈利潤為8.06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4.00億元;富滿電子歸屬凈利潤為1.00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0.63億元;華天科技歸屬凈利潤為7.01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4.14億元;圣邦股份歸屬凈利潤為2.88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1.12億元;中芯國際歸屬凈利潤為43.32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25.38億元;華天科技歸屬凈利潤為7.01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4.14億元。
2014-2020年中國集成電路主要上市企業歸屬凈利潤統計(億元)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智研咨詢整理
2020年國科微集成電路業務營業收入為7.31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1.88億元;歐比特集成電路業務營業收入為0.04億元,較2019年減少了1.13億元;紫光國微集成電路業務營業收入為30.47億元,較2019年減少了1.96億元;富滿電子集成電路業務營業收入為8.33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2.38億元;華天科技集成電路業務營業收入為82.33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3.72億元;圣邦股份集成電路業務營業收入為11.97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4.05億元;華天科技集成電路業務營業收入為82.33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3.72億元;中芯國際集成電路業務營業收入為269.75億元。
2018-2020年中國集成電路行業主要上市企業集成電路業務營業收入統計(億元)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智研咨詢整理
2020年中芯國際集成電路業務營業收入占全國集成電路總銷售額的3.05%;圣邦股份集成電路業務營業收入占全國集成電路總銷售額的0.14%;國科微集成電路業務營業收入占全國集成電路總銷售額的0.08%;紫光國微集成電路業務營業收入占全國集成電路總銷售額的0.34%;富滿電子集成電路業務營業收入占全國集成電路總銷售額的0.09%;華天科技集成電路業務營業收入占全國集成電路總銷售額的0.93%;華天科技集成電路業務營業收入占全國集成電路總銷售額的0.93%。2020年國科微、歐比特、紫光國微、富滿電子、華天科技、圣邦股份、華天科技和中芯國際八家上市企業集成電路業務營業收入總和僅占全國集成電路總銷售額的5.57%,企業市場占有率較低,市場格局較為分散,市場競爭非常激烈。
2020年中國集成電路企業市場占有率(按營業收入)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四、未來發展趨勢
延續“十三五”時期的總體趨勢,“十四五”時期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依然嚴峻,但在一系列政策技術和市場利好環境下將會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態勢,并表現出更為集聚和激烈的競爭態勢。
1、產業保持高速增長,部分領域和環節會有效突破
新一輪技術革命不斷深化,5G、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新基建等步入快速發展階段,巨大的市場需求為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帶來巨大機會,未來保持高速增長的總體趨勢不會發生變化。我國作為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的重要消費國,2019年我國半導體消費量占全球的53%,我國在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的消費比重將進一步提高。在總量進一步增長的同時,隨著我國經濟進入中高速的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成為未來促進我國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我國在集成電路產業尤其是產品應用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可以預見,未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高速成長趨勢依然不減﹐并成為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不可忽視的是,盡管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市場規模大,但在關鍵領域和環節的自我保障能力較弱,尤其制造環節以及支撐半導體發展的設備和材料領域“短板”突出。隨著產業界和政府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現實認識的不斷深化,進一步補足“短板”成為“十四五”時期提升我國集成電路國產供應水平的關鍵。在此背景下,加大對相關領域的支持和社會投資成為發展的必然。未來我國在集成電路材料例如大尺寸硅片﹑光刻膠﹑掩膜版﹑電子氣體﹑濕化學品﹑濺射靶材﹑化學機械拋光材料等>,制造設備光刻機﹑刻蝕機﹑鍍膜設備、量測設備﹑清洗設備﹑離子注入設備﹑化學機械研磨設備、快速退火設備等,制造環節制造高端邏輯和存儲芯片的大型制造企業以及制造特殊設備的中小制造企業)等領域將涌現一大批企業﹐它們將成為未來支撐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其中一大批將在利基市場中具有領先地位﹐一部分“卡脖子”問題將會得到明顯緩解。
2、外部壓力依然嚴峻,產業全球化進程存在較高風險
集成電路產業是高度全球化產業,“十四五”時期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要更加主動融入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之中,但是﹐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將面臨更加復雜的全球競爭環境。一方面,美國以國家安全﹑保護知識產權﹑平衡貿易赤字等“緣由”發起貿易戰,試圖遏制我國在集成電路等高科技產業領域的發展。另一方面,在中美貿易摩擦趨于常態化的基本假設下,集成電路產業全球化分工模式將面臨巨大挑戰,安全將成為產業鏈和供應鏈布局的重要考量因素,主要經濟體尋求更廣泛的全球布局和回流成為未來一段時期的重要選擇。
3、產業內競爭更激烈,產業集中和集聚特征將逐步顯現
隨著一系列支持和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政策的出臺﹐加之高質量發展對產業升級的壓力,“十四五”時期集成電路產業的社會投資將快速增長,尤其是將迎來大量新資本和新企業進入的新機遇。截至2020年7月20日,我國共有芯片相關企業4.53萬家,僅2020年二季度就新注冊企業.0.46萬家,同比增長207%,環比增長130%,這一趨勢預期在“十四五”時期將會繼續保持。大量資本進入集成電路產業,必然導致產業競爭更加激烈,行業內和跨行業并購將成為“十四五”時期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常態。然而,由于集成電路產業高風險﹑高投資﹑長周期等特征,在大量進入者之后必然面臨市場的“重新洗牌”,表現為“企業數量快速增加—行業競爭更加激烈—企業分化—市場出清—領先企業出現—行業集中度上升”的趨勢,產業集中度將在“十四五”時期表現出先分散后集中的基本態勢。


2025-2031年中國通用集成電路行業市場動態分析及前景戰略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通用集成電路行業市場動態分析及前景戰略研判報告》共六章,包含通用集成電路行業企業分析,2025-2031年中國通用集成電路行業發展前景預測分析,2025-2031年中國通用集成電路行業投融資戰略規劃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