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助聽器行業概況
1、助聽器行業定義及分類
助聽器是一個小型擴音器,把原本聽不到的聲音加以擴大,再利用聽障者的殘余聽力,使聲音能送到大腦聽覺中樞,而感覺到聲音。主要由傳聲器、放大器、耳機、電源和音量調控五部分組成。
按其外型分類:按其外型可以分成五類:盒式、眼鏡式、耳背式、耳內式、骨導助聽器。其中眼鏡式、耳背式、耳內式助聽器又稱為耳級助聽器,耳級助聽器接收聲音的方式較其它類型的助聽器更接近生理狀態。
按其技術原理分類:在講述電助聽器近百年來的歷史時,已經從技術原理上對助聽器進行了分類。電學助聽器、電子管助聽器、半導體助聽器、集成電路和編程式助聽器。如果以助聽器采用數字電子技術的程度來進行分類,那么在集成電路助聽器之前的助聽器,都采用模擬電子元件,從編程式助聽器開始,數字電子芯片進入助聽器,控制其他模擬元器件的工作,稱為數?;旌想娐?。近期美國starkey及丹麥Oticon、德國Siemens公司宣布他們推出了全部采用數字技術的數碼助聽器。 人們在用各種設備測量出助聽器的靜態頻響之后,更加關注它的動態特性,因為日常人們所接觸的聲音,是強度和頻率都在動態變化著的信號,按其動態頻響特性來區分,助聽器又可分為兩類:FFR(fixed frequency response,固定頻響)助聽器、LDFR(level dependent frequency response)助聽器。
按照功用范圍來分:可分為集體助聽器和個體助聽器。顧名思義,個體助聽器適用于某一個體。而集體助聽器主要用于電化教學、戶外教學,特別適合于聾兒康復機構或學校教育。
助聽器產品的分類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助聽器行業商業模式
(1)采購模式
公司采購產品主要是與生產相關的原材料、零部件采購。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購主要采用“以產定購”模式,隨著自主生產產品規模的擴大,公司對于原材料、零部件品類和數量的需求也不斷增加。采購主要原材料和零部件為電子元器件、結構部件、塑料件、包裝材料以及縫制、紡織類部件等。公司篩選具有產品生產能力的上游廠商作為供應商,供應商根據公司的產品規格、外觀設計、性能等要求進行產品設計和生產,并按照訂單為公司生產成品。
(2)生產模式
行業企業一般采取以銷定產的生產模式。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并結合銷售目標,由銷售部門定期制定銷售計劃,生產部門根據銷售計劃、客戶訂單、庫存情況動態,滾動制定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計劃,下達生產指令,生產部門嚴格按照《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組織生產,嚴格遵循ISO:13485:2016 質量管理體系,建立了包括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售后服務與質量跟蹤在內的全過程質量控制制度,產品的核心生產工藝及關鍵質量控制節點,均實現自主控制。
(3)銷售模式
行業企業一半通過電商平臺、連鎖藥房、自營門店等相融合的立體式營銷渠道營銷。線上渠道方面,主要第三方電商平臺開設店鋪,布局主流線上流量入口,深度覆蓋線上消費者;線下渠道方面,主要是倉儲式賣場、醫療器械零售門店,并與多數連鎖藥店企業建立業務合作,通過線上線下渠道融合,建立與消費者隨時隨地連接的通道,最大程度地覆蓋用戶的主要消費場景,形成多樣性、多內容、多維度和多觸達點的新型經營形態。
3、助聽器行業進入壁壘
助聽器行業內的先入者,除了在規模、資金和技術上占得先機外,還得到了更多的政策扶持,這為后進者設置了較高的進入壁壘。新進入者進入助聽器這一行業應注意的障礙因素主要為技術和資金因素。助聽器行業的在位者將產品技術、設計等通過專利等方式據為己有,為新入者設置障礙。
助聽器行業的新入者一般都面臨經驗不足的問題,在技術上、市場和銷售上、管理組織上的不熟悉和缺乏經驗,而行業在位者經過長期的生產經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或者訣竅而具有優勢。
助聽器行業新入者也面臨消費者信賴障礙?,F有在位者經過苦心經營,已經在品牌、知名度、信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們通過有效的經營措施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了一種區別于其他企業的差別優勢,這種優勢往往會影響消費者的好惡和取舍,獨到的優勢還會引起消費者對其產品和服務的信賴、支持以及對其他產品或者服務的拒絕或者情緒抵制。這時只有支付足夠的成本和經過長期的努力來樹立自己的信譽和爭取自己的消費者。
