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手機銀行是指銀行以智能手機為載體,使客戶能夠在此終端上使用銀行服務的渠道模式。隨著通信與互聯網技術的進步,手機銀行的業務功能不斷更新與完善。指利用手機和其他移動設備等實現客戶與銀行的對接,為客戶辦理相關銀行業務或提供金融服務。手機銀行既是產品,又是渠道,屬于電子銀行的范疇。
通過移動通信網絡將客戶的移動電話與銀行連接,實現通過手機界面直接完成諸如賬戶查詢、賬戶轉賬等各種金融業務的一種嶄新的業務產品,即銀行以手機為載體,依靠移動GSM無線網絡,利用移動的短信息資源,通過手機發送短信息的形式對銀行賬戶進行操作,實現手機“金融理財”、“電子錢包”等功能。簡單地說,手機銀行就是利用移動電話辦理銀行相關業務的簡稱,是銀行實現電子化的一種渠道,它是一種將貨幣電子化與移動通信業務相結合的嶄新的服務方式。
手機銀行的業務功能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手機銀行的優勢主要有:1、安全性高。首先,需認證用戶身份。用戶要想使用手機銀行,必須先憑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和密碼等在銀行的營業網點登記注冊;其次,數據加密。在整個傳輸過程中手機銀行的信息都是加密的,只有銀行的主機里保留了解密的密鑰,所以解密只有在銀行的主機中才能進行,連移動通信商都無法解密,客戶的交易信息等資料被很好地保護起來,最后,密碼控制。使用手機銀行需同時設置轉賬密碼和登陸密碼。2、貼身性強。手機對于固定電話與筆記本電腦而言攜帶方便,因此常被稱為“金融小貼士”。手機銀行因為無線網絡的覆蓋不必考慮網上銀行的上網條件與電話銀行的范圍限制,辦理手機銀行業務更加方便快捷,節省了在柜臺排隊的時間,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對于那些資金往來頻繁且經常出門在外的商務人士來說,他們可以使用手機銀行進行賬戶管理,隨時隨地了解資金往來狀況。3、服務成本低廉。在商業銀行的眾多銷售服務的渠道中,電子化銷售服務的渠道成本可以說是最低的。手機銀行業務的交易成本按照銀行業的標準來計算,約是傳統銀行業務交易成本的七分之一,其因服務成本低廉深受大眾的歡迎。
劣勢主要有:1、宣傳營銷力度弱。雖然目前各大銀行已向用戶們提供了手機銀行的服務,但由于營銷意識薄弱,總體宣傳的力度欠缺,使得在推行手機銀行業務方面還未形成一個系統的結構,所以手機銀行的市場發展水平還較低。加上很多用戶還不夠了解手機銀行業務,認知度相當有限,因此真正使用手機銀行業務的用戶群所形成的規模還較小。2、法律制度不完善。隨著手機銀行業務的快速發展,監管我國手機銀行涉及的法律制度方面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只有在《電子銀行安全評估指引》與《電子銀行業務管理辦法》這兩部法律中才稱得上是真正地提及手機銀行,甚至在《商業銀行法》與《中國人民銀行法》這兩部非常重要的監管傳統銀行的法律中都很少提到。如此不健全的法律環境不僅無法維護消費者們的合法權益,而且也會影響手機銀行的長遠有效發展。3、用戶認同水平不高。目前我國對手機銀行的推廣大多通過網站、營業網點等常規渠道,其推廣手段也并非屬于需求驅動型,而多數屬于利益驅動型。很多用戶只是利用手機注冊開通了手機銀行賬戶,但遲遲沒有激活并使用。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用戶并不滿意銀行為其提供的服務與收費產品,又無法及時反饋意見得到有效解決;另外就是有的用戶對手機銀行使用的需求較低,致使手機銀行賬戶閑置。
手機銀行的優劣勢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手機銀行作為一種產品,為用戶提供銀行服務的渠道,并且是電子銀行的一種。手機銀行主要采用的實現方式有手機銀行APP、手機銀行WAP版、貼膜版手機銀行、SWP-SD版手機銀行。
手機銀行主要采用的實現方式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二、發展現狀
近年來網絡經濟市場營收規模快速增長,2020年網絡經濟市場營收規模達73723.1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13771.5萬億元,同比增長23.0%,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進入穩定期,網絡經濟規模的增速將逐漸放緩,但將繼續保持增長趨勢,在此背景下,傳統銀行業的經營模式需要為之轉型,更好的適應當下的經濟形勢,同時手機銀行APP是傳統銀行提升自身優勢的必然通道,手機銀行APP正是起著銀行智能化、場景化、定制化經營轉型的主要驅動作用,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2014-2020年網絡經濟市場營收規模統計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手機銀行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市場前景趨勢報告》數據顯示:隨著手機銀行普及率的提高,中國手機銀行交易規模快速增長,2020年中國手機銀行交易量達1919.46億筆,較2019年增加了705億筆,同比增長58.0%。
2014-2020年中國手機銀行交易量統計
資料來源:中國銀行業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2020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柜交易量達3708.72億筆,其中手機銀行交易筆數為1919.46億筆,占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柜交易量的51.76%,較2019年增長了14.23%。
2019與2020年中國手機銀行交易數量占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柜交易總量的比例
資料來源:中國銀行業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隨著中國手機銀行交易量的增加,交易金額也隨之增長,2020年中國手機銀行交易金額達439.24萬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103.6萬億元,同比增長30.9%。
2014-2020年中國手機銀行交易金額統計
資料來源:中國銀行業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2020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柜交易總額達2308.36萬億元,其中手機銀行交易總額達439.24萬億元,占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柜交易總額的19.03%,較2019年增長了2.72%。
2019與2020年中國手機銀行交易金額占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柜交易總額的比例
資料來源:中國銀行業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近年來中國手機網民用戶規模快速增長,截止2020年12月中國手機網民用戶規模達98576萬人,占中國整體網民規模的99.67%,占比非常大,隨著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銀行用戶的規模在不斷的增長,隨著手機網民用戶規模的不斷增長,未來手機銀行用戶規模將繼續保持增長,但增長幅度呈現不斷減緩的趨勢,因此銀行業更需要進行創新,了解用戶需求,發展手機銀行APP業務來增加與用戶之間的粘性,手機銀行APP的用戶規模將會進一步提升。
2014-2020年中國手機網民用戶規模統計
資料來源:CNNIC、智研咨詢整理
三、未來發展戰略
手機銀行APP本質上是與用戶密切聯系的通道,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手機銀行APP的作用不能僅僅簡單滿足用戶的日常交易需要。手機銀行APP與用戶的關系需要重新整合,明確自身的目標、角色定位。手機銀行APP不僅僅是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的,而更應該以客戶為中心提供一個金融服務生態圈,生態圈戰略是通過全面、豐富的場景從各方面滿足用戶的需求,并且提供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各銀行手機銀行APP還可以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建設屬于自己獨特優勢的生態圈,直接與用戶對接,及時識別出用戶的需求所向,然后以用戶的痛點作為出發點,找到合適的切入點,豐富手機銀行APP的業務打開市場需求和有效增加用戶的數量、粘性,同時提高自身的風險控制能力和穩定健康發展。
手機銀行APP未來發展戰略分析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25-2031年中國手機銀行行業市場競爭態勢及未來前景分析報告
《2025-2031年中國手機銀行行業市場競爭態勢及未來前景分析報告》共九章,包含2020-2024年中國手機銀行用戶市場調研分析中國商業銀行手機銀行業務運營狀況分析,中國手機銀行發展前景趨勢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