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況:近年來,中國信用卡行業發卡量出現縮水現象。2023年,中國信用卡數量為7.67億張,同比下降3.88%。一方面是由于市場飽和度的提升,使得潛在用戶群體逐漸縮小;另一方面,則與消費者行為的變化密切相關。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和消費者金融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傾向于使用更為便捷、安全的支付手段,如手機支付、數字貨幣等,這無疑對傳統的信用卡支付方式構成了挑戰。
關鍵詞:信用卡行業現狀、信用卡數量、信用卡發展趨勢
一、行業概述
信用卡是一種由銀行或信用卡公司發行的,具有特定信用額度的卡片。持卡人可以在信用額度內,無需存款即可進行消費、取現等交易,并在規定的還款期限內進行還款。信用卡不僅具有支付功能,還常常與各種優惠、積分、保險等增值服務相結合,為持卡人提供更為便捷和豐富的消費體驗。信用卡按發卡機構分類可以分為銀行信用卡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信用卡,按幣種分類可以分為單幣種信用卡、雙幣種信用卡和多幣種信用卡。
二、行業發展歷程
中國信用卡行業發展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1985年至1992年的起步階段,1985年,中國銀行推出了我國第一張信用卡——“中銀卡”,標志著中國信用卡產業的誕生。改革開放初期,信用卡作為新生事物,逐漸被引入并開始在特定領域(如旅游業)進行試點。
1993年至2001年的規范化階段,1993年,“金卡工程”開始實施,旨在推動銀行卡的聯網通用和跨行交易。1994年,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開始信用卡業務聯合試點工作。1995年,廣發銀行發行了真正意義上的信用卡產品,開創了我國信用卡發展的新局面。1996年,《信用卡業務管理辦法》頒布,為信用卡業務的規范化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2002年至2007年的規模化階段,2002年,中國銀聯成立,使銀行卡得以跨銀行、跨地區和跨境使用,標志著我國銀行卡產業開始向集約化、規模化發展。2003年,被稱為“中國信用卡元年”,多家銀行紛紛成立信用卡中心,信用卡市場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05年,九部委下發《關于促進銀行卡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促進我國銀行卡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2006年,全國統一的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正式運行,為信用卡業務的大規模發展營造了良好的信用環境。
2008年至今的轉型階段,2008年以來,信用卡產業對拉動我國內需的貢獻繼續擴大,信用卡市場開始向精細化經營轉型。2009年,中國銀行業協會銀行卡專業委員會成立,對促進我國銀行卡行業的規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10年至2012年,發卡量增速下滑,信用卡產業開始更加注重持卡人體驗和風險管理。2013年以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信用卡行業開始探索與移動支付、互聯網金融等領域的融合與創新。近年來,各大銀行紛紛推出數字化、場景化的信用卡服務,如通過App場景化建設賦能多重價值,提升客戶體驗和銀行的獲客效率。
三、行業產業鏈
信用卡行業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信用卡的制造和電子程序開發。其中信用卡制造涉及到卡片的物理制作,包括IC芯片、PVC、PC、不銹鋼、鋁等,而電子程序涉及到信用卡的信息技術支持,如支付系統的開發和維護,以及安全技術的更新等。產業鏈中游為信用卡發行單位。產業鏈下游為信用卡的使用和消費,主要包括商戶和消費者。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信用卡行業市場專項調研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四、行業現狀
近年來,中國信用卡行業發卡量出現縮水現象。2023年,中國信用卡數量為7.67億張,同比下降3.88%。一方面是由于市場飽和度的提升,使得潛在用戶群體逐漸縮小;另一方面,則與消費者行為的變化密切相關。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和消費者金融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傾向于使用更為便捷、安全的支付手段,如手機支付、數字貨幣等,這無疑對傳統的信用卡支付方式構成了挑戰。
五、重點企業經營情況
隨著信用卡市場的逐漸飽和與競爭態勢的日益激烈,市場格局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在這一背景下,信用卡市場的集中度呈現出逐步提高的趨勢,大型銀行在市場份額與品牌影響力方面展現出更為顯著的優勢。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如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等,憑借其廣泛的網點布局、龐大的客戶基礎以及雄厚的資金實力,在信用卡市場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些銀行不僅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而且通過長期的經營與服務積累,形成了深厚的品牌影響力和用戶忠誠度。在信用卡市場競爭中,它們能夠依靠自身的綜合實力,提供更加多元化、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從而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
相比之下,股份制商業銀行在信用卡業務方面則面臨著更大的挑戰。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這些銀行在信用卡業務的拓展上遭遇了諸多困難,如發卡成本上升、不良貸款率增加等。為了應對這些挑戰,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不得不采取收縮策略,減少信用卡的發卡量,以降低業務風險。這一舉措雖然有助于穩定資產質量,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它們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以中國建設銀行為例,自1989年起,中國建設銀行便踏上了信用卡業務的探索之旅,毅然決定試水這一新興領域。次年,即1990年,建設銀行成功躋身國際舞臺,加入了享有盛譽的萬事達卡與VISA卡國際組織,這標志著其信用卡業務正式邁向國際化。2003年8月8日,建設銀行推出了國際標準的信用卡——龍卡雙幣種信用卡,當年發卡超過50萬張。截至2024年6月末,建設銀行信用卡累計發卡量為1.31億張,同比下降4.38%。信用卡市場已從高速擴張階段步入存量競爭的新紀元。面對這一挑戰,建設銀行迅速調整戰略,將重心轉移至深化存量客戶的經營與管理上,力求通過提升服務質量與運營效率,鞏固并擴大市場份額。
六、行業發展趨勢
1、數字化轉型與金融科技深度融合
隨著金融科技的迅猛發展和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信用卡行業正加速向數字化轉型。未來,銀行將更加注重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來優化信用卡業務。例如,通過數據分析,銀行可以更精準地評估消費者的信用風險,從而提供更加個性化的信用卡服務。同時,數字化支付、智能風控等新技術也將進一步推動信用卡市場的創新與變革。此外,銀行還將加強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共同探索信用卡業務的新模式和新路徑。
2、綠色信用卡與可持續消費
隨著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信用卡行業也開始關注如何通過政策引導可持續消費,推動綠色金融的發展。未來,綠色信用卡將成為信用卡行業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這類信用卡的使用將與環保項目掛鉤,比如每消費一定金額就會向環保組織捐款,或提供綠色消費的積分獎勵。這不僅有助于提升消費者的環保意識,還能推動信用卡行業向更加綠色、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同時,銀行也將加大對綠色信用卡的推廣力度,以滿足消費者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需求。
3、存量競爭與精細化運營
目前,中國的信用卡行業已經進入了存量競爭階段。未來,銀行將更加注重存量客戶的經營和管理,通過精細化運營來提升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一方面,銀行將加強客戶畫像的構建和分析,以更加精準地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另一方面,銀行還將加強市場營銷和品牌推廣工作,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使用信用卡。此外,銀行還將加強與其他行業的合作,共同探索信用卡業務的新場景和新應用,以進一步拓展信用卡市場。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信用卡行業市場專項調研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信用卡行業市場專項調研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2025-2031年中國信用卡行業市場專項調研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共九章,包含中國信用卡區域發展分析,中國信用卡市場主體分析,中國信用卡市場前景預測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