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共享單車是一種分時租賃模式,旨在解決城市居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問題,是綠色、低碳城市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調查數據顯示,在2024年中國共享單車用戶平均每周使用頻率中,6.69%消費者會選擇1次以下(很少騎),34.72%消費者會選擇1-2次,43.43%消費者會選擇3-4次,9.72%消費者會選擇5-7次,5.44%消費者會選擇8次及以上。這意味著,國內大部分共享單車用戶每周至少騎行1-4次,顯示出共享單車作為日常出行工具的普及性和便捷性。而高頻用戶雖占比較低,但也反映了共享單車在滿足特定出行需求上的有效性。整體而言,共享單車已成為中國城市居民不可或缺的出行選擇之一,國內共享單車經濟加速發展。據統計,2023年,我國共享單車市場規模已從2017年的130.3億元增長至351.28億元。
關鍵詞:產業鏈;發展歷程;政策;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發展趨勢
一、行業概況
公共交通工具的“最后一公里”是城市居民出行采用公共交通出行的主要障礙,也是建設綠色城市、低碳城市過程中面臨的主要挑戰。共享單車(自行車)企業通過在校園、地鐵站點、公交站點、居民區、商業區、公共服務區等提供服務,完成交通行業最后一塊“拼圖”,帶動居民使用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熱情。
作為在線出行行業的主流服務,共享出行包含專車、快車等網約車服務,分時租賃服務,以及共享單車服務;相比網約車的專/快車及順風車,共享單車解決了用戶“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問題,節約用戶等車的時間成本及服務的費用成本;相比分時租賃,共享單車使用方便,取還車靈活,使用性價比高,目前共享單車用戶覆蓋率增長迅速,遠超分時租賃用戶群體。
共享單車行業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自行車制造廠商,車架、輪胎、剎車系統、鏈條等零部件制造商,智能鎖、控制器、傳感器、GPS、電源等電子元器件供應商,以及通信服務商。產業鏈中游為共享自行車運營商,如哈啰出行、美團單車、滴滴青桔、永安行等,主要負責采購上游產品,進行共享自行車的投放、運營和維護。產業鏈下游主要是共享單車用戶,以及供維修、保養、數據分析等相關衍生服務供應商。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共享單車行業市場運行態勢及未來前景規劃報告》
二、產業現狀
2007年8月,為了解決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北京開始引入興起于國外的公共自行車模式。直至2009年的這一時間段內,國內公共自行車多為有樁單車,且由政府主導分城市進行管理。由于政府主導的公共自行車問題眾多,嚴重的制約了該模式效率的發揮,政府部門開始尋求與私人企業進行合作。由此,專門經營公共自行車的企業開始出現,我國共享單車行業發展進入第二階段。2010年,永安行公司成立,并成功運營多地公共自行車項目,公共自行車項目形成了企業主導運營的模式。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共享經濟理念的不斷深入,一種新的公共自行車模式,即共享單車模式出現,這一模式的最大特點是自行車為無樁自行車。2014年開始,我國相繼出現Ofo、摩拜、酷騎、哈羅、小藍等共享單車品牌,國內公共自行車市場形成了有樁自行車與無樁自行車兩種形式并存的格局。2018年,國內燒錢補貼政策結束,政府監管力度增強,國內共享單車投放量縮減,發展模式日趨規范,頭部品牌份額集中,行業回歸理性,盈利模式逐漸清晰。
過去十年間,我國共享電單車行業在積極政策的催化與共享理念日益普及的推動下,經歷了快速擴張的階段。起初,針對共享電單車初運營時出現的停放無序及騎行安全等問題,國家交通運輸部協同十部委于2017年8月發布了共享單車發展指導方針,明確表達了對共享電單車發展的審慎態度,這一政策導向使得行業在接下來的兩年間面臨政策支持的缺失,發展速度因此受阻并趨于平緩。然而,隨著電動自行車行業在科技實力與行業規范上的雙重飛躍,為共享電單車的復興鋪平了道路。特別是2019年4月15日電動車“新國標”的正式實施,不僅強化了行業規范,還激發了共享電單車在城市中的發展潛力。
近幾年來,隨著綠色出行、共享經濟理念的深入人心,各地政府更是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國內共享電單車市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例如,2024年7月,哈爾濱市人民政府發布的《國家碳達峰試點(哈爾濱經濟技術開發區)實施方案》提出,優化綠色出行場景,倡導鼓勵公眾乘坐公共交通、使用共享單車等綠色出行方式。2024年10月,成都市財政局發布的《成都市財政支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繼續完善“軌道+公交+慢行”綠色低碳交通出行體系,加強慢行交通設施建設,推進共享單車健康發展。
共享單車是一種分時租賃模式,旨在解決城市居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問題,是綠色、低碳城市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調查數據顯示,在2024年中國共享單車用戶平均每周使用頻率中,6.69%消費者會選擇1次以下(很少騎),34.72%消費者會選擇1-2次,43.43%消費者會選擇3-4次,9.72%消費者會選擇5-7次,5.44%消費者會選擇8次及以上。這意味著,國內大部分共享單車用戶每周至少騎行1-4次,顯示出共享單車作為日常出行工具的普及性和便捷性。而高頻用戶雖占比較低,但也反映了共享單車在滿足特定出行需求上的有效性。整體而言,共享單車已成為中國城市居民不可或缺的出行選擇之一,國內共享單車經濟加速發展。據統計,2023年,我國共享單車市場規模已從2017年的130.3億元增長至351.28億元。
根據調查,在2024年中國共享單車用戶最常騎行的共享單車品牌中,64.52%消費者會選擇美團,57.32%消費者會選擇哈啰,47.22%消費者會選擇青桔,18.43%消費者會選擇永安行,0.13%消費者會選擇其他。整體來看,美團、哈啰、青桔三個品牌是我國現在共享單車市場常見的和消費者普遍選擇的品牌,國內共享單車市場呈現出明顯的品牌集中度趨勢。相比之下,永安行和其他品牌的用戶占比較低,反映出共享單車市場競爭的激烈與品牌集中化的加劇。
三、發展趨勢
1、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共享單車市場規模近年來持續增長,成為城市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公共交通體系的不斷完善,共享單車作為城市交通的補充,其市場需求不斷增長。預計未來幾年,隨著用戶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共享單車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同時,共享單車不僅在國內市場蓬勃發展,還展現出強勁的出口勢頭,中國已形成天津渤海灣、江浙滬、珠三角三大自行車集群產業帶,生產的共享單車大量出口到海外市場。
2、技術創新與智能化發展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共享單車行業將更加注重技術創新和智能化發展。這些技術的應用將提升車輛管理、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體驗。例如,通過引入高精度定位系統,共享單車企業可以實時掌握車輛位置,優化車輛調度,減少用戶找車和還車的困難。此外,企業還可以通過數據分析等手段,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推薦和服務,進一步提升用戶粘性和滿意度。
3、政策持續引導行業規范化發展
未來,我國政府將持續加強對共享單車行業的監管和管理,推動行業規范化發展。一方面,政府將出臺相關政策規范市場秩序,加強市場監管和執法力度;另一方面,政府也將加大對共享單車企業的支持力度,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這些政策的實施將有助于共享單車企業提高服務質量、保障用戶權益,并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同時,共享單車企業也將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推動行業綠色發展。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共享單車行業市場運行態勢及未來前景規劃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共享單車行業市場運行態勢及未來前景規劃報告
《2025-2031年中國共享單車行業市場運行態勢及未來前景規劃報告》共七章,包含2020-2024年共享單車行業各區域市場概況,西部地區共享單車行業分析,中國共享單車行業前景預測與投資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