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被稱為工業的靈魂。它也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產業。
2021年12月23日,重慶市重點軟件企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繪制了這樣的藍圖——到2025年,全市軟件業務年收入計劃達到5000億元,年平均增長率超過20%,帶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成萬億級產值規模軟件產業集群。
2021年6月發布的《重慶市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將建設一批軟件產業發展集聚區、軟件公共服務平臺和軟件上市企業等,推動重慶在“十四五”全面建成中國軟件名城。
當前重慶軟件產業有哪些優勢和不足?如何實現上述發展目標?記者進行了調查。
優勢
汽車、電子、裝備制造等產業鏈完整,形成豐富的應用場景
自2020年以來,一款集智能測溫、防疫物資盤點等功能為一體的軟件產品,成為助力重慶不少在建工程項目復工復產的“利器”。
這款由中冶賽迪研發推出的智慧工地管理云平臺“輕筑”App,在保障工程現場管理無盲區、全覆蓋的同時,筑起了一道工地疫情防控“防火墻”。
隨著“智造重鎮”“智慧名城”建設持續推進,加上政策引導、載體建設、龍頭企業培育等舉措推動軟件產業集約發展,一批“重慶造”軟件產品嶄露頭角。
2021年6月,位于兩江新區的重慶勵頤拓軟件有限公司(下稱重慶勵頤拓)再次發布一款自主研發的計算機輔助工程軟件。該企業曾在2019年發布過這款軟件產品的初始版本,被應用于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產業領域,實現了進口替代。
“這次發布的新版本不僅功能更完善,還擴大了在工業仿真場景中的應用性能,其精度可媲美國際主流同類產品。”重慶勵頤拓研發人員馮志強表示。
類似中冶賽迪、重慶勵頤拓這樣的軟件企業,近年來在重慶還有不少,它們在各自領域推出了多款軟件產品,涉及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新業態。
重慶軟件產業發展何以蓬勃興盛?業內看來,這與重慶具有完整產業鏈,形成豐富的應用場景密不可分。
“重慶的汽車、電子、裝備制造等產業發達,上下游產業鏈完整,是軟件產業發展的天然沃土,軟件產品只要扎根某個領域并形成示范,其后續將形成鏈條效應,帶動產品市場不斷擴張。”重慶勵頤拓聯合創始人李博說。
據了解,“十三五”時期,重慶軟件業務收入達到2008億元,年均增速18.3%;全市現有軟件企業超過2.5萬家,從業人員約20萬人,年收入超過2000萬元的規上企業超過600家。特別是圍繞中國軟件名城這一目標,重慶已提出一攬子發展舉措。
“重慶將加快全市軟件測評中心、軟件開發云平臺等機構建設進度,以此提升軟件技術配套服務能力,形成推動軟件產業發展的良好生態。”市經信委軟件處處長傅曉表示,通過建設一批綜合型軟件產業園區,創建中國軟件名園,繼而申創中國軟件名城,將是“十四五”全市軟件產業發展重頭戲。
不足
在龍頭企業數量、研發人才培育等方面存在短板,“重硬輕軟”現象明顯
自2008年工信部啟動中國軟件名城創建以來,截至目前,全國已有南京、濟南、成都等14個城市入選,其評選條件對于申報城市的軟件龍頭企業數量、高端軟件產品、技術創新能力和研發人才培育均有較高要求,而這些正是目前重慶軟件產業的四塊短板。
“這是由于重慶的產業總體上偏‘硬’,‘重硬輕軟’的現象較為明顯。”重慶市軟件行業協會秘書長劉謙認為,由于重慶是工業重鎮,早些年全市對于汽摩、電子、裝備制造等“硬產業”發展的傾斜度和扶持度較大,相比之下對于軟件產業發展扶持較小,從而造成重慶的汽摩、電子等產業的設備、技術不斷推陳出新,而在軟件研發上與國內一些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
另外,重慶軟件產業的整體質量和技術含量也存在著“先天不足”。
重慶市軟件行業協會介紹,重慶軟件企業在產業鏈上主要從事系統集成、運行維護等環節,造成軟件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技術含量不高,行業利潤低,尤其是在研發設計類、生產控制類軟件市場上缺乏話語權。
“另外在政策扶持上,我市與國內不少省市也有落差。”市內某軟件企業負責人說,雖然近年國家層面出臺不少扶持政策,市級層面亦落實了幫扶措施,市內部分軟件企業也從中受益,但橫向比較上海、浙江、四川等省市,我市在軟件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上仍有一定差距。
