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由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管局建設的寧夏地方金融監管和服務智能化平臺正式上線運營。該平臺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等技術,匯聚整合政務、監管、企業經營和第三方機構數據等多方數據資源,率先將地方金融監管、打擊非法集資與非法金融活動、企業融資服務三大應用融合為一體,是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的有益嘗試。
據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寧夏地方金融監管和服務智能化建設項目于2020年9月啟動,該平臺包括寧夏地方金融運營登記統計結算平臺、寧夏防范非法集資和非法金融活動監測預警平臺、寧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等內容,可對全區非法集資行為和非法金融活動進行實時監測預警、跨部門協同處置,解決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等問題,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強金融普惠性,健全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監管制度體系。
其中,寧夏地方金融運營登記統計結算平臺圍繞全區小額貸款、融資擔保、地方資產管理等“7+4+N”類地方金融機構,建立了集統一監測、實時監管、風險預警一體化的金融科技平臺,目前已接入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機構、典當行、商業保理、融資租賃、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等7類地方金融組織400余家。寧夏防范非法集資和非法金融活動監測預警平臺針對非法集資等重點風險,打造了涵蓋六大維度、120余項指數的風險監測體系。寧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開創“政務數據+企業經營數據+金融科技平臺+金融創新產品”的政銀企合作模式,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緩解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截至今年5月末,平臺已對接28個相關部門政務涉企數據近2000項,平臺入駐金融機構34家,上線融資產品103款,助力企業融資“網上辦、掌上辦、馬上辦”。截至今年6月,平臺注冊企業527戶,共發布融資需求12.31億元,累計解決融資需求135筆,金額5.94億元。


2024-2030年中國互聯網+供應鏈金融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向研判報告
《2024-2030年中國互聯網+供應鏈金融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向研判報告》共七章,包含中國商業銀行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發展概況分析,中國“互聯網+” 供應鏈金融平臺商業模式創新優秀案例剖析,中國互聯網+供應鏈金融行業市場投資機會及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