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關政策
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使用常規的車用燃料、采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
我國是最早啟動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政策的國家之一,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城市有88個之多,部分城市,不僅有高額的財政補貼,還有額外的政策鼓勵。
中國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
日期 | 頒布部門 | 行業政策法規 | 概述 |
2009年 | 科技部、財政部、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 | 2010.6十城千輛示范工程 | 通過提供財政補貼,計劃用3年巠右的時間,每年發展10個城市,每個城市推出1000輛新能源汽車開展示范運行,涉及這些大中城市的公交、出租、公務、市政、郵政等領域,力爭使全國新能源汽車的運營規模到2012年占到汽車市場仹額的10%。2010年6月試點城市由13個增加7個,其后再增加5個。 |
2012年 | 國務院 | 《節能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 | 明確發展節能不新能源汽車的主要目標和主要仸務,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申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到2020年,生產達200萬輛、累計產銷超過500萬輛。 |
2013年 | 財政部、科技部 | 《關于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 | 首次公布2013-15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重點支持大中型城市示范運營,包拪乘用車、寵車、物流車分別給出明確的補貼,2014年和2015年分別下降10%和20%。乘用車和物流車補貼力度均不大,公交寵車的補貼有一定吸引力。 |
2014年 | 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 | 《關于進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 | 為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推進節能減排,促進大氣污染治理,經國務院批準,2013年,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啟動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從實施情況看,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推廣數量快速增加,市場規模不斷拓展,政策效果已逐步顯現。 |
2014年 | 國家財政部 | 《關于新能源汽車充申設施設獎勵的通知》 | 為加快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穩步發展,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4〕35號)等文件精神,中央財政擬安排資金對新能源汽車推廣城市或城市群給予充電設施建設獎勵 |
2014年 | 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化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 | 《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征求意見稿》 | 四部委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中央財政對購買新能源給予補助,實行普惠制。 |
2015年 | 國家財政部 | 《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 | 為保持政策連續性,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快發展,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4〕35號)等文件要求,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以下簡稱四部委)將在2016-2020年繼續實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政策。 |
2015年 |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 | 《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申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 | 加大力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有利于解決電動汽車充電難題,是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重要保障,對于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實現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具有重要意義。 |
2016年 | 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 | 《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 | 為進一步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不斷提高產業技術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做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 |
2017年 | 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管理辦法》 | 為了適應中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需要,工業和信息化部等有關部門決定對《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 |
2019年 | 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和發展改革委 | 《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 | 為創造穩定政策環境,2021年保持現行購置補貼技術指標體系框架及門檻要求不變。根據《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20〕86號)要求,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20%;為推動公共交通等領域車輛電動化,城市公交、道路客運、出租(含網約車)、環衛、城市物流配送、郵政快遞、民航機場以及黨政機關公務領域符合要求的車輛,補貼標準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10%。為加快推動公共交通行業轉型升級,地方可繼續對新能源公交車給予購置補貼。 |
2019年 | 工信部 | 《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不新能源汽車積分幵行管理辦法》修正案(征求意見稿) | 修改了傳統能源乘用車適用范圍,將《積分辦法》中第四條第三款修改為:“本辦法所稱傳統能源乘用車,是指除新能源乘用車以外的,能夠燃用汽油、柴油、氣體燃料或者醇醚燃料等的乘用車(含非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更新了2021-2023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并修改了新能源汽車車型積分計算方法;完善了傳統能源乘用車燃料消耗量引導和積分靈活性措施;更新了小規模企業核算優惠等。 |
2019年 | 工信部 |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 | 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汽車強國制定。 |
2020年 | 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 | 《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諉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 | 為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 |
2020年 |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商務部辦公廳 | 《關于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通知》 | 為促進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引導農村居民出行方式升級,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決定聯合組織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 |