對此,重慶市軟件行業協會理事長蔡光忠建議,我市應形成從市場需求、框架設計到軟件開發和應用的軟件產業閉環。
其中,在大數據產業方面,市級部門應建成以工業大數據為核心的大數據中心,整合行業、企業、市場、客戶、生產制造等各方面數據,通過智能算法來指導軟件企業生產制造和開拓市場;在轉型升級方面,軟件企業要在技術創新、工藝提升、質量強化、服務延伸和市場拓展等方面狠下功夫。
“發展軟件產業,人才始終是最關鍵要素。”蔡光忠認為,當前數字經濟講究的是跨界融合,需要的是“通才”,建議市內高校加大復合型人才培養力度,尤其是軟件研發類人才培養,必須要靠全社會、全方位支撐,只有通過產學研聯合培養軟件人才,同步推進人才在產業崗位上進行充分實踐,才能提高人才培育數量及質量。
突破
以工業軟件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繼而帶動整個軟件行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國內北上廣等地的軟件產業已經形成完整產業鏈和技術累積,重慶軟件產業要迎頭趕上,不僅要補齊短板,更要找到產業突破口。
工業軟件,就是這個突破口。
“重慶作為工業重鎮,以工業軟件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繼而帶動整個軟件行業高質量發展,是大勢所趨。”傅曉表示,首先,工業軟件是工業制造的“大腦”和“神經”,“工業軟件興則軟件產業興”;其次,重慶工業門類齊全,能夠為工業軟件提供豐富且多樣化的應用場景。
事實上,瞄準高端制造與高技術行業,通過工業軟件賦能,不少渝企已經展開行動并有所收獲。
比如長安汽車,通過成立專門的汽車軟件科技公司,為智能座艙、智能車控、智能駕駛、智能車云和服務提供軟件系統平臺,搭載車輛超過100萬臺;中冶賽迪更是讓“重慶造”鋼鐵軟件產品和技術走出國門,應用于越南、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的鋼企生產線。
“當前,全國各地的工業軟件發展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只要在此時找準方向、聚焦發力,就能搶占市場先機。”傅曉說。
為此,目前我市圍繞工業軟件發展已經提出一攬子建設目標——未來3到5年內,建成1個全國知名工業軟件行業園區,引進培育5到10家國內領先的龍頭企業;圍繞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研發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工業軟件產品,引進培養一批高端工業軟件人才;推動全市建成產業生態完善、核心技術領先、應用場景豐富、產業競爭力強的全國工業軟件行業高地和應用示范地。
而在整個軟件產業發展上,重慶將突出各個重點方向加快產業整體發展,包括在行業應用軟件上,圍繞“智慧名城”建設,重點發展政府管理、民生服務、社會治理、公共安全等行業應用軟件和智慧城市一體化解決方案;在信息技術服務上,加快發展面向移動智能終端、智能網聯汽車等平臺的移動支付、位置服務,以及智能應用、虛擬現實等在線運營服務;在新興軟件上,重點發展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業態。
知前沿,問智研。智研咨詢是中國一流產業咨詢機構,十數年持續深耕產業研究領域,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專業的角度、品質化的服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專注于提供完善的產業解決方案,為您的投資決策賦能。


2025-2031年中國財富管理軟件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投資戰略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財富管理軟件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投資戰略研判報告》共九章,包含2020-2024年財富管理軟件行業各區域市場概況,財富管理軟件行業主要優勢企業分析,2025-2031年中國財富管理軟件行業發展前景預測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