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特點的新經濟加快成長壯大,在推動首都經濟恢復、引領轉型升級中發揮重要作用。市統計局日前發布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市新經濟實現增加值7870.8億元,占北京GDP的比重達到40.9%,同比提高2.4個百分點。
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比增長26.4%
在2021年6月舉行的2021中關村論壇系列活動新技術新產品供需對接會上,30余項中關村數字化轉型領域的前沿技術產品集中展示亮相,例如能幫助執法人員省去繁重設備的智能執法儀、可見光光場交互技術等。中關村數字化轉型領域百家技術解決方案也正式發布。
中關村作為創新研發的集聚地,創新表現保持活躍。數據顯示,上半年,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開展研發活動的企業占比為81.2%,研發費用合計1752.1億元,同比增長38.1%,兩年平均增長27%,研發費用占示范區企業總收入比重為4.5%。
上半年,全市專利授權量92350件,同比增長30.7%,其中發明授權量40122件,同比增長55.2%。截至6月,全市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69.6件,同比增長19.9%。
以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為代表的高端產業加速發展壯大,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源。上半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為5343.9億元,按現價計算,同比增長26.4%,兩年平均增長13.1%,占全市經濟比重達27.8%,同比提高1.7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增加值為5431.3億元,同比增長25.7%,兩年平均增長13.2%,占全市經濟比重達28.2%,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
“文化+互聯網”收入超4000億元
論壇峰會、電競賽事、文娛表演、網絡綜藝……2021年5月至12月間,“電競北京2021”系列活動將舉辦各類活動50余項,不斷推動全球電競產業優質資源在北京落地轉化,為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提供新的著力點。
文化與互聯網科技的創新融合,正促進文化領域新業態快速發展。數據顯示,隨著5G技術推廣應用,“文化+互聯網”企業加速成長。上半年,“文化+互聯網”領域實現收入4615.3億元,同比增長35.9%,兩年平均增長28.6%,占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收入的比重達57.4%,同比提高1.6個百分點。其中,多媒體、游戲動漫和數字出版軟件開發領域實現營業收入1097.9億元,同比增長53.3%。
更多新型商業模式孕育成長,消費模式更加網絡化、平臺化。上半年,全市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實現網上零售額2414.6億元,同比增長24.6%,兩年平均增長25.2%,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33.4%,同比提高1.6個百分點。
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廣泛應用,也推動“互聯網+服務”進入快速上升通道。上半年,規模以上互聯網數據服務企業、互聯網信息服務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37%和31.6%。在線體育企業收入同比增速超40%,在線醫療、在線娛樂、在線游戲企業收入同比增速均在30%左右。在移動互聯網和互聯網數據中心等新興業務快速發展帶動下,電信業務量保持了20%以上的較快增長。
新開首店434家超2020年全年
意大利品牌FILA首家全球全新概念店落地王府井、小鵬汽車全國首家旗艦體驗中心落戶三里屯……2021年以來,北京首店經濟持續升級,其中87家首店落地三里屯商圈,49家首店落地國貿CBD商圈,吸引大量客流,推動商業呈全面復蘇之勢。
據統計,上半年,全市新設立企業11.6萬戶,同比增長63.4%,兩年平均增長12.5%。其中科技型企業占全市新設立企業的比重超過4成。商業吸引力提升,上半年全市新開首店434家,數量超過2020年全年。下半年,北京環球影城主題公園開業在即,預計還有一大批高品質首店將在京亮相。
此外,隨著“兩區”建設和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以及新一代互聯網、云計算產創基地項目加快推進,新基建投資大幅增長,5G建設、車聯網、數據中心、新平臺、智慧應用等領域加快布局。據了解,本市5G平均上傳速率已達42Mbps,每萬人5G基站數達20個,兩大數據均位居全國第一位。


2025-2031年中國新經濟行業市場運行態勢及投資機會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新經濟行業市場運行態勢及投資機會研判報告》共十一章,包含2020-2024年中國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綜合分析,2025-2031年中國新經濟背景下獨角獸發展綜合分析,中國新經濟未來發展趨勢及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