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況
黃鱔又名鱔魚。體細長呈蛇形,體長約20-70厘米,最長可達1米。體前圓后部側扁,尾尖細。頭長而圓。口大,端位,上頜稍突出,唇頗發達。上下頜及口蓋骨上都有細齒。眼小,為一薄皮所覆蓋。頭粗尾細,體表有一層光滑的粘膜保護,無鱗,色澤黃褐色,體則有不規則的暗黑斑點,各鰭不發達基本消失,全身只有一根三棱刺,刺少肉厚。肉嫩味美。
常生活在稻田、小河、小溪、池塘、河渠、湖泊等淤泥質水底層,在中國各地均有生產,以中國長江流域、遼寧和天津產量較多,產期在6-10月,以6-8月所產的最肥。廣泛分布于亞洲東部及附近之大小島嶼,西起東南亞,東至菲律賓群島,北起日本,南至東印度群島。
隨著中國經濟與社會的蓬勃發展,居民生活質量獲得顯著改善,市場對黃鱔產品的需求量也持續增加,帶動了行業的穩定以及快速發展。
黃鱔養殖模式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黃鱔不僅為席上佳肴,其肉、血、頭、皮均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據《本草綱目》記載,黃鱔有補血、補氣、消炎、消毒、除風濕等功效。黃鱔肉性味甘、溫,有補中益血,治虛損之功效,民間用以入藥,可治療虛勞咳嗽、濕熱身癢、腸風痔漏、耳聾等癥。
黃鱔藥用功效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二、黃鱔養殖產量分析
黃鱔又稱為長魚、田鰻以及鱔魚,其刺少肉多,身體大部分都可以食用,并且具有味道鮮美、肉質細嫩等特點,富含大量蛋白,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是我國著名的淡水魚,除了在高原氣候外,都可以生存,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并且市場前景廣闊、養殖價值較高。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黃鱔養殖行業市場研究分析及投資策略探討報告》數據顯示:近三年,黃鱔產量稍有下降,2019年中國黃鱔養殖產量為313790噸,同比下降1.6%。
2014-2019年中國黃鱔養殖產量及增速
資料來源:國家漁業、智研咨詢整理
在湖南地區養殖的基本上是野生苗種。根據體表特征,鱔苗主要分為以下3種:深黃大斑鱔、金黃色小斑鱔、灰雜色泥鱔。其中,深黃大斑鱔長勢最快、最好、抗逆性強,其次是金黃色小斑鱔,較差的是灰雜色泥鱔。
2019年中國黃鱔地區養殖產量首位是湖北,黃鱔養殖產量為144162噸,其次是江西,黃鱔養殖產量為78353噸,再次是安徽,黃鱔養殖產量為35916噸。
2019年中國黃鱔養殖排名前五省份產量
資料來源:國家漁業、智研咨詢整理
2019年中國黃鱔主要養殖地區湖北,占中國黃鱔養殖的45.9%;江西黃鱔養殖占中國黃鱔養殖的25%;安徽黃鱔養殖占中國黃鱔養殖的11.4%;湖南黃鱔養殖占中國黃鱔養殖的9.2%;四川黃鱔養殖占中國黃鱔養殖的3.6%。
2019年中國黃鱔養殖主要地區占比
資料來源:國家漁業、智研咨詢整理
三、黃鱔養殖病害預防分析
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黃鱔病害日趨嚴重,當前發現的黃鱔病害主要有細菌病、真菌病及寄生蟲病。 黃鱔細菌病主要有出血性敗血癥,腸炎等,病原菌有嗜水氣單胞菌、溫和氣單胞菌、產堿假單胞菌等。
魚類寄生蠕蟲感染水平季節變化與水溫及寄生蟲生活史有關,魚類體內寄生蠕蟲通常通過攝食中間宿主感染。
黃鱔養殖病害的防治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25-2031年中國黃鱔行業市場發展態勢及投資戰略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黃鱔行業市場發展態勢及投資戰略研判報告》共十章,包含國內黃鱔生產廠商競爭力分析,2025-2031年中國黃鱔行業發展前景分析,黃鱔企業投資戰略與客戶策略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