4、助聽器行業產業鏈分析
助聽器產業鏈上游為原材料,包括芯片、電源、麥克風、放大器、殼體等;產業鏈中游是助聽器生產銷售企業,包括錦好醫療、奧迪康、峰力等;產業鏈下游為銷售市場和終端消費者。
助聽器行業產業鏈結構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5、助聽器行業發展歷程
第一階段: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柜臺式銷售為主。其特征是大部分助聽器通過藥店、百貨商店里設立的藥柜、醫療器械產品銷售專柜進行銷售。這個時期助聽器無驗配過程,患者通過臨場試戴效果決定是否購買。無售后服務,無須專業測試等。值得一提的是 1979年1月北京同仁醫院、北京市耳鼻喉科研究所開設了國內首家助聽器門診,由鄧元誠負責,并通過天津助聽器廠為患者定制耳模。其后又定制耳內式助聽器。由此開創了助聽器國內專業選配的先河。
第二階段:到90年代中、后期,開始引進助聽器驗配,進入一個相對規范和科學化的階段。除了醫院開始增設驗配中心外,開始出現以助聽器專賣,以專業形式進行銷售。部分大城市開設了專業化程度較高的助聽器專賣店。這個階段的特征是對患者聽力進行檢測,使用科學的方法對患者聽力進行補償,在此基礎上驗配助聽器。
第三階段:21世紀初到目前,助聽器零售進入了一個多品牌銷售的階段,雖然助聽器生產商贊助的助聽器店仍占市場一定份額,經營銷售多家品牌助聽器的銷售店越來越多,這放映了市場的需求,也是隨助聽器各品牌營銷宣傳后,消費者逐漸了解了更多的助聽器品牌,不局限對某單一品牌的選擇,通過比較,最后做出決策。這個階段的助聽器店規模逐漸增大,并且開始以連鎖店的形式出現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大城市。部分助聽器店的面積增加到60-150㎡左右,助聽器驗配的技術和手段也越加成熟??茖W化的驗配、理性的消費行為、有規模的市場營銷、和醫學專家的緊密配合、相關國家法規政策出臺和逐步規范的市場監督、迅速發展的助聽器行業的配套服務等大大促進助聽器的推廣和使用。
6、助聽器行業政策環境
近些年來,為了促進助聽器行業的健康發展,我國相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助聽器產業的法律法規和政策。
助聽器行業相關政策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本文內容摘自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助聽器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
二、助聽器行業現狀
2020年我國助聽器產量達到2381.5萬個,2021年我國助聽器產量為2749.27萬個,產量較上年同期增長15.44%,2022年我國助聽器產量達到2796.1萬個。
2014-2022年國內助聽器產量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21年助聽器銷售收入82.43億元,進口金額4.31億元,出口金額25.62億元,助聽器市場規模61.12億元。到2022年,市場規模增長至64.94億元。
2014-2022年我國助聽器行業市場供需情況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三、助聽器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從助聽器廠商的收入規模、技術實力、產品矩陣、品牌知名度、渠道數量與結構等指標來看,我國助聽器行業可分為三大梯隊:第一梯隊為海外助聽器企業,包括奧迪康、索諾瓦、西萬拓聽力、瑞聲達、斯達克、唯聽等。海外助聽器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早,在國內建有生產工廠,綜合競爭實力強。第二梯隊:起步較早,已具備一定品牌知名度的本土助聽器品牌,如申瑞醫療、歐仕達、新聲科技、錦好醫療等。由于發展歷史較短等原因,技術實力與品牌力與國際五巨頭存在差距。第三梯隊為國內大量小型的助聽器廠家。
助聽器行業競爭格局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四、助聽器行業驅動與制約因素分析
1.驅動因素
(1)中國市場容量龐大,助聽器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中國老年人口已經呈快速增長的趨勢。中國有非常龐大患有老年性聽力損失的人群。
