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況:近年來,我國社交電商市場規模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自2015年左右社交電商開始崛起后,其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22年,中國社交電商市場規模達到2.76萬億元,同比增長9.17%。2023年,市場規模達到3.42萬億元。社交電商市場規模占整個電子商務市場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隨著傳統電商市場逐漸飽和,社交電商以其獨特的社交裂變、口碑傳播等優勢,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和商家。
相關上市企業:微博(HK.09898)、拼多多(US.PDD)、快手(HK.01024)、騰訊控股(HK.00700)、值得買(300785)
相關企業:抖音有限公司、杭州貝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浙江云集優選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行吟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北京禮物說科技有限公司
關鍵詞:社交電商行業產業鏈、社交電商行業發展現狀、社交電商行業發展趨勢
一、社交電商行業定義及分類
社交電商,全稱社交化電子商務,是電子商務和社交媒體的融合,以信任為核心的社交型交易模式。它基于人際關系網絡,利用互聯網社交工具(如微博、微信、抖音等)的傳播途徑,通過社交互動、用戶自生內容等手段來輔助商品的購買和銷售行為。社交電商將關注、分享、溝通、討論、互動等社交化的元素應用于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使用戶更信任社交關系下的商品推薦,更認同信用背書的商品和高質量的推廣。
二、社交電商行業產業鏈分析
社交電商行業產業鏈涵蓋了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個主要部分。在上游,品牌商與供應商提供各類商品,品牌商注重品牌打造與品質把控,供應商負責生產等環節等。中游的社交電商平臺負責搭建運營交易平臺,匯聚流量并實現轉化;社交電商經營者包括個體店主和網紅等,他們積極開展商品銷售與推廣工作。到了下游,消費者是核心驅動力,他們的需求促使整個產業鏈發展,其購買決策受社交因素影響且購買后會反饋體驗;而物流不可或缺,物流企業承擔商品配送任務,需具備高效的配送網絡和服務,整個產業鏈各環節相互依存、協同發展。
三、中國社交電商行業發展歷程
我國社交電商行業的發展歷程充滿了創新與變革。從2011年開始,隨著社交軟件的普及,社交電商逐漸萌芽并興起,微商群體迅速崛起,開啟了社交與電商融合的新篇章。隨后,行業進入快速發展與調整階段,微商模式在帶來機遇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促使行業開始走向規范化、品牌化。2017年至2019年,國家政策的支持推動了社交電商的進一步發展,多家企業成功上市,商業模式逐漸成熟。近年來,社交電商行業步入了成熟與多元化階段,直播電商、社區團購等新興模式層出不窮,為用戶提供了更加豐富多樣的購物選擇。同時,行業規范的不斷完善也保障了消費者的權益,促進了社交電商的健康持續發展。如今,社交電商已成為電商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用戶規模持續增長,展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社交電商行業市場競爭力分析及發展前景展望報告》
四、中國社交電商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截至2024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11.08億人,互聯網普及率為78.6%。這一數據反映了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快速發展和龐大的市場規模。隨著網民數量的增加,社交電商的潛在用戶群體也隨之擴大。這為社交電商行業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促進了行業的快速發展。互聯網的普及使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習慣于在線購物和社交互動。社交電商通過結合社交媒體平臺和電子商務功能,滿足了消費者的購物和社交需求,進一步培養了用戶在線購物的習慣。此外,在龐大的網民基礎上,社交電商不斷創新商業模式,如直播帶貨、短視頻營銷等新型電商模式不斷涌現。這些新模式不僅提升了用戶的購物體驗,也為社交電商行業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近年來,我國社交電商市場規模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自2015年左右社交電商開始崛起后,其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22年,中國社交電商市場規模達到2.76萬億元,同比增長9.17%。2023年,市場規模達到3.42萬億元。社交電商市場規模占整個電子商務市場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隨著傳統電商市場逐漸飽和,社交電商以其獨特的社交裂變、口碑傳播等優勢,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和商家。我國下沉市場(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地區)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隨著互聯網普及率的提高和消費能力的提升,下沉市場將成為社交電商市場規模增長的重要動力。社交電商的低價、社交化等特點非常適合下沉市場消費者的需求,未來下沉市場的社交電商消費將進一步爆發。
