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況
跨境電商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并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電子商務平臺和在線交易平臺。
中國跨境電商發展歷程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海關總署發布《關于開展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對企業出口監管試點的公告》,增設“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對企業直接出口-9710”、“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海外倉-9810”代碼。在疫情影響之下,發展跨境電商是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重要舉措。
部分跨境電商相關政策概況
時間 | 發布地方 | 政策 | 主要內容 |
2020.6 | 海關總署 | 《關于開展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對企業出口監管試點的公告》 | 從7.1起在在北京、天津、南京、杭州、寧波、廈門、鄭州、廣州、深圳、黃埔開展跨境電商B2B出口監管試點;跨境電商B2B出口貨物適用全國通關一體化,也可采用"跨境電商"模式進行轉關 |
2020.4 | 國務院 | 國務院常務會議 | 在已設立59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基礎上,再新設46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 |
2020.1 | 商務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六部門 | 《關于擴大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的通知》 | 將石家莊、秦皇島、太原等50個城市(地區)和海南全島納入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范圍 |
2019.7 | 國務院 | 國務院常務會議 | 支持跨境電商發展:要在現有35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基礎上,根據地方意愿感,再增加一批試點城市;對綜試區電商零售出口,落實"無票免稅"政策,出臺更加便利企業的所得稅核定征收辦法;鼓勵搭建服務跨境電商發展的平臺,建立配套物流等服務體系,支持建設和完善海外倉,擴大覆蓋面等 |
2018.9 | 財政部稅務總局商務部海關總署 | 《關于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零售出口貨物稅收政策的通知》 | 對綜試區電子商務出口企業出口未取得有效進貨憑證的貨物,同時符合一定條件的,試行增值稅、消費稅免稅政策 |
2017.9 | 國務院 | 國務院常務會議 | 提出要在全國復制推廣跨境電商線上綜合服務和線下產業園區“兩平臺"及信息共享、金融服務、智能物流、風險防控等監管和服務"六體系"等成熟做法;再選擇一批城市建設新的綜合試驗區;鼓勵建設覆蓋重要國別、重點市場的海外倉,加強物流網絡等配套服務體系建設 |
2016.3 | 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 | 《關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局策的通知》 | 單次交易限值為人民幣 2000元,個人年度交易限值為人民幣20000元;在限值以內進口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關稅稅率暫設為0%;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取消免征稅額,暫按法定應納稅額的70%征收。 |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二、跨境電商發展現狀分析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跨境電商行業市場運營格局及投資風險評估報告》數據顯示:互聯網技術應用于全球消費市場,使跨境電商迎來廣闊的發展前景,它所搭建起的一個自由、開放、通用、普惠的全球貿易平臺,正在實現買賣全球的市場聯動,跨境電商已經成為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助力器。預計2020年中國跨境網購用戶為1.98億人,同比增長58.6%。
2014-2020年中國跨境網購用戶規模及增速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智研咨詢整理
受政策及發展環境的利好,行業市場規模不斷增大,在整體出口總量相較穩定的情況下,出口跨境電商逐步取代一般貿易,成長性良好。2019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口交易規模為2.47萬億元,同比增長30%;中國跨境電商出口交易規模為8.03萬億元,同比增長13.1%。
2014-2019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交易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智研咨詢整理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實施深入,中國與沿線國家中與東歐、西亞、東盟國家在跨境電商連接上越來越緊密,這進一步促進了我國電商發展。從產品需求與消費結構分析,民間商貿日益活躍,隨著海外消費者對中國商品、中國電商平臺的了解,網購中國商品的品類越來越豐富。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口交易規模占比23.5%;中國跨境電商出口交易規模占76.5%。
2014-2019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交易規模占比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智研咨詢整理
從交易模式看,外貿新時代下催生新的貿易模式,在向新貿易轉型的過程中,跨境 B2B 電商平臺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平臺將在全球貿易參與者中快速滲透,促使更多有貿易需求的買家和跨境供應實力的供應商在平臺上交易,并將更好地承接碎片化、高頻的貿易訂單。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跨境電商B2C交易規模占比為19.5%;中國跨境電商B2B交易規模占比為80.5%。
2014-2019年中國跨境電商B2C與B2B交易規模占比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智研咨詢整理
未來出口電商規模越大,其對于產品供應鏈和物流的整合力度越強;強化獨立站點,相比第三方平臺,獨立站點的自主性更高,便于及時開展引流、銷庫存、售后服務等提升用戶體驗和經營效率;未來跨境電商更注重品牌化,直接面向消費者是出口 B2C 電商相較于制造商的根本優勢,積極開展品牌運營、粉絲運營,提高產品品牌化率,是打造持久競爭壁壘和享受高溢價的必由之路;而結合線上線下,自主品牌逐步形成后,應當主動突破銷售渠道,從線上發展到線下,打造立體營銷網絡放大品牌優勢,未來越來越多企業將會依靠跨境電商平臺走出去。預計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12.8萬億元,同比增長58.6%。
2014-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及增速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智研咨詢整理
三、跨境電商發展存在問題及前景分析
發展跨境電商取決于經濟水平、基礎設施完善程度以及網絡覆蓋率等先決條件。傳統貿易通常是跨國公司作為主導,消費主體、信息、市場、技術等要素是彼此割裂的關系。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全球電商平臺的崛起,市場主體越來越能平等獲得豐富的信息。
跨境電商發展存在問題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我國對跨境電商發展的支持政策很清晰,特別在降低出口關稅政策上,對跨境電商促進作用明顯。在通關、商檢、結匯、退繳稅四個關鍵環節上,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措施,簡化了通關手續,縮短了通關時間;而所設立的多個城市跨境電商的試點,也在積極探索跨境電商發展的更好路徑。
未來政府還要繼續完善出口電商的退稅政策,切實為企業減負。在跨境電商進口方面,應再提高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商品限額上限,擴大清單范圍。
在配套基礎上應支持跨境電商新型業態發展,引導跨境電商規范化運營,減少行政干預;特別在通關、商檢、結匯、退繳稅等環節,要以政府為主導建立綜合服務體系,使跨境電商更加便利化、低成本化及高效率化
跨境電商發展前景分析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25-2031年中國跨境電商行業投資潛力分析及發展前景展望報告
《2025-2031年中國跨境電商行業投資潛力分析及發展前景展望報告》共十六章,包含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市場投資機會及建議分析,國際跨境電商市場機遇及中國企業進入風險,對跨境電子商務市場發展前景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