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銀行業
2019年上海市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為165110億元,其中,大型商業銀行資產總額為54908億元,占比為33.26%;股份制商業銀行資產總額為37439億元,占比為22.68%;城市商業銀行資產總額為24642億元,占比為14.92%。
2015-2019年上海市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
資料來源:中國人民銀行、智研咨詢整理
2019年上海市共有中資銀行法人5家,外資銀行法人18家,新型農村金融機構13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總數4224個,從業人員總計124886人。
2019年上海市銀行業金融機構情況
機構類別 | 營業網點 | 法人機構:個 | ||
機構個數:個 | 從業人數:人 | 資產總額:億元 | ||
大型商業銀行 | 1648 | 47216 | 54908 | 1 |
國家開發銀行和政策性銀行 | 15 | 811 | 4539 | 0 |
股份制商業銀行 | 829 | 27258 | 37439 | 1 |
城市商業銀行 | 465 | 14786 | 24642 | 1 |
小型農村金融機構 | 361 | 6919 | 8909 | 1 |
財務公司 | 24 | 1829 | 6886 | 22 |
信托公司 | 7 | 2436 | 753 | 7 |
郵政儲蓄 | 482 | 2954 | 2230 | 0 |
外資銀行 | 211 | 12549 | 14478 | 18 |
新型農村機構 | 160 | 2203 | 301 | 139 |
其他 | 22 | 5925 | 10025 | 21 |
合計 | 4224 | 124886 | 165110 | 211 |
資料來源:中國人民銀行、智研咨詢整理
2019年,上海市各項存款、貸款余額分別為13.3萬億元和8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7%和9%,增速比上年末分別上升2個、下降0.1個百分點。上海市金融機構實現凈利潤1599.35億元,同比下降7.88%。
二、證券業
2019年上海市資本市場各類市場主體共計7035家,其中,上市公司308家,較2018年增加21家,占全國的8.15%;科創板上市公司13家,占全國的18.58%,總市值2418億元,占全國27.68%;總部設在轄內的證券期貨基金公司118家;證券期貨基金各類分支機構1107家;外資代表處39家。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貨公司等多類主要機構的數量均居全國首位。
2015-2019年上海市年末國內上市公司數量統計
資料來源:中國人民銀行、智研咨詢整理
2019年上海市當年股票(A股)籌資額為391億元,國內債券籌資額為2726億元。
2015-2019年上海市資本市場籌資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人民銀行、智研咨詢整理
2019年上海市證券業基本情況
項目 | 數量 |
總部設在轄內的證券公司數(家) | 27 |
總部設在轄內的基金公司數(家) | 57 |
總部設在轄內的期貨公司數(家) | 34 |
年末國內上市公司數(家) | 308 |
當年國內股票(A股)籌資(億元) | 391 |
當年發行H股籌資(億元) | 9 |
當年國內債券籌資(億元) | 2726 |
其中:短期融資券籌資額(億元) | 233 |
中期票據籌資額(億元) | 68 |
資料來源:上海市證監局、智研咨詢整理
三、保險業
2019年上海市保費收入總計1720億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為525億元,占比為30.52%;人身險保費收入為1195億元,占比為69.48%。中、外資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比例為78:22,外資保險公司占比同比上升2個百分點。
2015-2019年上海市保費統計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人民銀行、智研咨詢整理
截至2019年末,上海市共有57家法人保險機構,較上年提高4家。其中,財產險公司20家,人身險公司22家,共有108家省級保險分支機構,同比增加3家。
上海市保險密度自2015年的4659元/人增長到2019年的7084元/人,2019上海市保險密度為5%。上海市保險業賠付支出累計655億元億元,同比上升12.6%,同比增速提高6.7個百分點,保障民生功能提升。
2015-2019年上海市保險深度、密度統計
資料來源:中國人民銀行、智研咨詢整理
2019年上海市保險業基本情況
項目 | 數量 |
總部設在轄內的保險公司數(家) | 57 |
其中:財產險經營主體(家) | 20 |
壽險經營主體(家) | 22 |
保險公司分支機構(家) | 108 |
其中:財產險公司分支機構(家) | 53 |
壽險公司分支機構(家) | 52 |
保費收入(中外資,億元) | 1720 |
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中外資,億元) | 525 |
人身險保費收入(中外資,億元) | 1195 |
各類賠款給付(中外資,億元) | 655 |
保險密度(元/人) | 7084 |
保險深度(%) | 5 |
資料來源:上海市證監局、智研咨詢整理
2019年1月22日,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人民銀行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行動計劃 (2018—2020年)》,提出要深化長三角地區金融合作,提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總目標是“到2020年,上海基本確立以人民幣產品為主導、具有較強金融資源配置能力和輻射能力的全球性金融市場地位,基本形成公平法治、創新高效、透明開放的金融服務體系,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邁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
具體包括三個方面的預期性指標:一是金融國際化程度進一步提升。到2020年,參與上海金融市場的境外投資者規模顯著擴大,國際債券規模顯著增加,上海金融市場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上海外匯市場交易規模顯著擴大。二是金融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顯著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安排更加完善。三是金融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到2020年,上海金融人才結構明顯優化,金融發展環境的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金融監管和風險防范能力有效提高。


2024-2030年中國互聯網+供應鏈金融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向研判報告
《2024-2030年中國互聯網+供應鏈金融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向研判報告》共七章,包含中國商業銀行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發展概況分析,中國“互聯網+” 供應鏈金融平臺商業模式創新優秀案例剖析,中國互聯網+供應鏈金融行業市場投資機會及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