2020年 | 工業和信息化部令 | 《關于修改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許入管理規定》 | 更好適應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需要,工業和信息化部決定對《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工業和信息化部令第39號)作的修改。 |
2020年 | 交通運輸部 | 《關于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 | 提出,到2035年,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先進信息技術深度賦能交通基礎設施,精準感知、精確分析、精細管理和精心服務能力全面提升,成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有力支撐。基礎設施建設運營能耗水平有效控制。泛在感知設施、先進傳輸網絡、北斗時空服務在交通運輸行業深度覆蓋,行業數據中心和網絡安全體系基本建立,智能列車、自動駕駛汽車、智能船舶等逐步應用。科技創新支撐能力顯著提升,前瞻性技術應用水平居世界前列。 |
2020年 | 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 | 《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 | 為推動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持續健康、科學有序發展,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以下簡稱五部門)決定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工作。 |
2020年 | 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 | 《關于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 | 黨中央高度重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加快推進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 |
2020年 | 工信部 |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 | 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汽車強國制定。 |
2020年 |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 | 《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辦法》 | 為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保障梯次利用電池產品的質量,我們組織編制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辦法》。 |
2020年 | 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人民銀行 | 《關于支持民營企業加快改革發展與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 |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有關要求,推動相關支持政策加快落地見效,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激發民營企業活力和創造力,進一步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環境,帶動擴大就業。 |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新能源汽車保有量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我國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在2009年以前不足500輛,2015-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呈增長態勢,增速逐漸放緩,至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492萬輛,同比增長29.13%,新能源汽車將持續高景氣度。
2015-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及增速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自2020年7月開始,月度銷量同比持續呈現大幅增長。2020年全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136.6萬輛,同比增長7.5%;新能源汽車完成銷量136.7萬輛,同比增長10.9%。
2011-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
資料來源:汽車工業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2020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24.7萬輛和124.6萬輛,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產銷量分別為99.1萬輛和100萬輛,目前中國新能源乘用車供給、銷售均主要以純電動乘用車為主,產銷占比均在90%以上。
2017-2020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產銷量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3、新能源乘用車上險量
2020年1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上險量43586輛;2021年1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上險量14.55萬輛,較上年同期增長10.19萬輛;2020年2月,受疫情影響,中國新能源乘用車上險量只有9957輛;2021年1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上險量9.37萬輛,較上年同期增長8.37萬輛,同比增長約840.9%。
2020年1月-2021年2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上險量(單位:輛)
資料來源:保監會、智研咨詢整理
中國新能源車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的良好轉變。從用戶所有權類型來看,2019年1-12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私人上險量占比為53%;2020年1-12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私人上險量占比為70.41%;而到2021年2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私人上險量約為7.71萬輛,占當月新能源乘用車上險總量約82.28%,達到新高。
2019-2021年2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私人上險量占比
資料來源:保監會、智研咨詢整理
數據顯示,2021年2月宏光MINIEV上險量為18194,1-2月累計上險量為44105,在新能源乘用車上險量排名中位居第一,已經高位領先其他品牌車型;第二是Model3,上險量27948輛;漢EV上險量10417輛,比亞迪漢EV的上險量也是比較亮眼,排名第三。
2021年1-2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上險量排名
資料來源:保監會、智研咨詢整理
2020年7月比亞迪漢上市后上險量不斷增長。數據顯示,比亞迪漢自上市以來上險量已超過4.4萬輛,其中漢EV是主力車型,上險量約為3.1萬輛,漢DM上險量約為1.3萬輛,兩種車型上險量占比約為2.5:1。
2020年7月-2021年2月比亞迪漢上險量情況(單位:輛)
資料來源:保監會、智研咨詢整理
從城市分布來看,比亞迪漢在深圳上險量最多,比亞迪漢上險量8270輛;其次是上海、北京、杭州、廣州,上險量分別為6427輛、5127輛、1548輛、1320輛,成都、西安、鄭州、蘇州也進入前十。
重慶比亞迪漢上市以來上險量城市排名TOP10(2020年7月-2021年2月)
資料來源:保監會、智研咨詢整理
新勢力在市場中也收獲了個人用戶的認可,新勢力對私占比達到85.17%,高于新能源乘用車整體對私占比。數據顯示,2021年2月新勢力上險量為30870,占整體新能源乘用車上險量約33%。
從城市分布來看,2021年1-2月新勢力上險量前五的城市依次是上海、深圳、北京、杭州、廣州,上險量分別為13939輛、5228輛、4968輛、4525輛、4424輛,市場份額占比總和達到46%,成都、鄭州、蘇州、重慶、濟南擠進前十。
2021年1-2月造車新勢力上險量排名TOP10城市(單位:輛)
資料來源:保監會、智研咨詢整理
從各品牌來看,特斯拉今年前兩月上險量位居新勢力排名第一,上險量34560輛;緊隨其后的是蔚來、小鵬、理想,上險量分別為12933輛、7874輛、7263輛,特斯拉+新勢力“三兄弟”的份額在新勢力中占比87%,往后依次是威馬、哪吒、零跑、國機智駿、受馳、云度。
2021年1-2月造車新勢力上險量TOP10品牌(單位:輛)
資料來源:保監會、智研咨詢整理


2021-2027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2021-2027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共十一章,包含車用替代燃料的發展,新能源乘用車電池技術的研發,2021-2027年新能源乘用車產業前景趨勢預測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