近年來,我國社交電商用戶規模持續擴大。根據公開發布的數據,2021年中國社交電商行業用戶規模達到8.42億人。截至202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到11.08億人,其中社交電商用戶規模達到9.74億人。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社交媒體的廣泛應用,社交電商的用戶基礎日益龐大。社交電商憑借其獨特的社交屬性和便捷的購物體驗,吸引了大量用戶。用戶不僅可以在社交電商平臺上購買商品,還能與好友分享購物體驗,形成口碑傳播效應。這種社交互動和分享的機制,使得社交電商用戶規模得以快速增長。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進一步普及和社交媒體的深度滲透,我國社交電商用戶規模有望繼續保持增長態勢。預計未來幾年內,社交電商用戶規模將突破10億人,成為電商行業的重要力量。
五、中國社交電商行業重點企業分析
我國社交電商行業企業競爭格局激烈,各大平臺紛紛布局,各展所長。抖音憑借短視頻和直播的流量優勢,構建了龐大的電商生態;拼多多以拼團模式迅速崛起,成為低價和供應鏈效率的代名詞;快手深耕直播電商,通過算法優化和惠商舉措推動商家成長;微博則依托其社交屬性,促進商品分享和購買轉化。小紅書以內容營銷為核心,構建了獨特的種草社區;貝店專注家庭消費,提供一站式購物體驗;云集微店則通過社交關系鏈,打造精品電商平臺。這些平臺在用戶規模、商品種類、服務體驗等方面各有千秋,共同推動著我國社交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形成了多元化、競爭激烈的市場格局。
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4月,是一家國內主流的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應用產品平臺,專注于C2M拼團購物的第三方社交電商平臺。用戶通過發起和朋友、家人、鄰居等的拼團,可以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優質商品。拼多多的業務布局以社交電商為核心,通過創新的拼團模式吸引了大量用戶,迅速崛起為國內電商市場的重要力量。在社交電商業務方面,拼多多充分利用其平臺優勢,通過社交裂變的方式,讓用戶自發傳播商品信息,形成病毒式傳播效應。近年來,拼多多營業收入逐年上漲,2023年,拼多多營業收入上漲至2476.39億元,同比增長89.68%。2024年1-9月,拼多多營業收入達2832.26億元,同比上年同期增長78.4%。
微博于2009年8月上線,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臺。用戶可以通過Web、Wap、Mail、App、IM、SMS等多種方式接入,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多媒體形式,實現信息的即時分享、傳播互動。在社交電商業務方面,微博近年來也進行了積極的布局。微博推出了電商號扶持政策,通過流量扶持和現金激勵,扶持千萬電商號,打造垂直領域特色電商博主。此外,微博還通過優惠券、微促銷等多種方式,促進商品在平臺上的銷售和轉化。2023年,微博營業收入為17.6億美元,同比減少4.14%。2024年1-9月,微博營業收入為12.98億美元,同比上年同期增長0.15%。
六、中國社交電商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1、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應用
在社交電商行業,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的應用正日益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關鍵力量。通過大數據技術,社交電商平臺能夠收集并分析海量用戶行為數據,包括瀏覽記錄、購買偏好、社交互動等,為精準營銷提供有力支持。人工智能算法則基于這些數據,實現智能化商品推薦,提高用戶購買轉化率。同時,AI技術還應用于智能客服系統,通過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實現快速響應用戶需求,提升用戶體驗。未來,隨著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的不斷進步,社交電商將更加精準地把握用戶需求,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推動行業向更高水平發展。
2、個性化推薦與定制化服務
社交電商的個性化推薦與定制化服務正逐漸成為行業的新趨勢。通過分析用戶的歷史行為、興趣偏好和社交關系,社交電商平臺能夠為用戶提供高度個性化的商品推薦和服務。這種定制化服務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對個性化商品的需求,也提高了用戶的購物體驗和滿意度。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數據的不斷積累,社交電商的個性化推薦和定制化服務將更加精準和高效,為消費者帶來更加便捷、個性化的購物體驗。
3、社交互動多元化
社交電商的社交互動正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除了傳統的評論、點贊、分享等互動方式外,社交電商平臺還引入了直播、短視頻、社群等多種新型互動形式。這些多元化的社交互動方式不僅豐富了用戶的購物體驗,也增強了用戶與平臺之間的粘性。通過社交互動,用戶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商品信息,與商家和其他用戶進行實時交流,從而做出更加明智的購買決策。未來,隨著社交電商的不斷發展,社交互動方式將更加多樣化,為用戶帶來更加豐富、有趣的購物體驗。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社交電商行業市場競爭力分析及發展前景展望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社交電商行業市場競爭力分析及發展前景展望報告
《2025-2031年中國社交電商行業市場競爭力分析及發展前景展望報告》共十四章,包含國外社交電商重點企業經營分析,中國社交電商重點企業經營分析,中國社交電商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展望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