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況
計時器在中國的使用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古人使用圭表、日晷和漏壺等工具用于計時。明末清初,歐洲傳教士進入中國實行“鐘表外交”,西方鐘表廣受歡迎。清朝皇帝對西方鐘表的鐘愛,使鐘表成為當時中國人了解西方文化的重要媒介。現今,以華為、小米等國產品牌研發的智能手表已逐漸占領鐘表市場,順應時代的發展中國鐘表的形式與內涵也發生了演變。
發展階段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隨著時代的發展,鐘表在外觀設計、生產技術等方面都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而不斷發展。不同時代的審美、技術及社會背景和人們的生活方式都對鐘表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鐘表發展影響因素
社會背景對鐘表發展的影響 | 原始時期由于社會發展的落后及人類技術知識等的局限,人類只能通過觀察日出日落判定晝夜,隨著經驗的累積掌握了一些時間變化的規律及度量的方式發明了古老的計時器。清朝時期“鐘表外交”的興起和皇帝對于西洋鐘表的喜愛,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鐘表制造產業的發展。隨著歐洲鐘表大量占據鐘表市場,20世紀迎合戰爭需要的腕表大量生產,刺激了中國自主研發鐘表的熱潮。今社會倡導智能化,年輕人追逐電子潮流,各品牌競爭激烈,智能手表也應運而生。 |
審美及技術對鐘表發展的影響 | 原始時期技術匱乏憑借經驗觀測時間,在計時器的發明和使用上對于審美的要求相對較低。從發明漏壺開始,古人對計時器在技術的運用上愈加鉆研,至元明時期,計時器擺脫了天文的結構形式,在技術上更進一步。明清時期受歐洲鐘表影響及清代帝王對鐘表的熱情,鐘表在滿足計時功能的同時,裝飾成為不可忽視的部分。清代鐘表做工精細,造型多為樓臺、亭閣、寺塔等建筑形式,制作的過程中還融入了漆、鑄爐、牙、玉、木、金等多重工藝。19至20世界歐洲腕表的興起致使中國模仿并自主研發自有品牌鐘表,但由于技術和質量均不占優勢而逐漸落寞。當今社會扁平化、智能化等審美及技術要求,功能強大、簡潔大氣的智能手表占據市場主流。 |
生活方式對鐘表發展的影響 | 古代農民基本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對計時憑借觀察和經驗,只需得知晝夜,因而早期的圭表、日冕多結合光影推測時間。士人作為精英階層,一般上午處理公務,下午和晚上時間相對自由,大明燈漏、五輪沙漏等計時器更加精準的表示時間刻度,也增添了報時等功能方便計劃時間。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鐘表需求猛增,人們結婚辦嫁,鐘表是必需品,于是就有了“千金易求,鐘表難求”的說法。現今,人們對智能產品要求更高,更加關注效率、健康等方面,智能手表的功能也更加強大。 |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二、經營情況
中國鐘表的發展經歷了2000多年歷史,由于時代背景、審美及技術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演變,鐘表在體積、裝飾、技術、造型等方面都有巨大革新。其中,傳統鐘表“經世致用”的設計觀念、富麗華美的裝飾和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形成了傳統鐘表中西合璧的藝術風格和繁榮的發展面貌。現今,傳統鐘表仍不會被世人遺忘,傳統鐘表的制作工藝、定位及其文化寓意等元素能運用到現今的工藝品及家居用品中,能更好地豐富家居產品的文化內涵。
2019年中國規模以上企業鐘產量為13088.4萬只,表產量為13450.4萬只;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規模以上企業鐘產量為8825.15萬只,表產量為6219.25萬只。
2014-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鐘表產量
資料來源:中國鐘表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鐘表產業發展動態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鐘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為362.6億元,實現利潤總額22.3億元;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鐘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為218.87億元,實現利潤總額8.3億元。
2014-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鐘表營業收入及利潤總額
資料來源:中國鐘表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2019年中國鐘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成本為290.62億元,資產總額為275.06億元;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鐘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成本為179.35億元,資產總額為276.11億元。
2019-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鐘表行業營業成本及資產總額
資料來源:中國鐘表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2019年中國鐘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共有40家虧損企業,虧損額為2.28億元;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鐘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共有91家虧損企業,虧損額為3.93億元。
2019-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鐘表行業虧損企業及虧損額
資料來源:中國鐘表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2025-2031年中國鐘表行業市場研究分析及投資前景評估報告
《2025-2031年中國鐘表行業市場研究分析及投資前景評估報告》共十章,包含2020-2024年中國重點省市鐘表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國內外重點鐘表企業運營分析,2025-2031年中國鐘表行業前景和投資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