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數據要素指的是根據特定生產需求匯聚、整理、加工而成的計算機數據及其衍生形態。數據要素已快速融入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和社會服務管理等各個環節,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將數據增列為生產要素的原因在于它對推動生產力發展已顯現出突出價值。數據顯著推動生產需要相應的技術和產業基礎,隨著數據相關技術和產業的發展,數據逐漸具備規模大、價值高等特征,演變為推動生產效率提升的重要要素。《全國數據資源調查報告(2023年)》報告顯示,2023年,全國數據生產總量達32.85ZB(澤字節),同比增長22.44%。充分發揮數據要素價值,激發市場活力,我國發布了一系列政策,鼓勵探索數據交易、數據共享、數據開放等多種流通利用方式。在此背景下,各地數據交易所相繼成立。金融業憑借數字化成熟度高、數據資源基礎好,數據應用場景多,數據要素需求旺盛等優勢,成為我國最大、最成熟的數據交易細分市場,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金融行業數據交易規模為534.8億元,同比增長74%。近年來,我國金融機構全面加強數據能力建設,在保障安全和隱私前提下推動數據有序共享與綜合應用,充分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有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關鍵詞:數據要素×金融服務發展背景、數據要素×金融服務市場規模、數據要素×金融服務市場現狀、數據要素×金融服務產品數量
一、相關概述
數據要素指的是根據特定生產需求匯聚、整理、加工而成的計算機數據及其衍生形態。數據要素已快速融入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和社會服務管理等各個環節,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將數據增列為生產要素的原因在于它對推動生產力發展已顯現出突出價值。數據顯著推動生產需要相應的技術和產業基礎,隨著數據相關技術和產業的發展,數據逐漸具備規模大、價值高等特征,演變為推動生產效率提升的重要要素。
《全國數據資源調查報告(2023年)》報告顯示,2023年,全國數據生產總量達32.85ZB(澤字節),同比增長22.44%。隨著5G、AI技術的快速發展及智能設備的規模應用,內容創作、影像視聽等非結構數據對我國數據總規模增長貢獻較大,消費民生領域新業態不斷涌現,滿足了人們不斷增長的文化娛樂消費需求。在數據存儲方面,2023年我國累計數據存儲總量為1.73ZB(澤字節),存儲空間利用率為59%。我國數據產量的規模和增速體現了我國近年來信息化建設、數字化轉型的顯著成效,海量數據資源規模優勢進一步鞏固,各行各業對數據的依賴程度不斷加深,也反過來擴展了數據來源、促進了數據生產。
充分發揮數據要素價值,激發市場活力,我國發布了《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關于加強數據資產管理的指導意見》《“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等一系列政策,鼓勵探索數據交易、數據共享、數據開放等多種流通利用方式。2023年10月,國家數據局正式揭牌成立,標志著政府對數據要素市場的監督管理作用進一步加強,數據交易發展更加規范。在此背景下,各地數據交易所相繼成立,截至2024年8月,全國已有26個省(區、市)開展數據交易場所、交易公司組建工作(部分已關閉或停擺,部分仍在建設中),國內主要數據交易場所達到65個,這些數據交易場所大多采取國有全資、“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共同持股兩種股權架構和“政府指導+市場化運營”的運營模式。但在數據交易方面,仍存在場內交易供需匹配低的問題,《全國數據資源調查報告(2023年)》報告顯示,2023年,交易需求方為供給方的1.75倍,27家交易所上架數據產品成交率僅為17.9%。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數據要素×金融服務行業市場研究分析及前景戰略研判報告》
二、發展背景
金融業與數據要素存在著天然的耦合關系。金融業本身就是數據富集的行業,金融消費者日常的交易、存取款、信貸、保險等各類業務中產生了海量、高頻、高維的數據。傳統金融服務主要依賴紙質單據和人工處理,數據在其經營中發揮的作用有限。金融業是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早、成熟度較高的代表性行業之一,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數字技術在金融業務中的應用向縱深發展,普惠金融、數字金融等模式相繼出現,金融業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數據要素在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我國數字金融呈現快速發展態勢。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我國數字金融市場規模達41.7萬億元,占全球數字金融市場規模的15.6%,位居全球第一;數字金融用戶規模達9.6億人,占總人口的68.6%。
三、市場現狀
由于金融行業的特性,金融數據要素的“技術—經濟”特征在一般數據要素的基礎上具有其行業特殊性。(1)廣泛互聯性。金融行業與各行各業都有所關聯,并為各行各業提供資金支持。相應地,各種行業的數據都能為金融機構的金融活動賦能,從而使得金融業能夠使用的數據范圍較為廣泛,并能夠從各種數據中挖掘有利于金融活動的信息。(2)動態高頻性。金融市場瞬息萬變,各行各業的動態變化會對金融行業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這就使得頻率更高、維度更多的、更及時的動態數據對于金融業來說具有更大的價值。(3)網絡價值性。金融活動具有典型的網絡外部性,客戶數量越多、交易活動越頻繁,其市場優勢越大,這種優勢很多時候也是通過數據規模體現的。數據規模會伴隨業務規模增加而增加,金融機構的數據優勢成為競爭力的重要表現。
金融業憑借數字化成熟度高、數據資源基礎好,數據應用場景多,數據要素需求旺盛等優勢,成為我國最大、最成熟的數據交易細分市場,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金融行業數據交易規模為534.8億元,同比增長74%。近年來,我國金融機構全面加強數據能力建設,在保障安全和隱私前提下推動數據有序共享與綜合應用,充分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有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在數據交易平臺上,金融數據資源日益豐富,來源越來越廣泛。截至2024年12月11日,上海數據交易所金融數據產品數量達1603個,廣州數據交易所金融數據產品數量為957個。深圳數據交易所、杭州數據交易所、貴陽大數據交易所金融數據產品數量超300個。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數據要素×金融服務行業市場研究分析及前景戰略研判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數據要素行業市場發展調研及未來前景規劃報告
《2025-2031年中國數據要素行業市場發展調研及未來前景規劃報告》共十四章,包含2025-2031年數據要素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數據要素行業投資戰略研究,研究結論及投資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