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資本的快速涌入讓教育這個慢行業步入了快車道,人人都想在其中分食一杯羹,但進入2019年以后,整個宏觀經濟環境遇冷,教育行業作為“黃金賽道”也遭逢巨變。
有報告統計,2019年10月末,教育行業共發生263起投融資事件,相比2018年同期的548起,縮水了近一半;融資輪次上,2018年A輪以后的中后期輪次占比31%,截至到2019年10月,中后期占比35%。資本市場開始回歸理性,投資偏向發展期和成熟期,開始從注重規模轉化為關注企業現金流和盈利,整個行業進入大浪淘沙階段。
教育行業步入加速分化期
對于教育行業而言,2019年是冰與火交織的一年。一方面,資本市場趨冷,教育機構靠融資存活的生存方式開始破滅;另一方面,中小學生減負、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改、教師資格證、外資語言類培訓機構審批登記意見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和落地,讓原本處于野蠻生長狀態的教育機構感受到了嚴苛的約束和監管。在政策和資本的雙重壓力下,越來越考驗教育機構的健康發展指標。
鯨媒體創始人遲耀明認為,所謂的寒冬不過是一個加速分化的過程。從在線教育的投融資情況來看,2019年投融資次數在下降,但規模卻在擴大,80%的大額資金開始流向頭部企業,投資機構、資本、人才等都在向頭部企業靠攏。未來的教育行業和商業世界將沒有那么多顛覆,會是融合、共生的。
當一二線城市的流量紅利消失,獲客成本高居不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瞄準下沉市場這塊巨大的“肥肉”,眾多機構根據自己的資源和優勢不斷摸索下沉的可能性,AI雙師模式、OMO模式成為下沉的有力載體,進校、加盟等方式也屢見不鮮。除此之外,一些互聯網企業也為教育機構賦能,快手則是其一,短視頻的流量匹配或許能夠賦能教育行業,實現新突破。
直播技術縮小了城鄉教育水平的差距、5G的出現提高了視頻觀感、AR/VR技術正致力于解決場景問題,提供沉浸式教學,讓孩子在家也能享受到面對面教學的效果。科技的發展讓教育均衡成為現實,貧困地區的孩子也能享有高品質的課程,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相輔相成。
回顧2019年上半年,學科競賽被叫停,素質教育得益于政策的鼓勵應聲而起,在資本的寒冬中,素質教育的融資熱情也并未消減,尤其是少兒編程領域。很多投資人也表示對素質教育十分看好,所謂剛需非剛需還要看留存和用戶生命周期。隨著AI等技術在一些場景的落地和應用,大語文、數理思維等賽道的崛起,使得學科教育和素質教育融合的趨勢也愈加明顯。
2019年對于教育行業來說,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教育行業機遇與挑戰并存,盡管遭遇寒冬,政策收緊,但也迎來了科技創新,5G、AI等技術推進,著重影響著教育行業的發展和走向。
拐點問題再次被行業提及
雖然經濟寒冬的陰影籠罩著整個2019,但是教育行業的投資并購還是時有發生,部分新起的賽道確實獲得了資本的青睞,而這是否意味著教育行業已到達拐點?
學慧網CEO高燕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教育行業來說,每年都會是一個拐點,今年也一樣。政策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都會給教育行業帶來拐點的可能。如果是一家堅持教育本質的企業,你會發現,一開始大家都經歷了野蠻生長的過程,但是從今年開始將會發生拐彎,行業將會步入健康成長期;再從資本方面看,在資本進入寒冬后,企業要開始自己造血,無論是IPO還是風險投資方式的加速成長,總之,企業都不能再完全押寶在資本身上。如何確保企業的盈利模式呈現出健康的狀況且越來越好,這是教育行業的又一拐點。
另外,近幾年來,在技術、市場與政策的共同推進下,中國在線教育市場愈發活躍。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到2019年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將進一步突破2億人。用戶是在線教育的重要發展推力之一,有用戶就有需求,很多在線教育企業會更具用戶的多樣性,開展格局的多面性,在線教育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尤其是K12教育,逐年需求增加,越來越多家長已經了解、接受了在線上課的形態,充分地認識到在線課程的各大優勢。
然而對于科技智能的發展,在線教育如何繼往開來,是一個非常艱難的問題。AI是一種技術性的突破,但是也只是一種初級階段,未來的開拓發展還在未知中,隨著華為5G的商用推出,這一技術如果推廣加持的話,AI智能將會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將會營造出更加快捷的新方式,甚至會催生出更高級先進的教育產品,前景可期,可謂是教育行業的又一大拐點。
中研普華研究員覃崇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受國家相關政策的推動,K12教育、素質教育等受到資本的青睞,其他的教育則受到了冷遇。可以說經歷寒冬的教育行業已經到了拐點,破而后立,緊跟政策的指導方向,優化教育行業結構,調整發展方向,前移的教育市場未來的發展空間極大。
找準發力點是企業發展關鍵
在融資大幅縮減和政策強監管的雙重影響下,教育行業的機遇與挑戰并存、資本泡沫正在褪去的當下,教育行業將走向何方?
對此,遲耀明認為,2019年的教育行業顯現出的是需求側的重構和供給側的穩健。微信生態獲客的效率在今年明顯下降,但是與此同時短視頻直播帶貨正在重構移動互聯網獲客流量格局。“如何在頭條、百度、騰訊體系里面獲取流量招生,將來在短視頻直播入口中如何能夠獲取流量,這是非常重要的。
鯨魚外教培優CEO吳昊則認為,流量打法要滿足兩個前提:第一站住這個市場,第二憑借越來越大的規模能夠不斷的優化自己的模型。
對于今年大班課的崛起,遲耀明表示,發現入口班通過低價的投放和低價的上課引流,在上大班課的過程讓學生快速進行轉化,變成了一個很好的商業模式。從結構上來說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變化。
“如果電銷模式不再,意味著用戶在消費環節里面不可控的因素被衰減,快速復制可能性出現,這是或許是需求側正在被重構,值得行業思考。”遲耀明說道。
“教育行業未來的發展離不開智能、高效,無紙化授課、遠程化授課可能成為常態,對于企業來說第一步是要培養師資力量,科技是輔助手段,只是更加方便和快速,最吸引學生、家長的還是師資力量;第二步是要緊跟政策的步伐,2020年是十三五的結尾,也醞釀著十四五,根據相關政策,提前布局,才能站穩腳跟。”覃崇告訴記者,2020年教育行業將持續進行結構改革,可能會出現強者恒強的局面,頭部細分市場將會吸引更多資本的注意,其他細分市場則只能在夾縫中生存;在發展市場上,一線城市收入較高但是競爭激烈,部分機構可能會逐步向三線城市轉移,布局市場。
高燕告訴記者,2019年大家已經感受到了資本寒冬,2020年可能情況不會再差了,到了否極泰來的時候,但是不會那么快的比今年更好,在所有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當中,企業只有堅持教育事業的價值本質,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