(2)在中國,聽力損失患者配戴助聽器的比率非常低。可以說未來中國老年人對助聽器的需求是非常強烈的。
(3)隨著醫療體制改革,政府加大對關注民生的醫療保健的投入。在中國,還沒有全國性的助聽器補貼政策,但是各省的聾康系統分別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助聽器補貼政策,政府的投入也帶動了助聽器的消費和市場的發展。
(4)公眾意識的增強。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國民收入的不斷提高,人們開始意識到聽力損失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在東亞地區,聽力損失已經成為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老年病。而在中國的東部沿海地區,人均GDP已經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家庭成員對老年人購買助昕器的出資有相當的承受能力。據估計約有45%的老年人的助聽器是有其子女提供資金購買,助聽器經常作為健康禮品,饋贈給老人。
2.制約因素
行業內大部分企業的研發投入不足,技術水平低,助聽器生產企業目前主要以中小企業居多,行業內大部分企業由于技術、資金及規模的限制,不具備核心技術,尚未建立完善獨立的研發部門。行業內企業研發力量的薄弱將不利于行業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和發展。
五、助聽器行業發展趨勢
1、小型化
助聽器是一種補償患者聽力損失的小型擴音設備,也是目前相對經濟且使用廣泛的聽覺輔助設備。中國人口老齡化人數眾多,老年人聽損占比非常高,助聽器市場潛力巨大,我國助聽器市場需求逐步被激發,近年來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1938年電子管的小型化是助聽器發展史上的一個轉折點,汞電池的出現,使得助聽器的體積顯著減小,電池和助聽器終于可以合為一體。從19世紀末的桌面大小到20世紀末的重量不到一克,雖然至今仍沒有發現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來使助聽器的外形更小,但是它是一種必然的趨勢,不僅要越做越小,還要越做越美觀。因此,微型助聽器不僅是生產廠家的希望,也是廣大使用者的期盼。
2、個性化
隨著相關聽力知識的普及,人們對自身聽力的關注將逐漸增加,同時也會發現聽力損失完全相同的聽力障礙者極少,每個聽障者的聽力狀況都有其特殊的一面。因此,根據每個聽障者量身定做不同的助聽器,確保其療效,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除了量身定做的助聽器外,還有外觀上的變化。助聽器不僅僅是體積的不斷縮小,在顏色上也加入了更多絢麗的色彩和時尚的元素,大眾對于助聽器的接受程度在不斷提升,很多人已經有了想要展示助聽器的個性化需求。
3、智能化
助聽器產品經歷了一百多年的發明與創造,已經出現了隱形助聽器、耳內式、耳背式、盒式、眼鏡式、無線式等多種輕便小巧的形狀,在計算機網絡、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支持下,還將變得更加專業化,更好的滿足人們的各種多樣化需求。為了提高助聽質量就必須使用助聽器具備記憶能力、重新編碼能力等“智能”,比如抗噪音、聲源定位、音質定位等等。而這些都離不開計算機技術和數字化技術的支持。目前,智能化助聽器正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但它還未成為一種成熟的產品,遠遠不能滿足特定人群的需求。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助聽器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助聽器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
《2025-2031年中國助聽器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共十四章, 包含2025-2031年中國助聽器行業投資分析與風險規避,2025-2031年中國助聽器行業盈利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研究結論及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