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8月1日起,全國城市電影院將陸續開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優秀國產電影新片展映”活動,展映片目為近期創作完成的《古田軍號》《紅星照耀中國》《烈火英雄》《決勝時刻》《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7部影片。
專家認為,這些影片以最真實的畫面、最真摯的情感、最真情的語言還原了一段段令人難忘的歷史,是經得起人民評價、專家評價和市場檢驗的精品力作。本報在此刊發7部影片主創人員的創作體會,以饗讀者。
夢想推動我們前行
我在《攀登者》中飾演氣象學家徐纓,在登山隊攀登珠穆朗瑪峰的過程中,她在實地為登山隊提供天氣狀況的有關信息,幫助他們找到適合登頂的時機。這個角色其實是蠻豐富的,她有年輕時候的那種青澀以及一顆執著的心,無論對氣象專業還是對情感,始終沒有放棄。
我去過最冷的地方是長白山天池,對于寒冷的體驗我有過,暴風雪迎面撲來的那種刺激感我也體驗過。每邁一步都要使出很大的力氣,爬雪山的時候很吃力,要相互攙扶著。在戲里,我們用冰鎬往上爬,身上還有很多的負重,不用演就很像了。
拍攝過程中,我也問真正的登山隊隊員為什么去登山,肯定有個人興趣愛好的原因,就像我們不知道為什么喜歡跳舞,為什么喜歡表演這個職業,可能也并沒有一個可以說明白的原因。徐纓熱愛氣象學,除了希望協助大家登上珠峰,還為了冥冥中她愛的方五洲這個人,他需要她。這是一種理性和感性相結合的情感。
登山隊里女性很少,在一幫爺們兒當中,徐纓是一個怎樣的存在?這群人身上有一種使命感,推動著他們一步一步往山上爬。他們是一群無畏者,一群有夢想的人。人總歸還是要有夢想的,無論這個夢想大還是小,都是一種無形的推動,讓你一直前行。
——電影《攀登者》領銜主演 章子怡
采信真實新聞事件
去年5月14日,川航3U8633機組經歷特情之后,很多人說這個事件可以拍成電影。這個題材的確很有意義,在中國內地也很少有人拍過,就想試試。
這個事件的核心大概是34分鐘的事情——從起飛到發現風擋玻璃爆裂,再到從高原回成都,安全備降。我們怎么通過藝術加工,把這個事情變成一個兩小時左右的電影呢?我們訪問了劉傳健機長,也訪問了機組人員,跟他們談了很多次、很久,了解那一天到底發生了哪些事情。我們還去了很多機場,像成都機場、重慶機場、拉薩機場等。我們從民航專家的介紹中了解到,原來一架飛機飛上天是很不簡單的事情。比如3U8633航班早上六點半起飛,但有很多普通的員工凌晨三點多已經起來了。不單是機長和機組成員,還有很多保障人員,比如有人負責維護飛機,有人負責清理跑道,有人負責運送餐食到飛機上,還有很多人要堅守塔臺……
演員張涵予、歐豪和杜江在開拍之前,去學如何駕駛模擬機。袁泉、張天愛等去四川航空的客艙模擬艙接受訓練,了解空乘的儀容、禮貌、舉止,學習怎么為乘客服務。除了保證飾演機組成員的演員符合要求,我們還要找客艙中的119個乘客。老老小小,甚至還有一兩歲的小孩子,要跟我們一起拍攝兩個月,所以挑選的標準是很嚴格的。
國內每天大概有150萬人在飛,每個機場又有幾千、幾萬人在確保安全。中國民航有一種說法,民航界不需要英雄,需要的是安全。劉傳健也曾說過,我不是英雄,我就想把每個乘客安全地送回家。
——電影《中國機長》監制、導演 劉偉強
我們和祖國血肉相連
《我和我的祖國》是一部既在期待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電影。
當國慶70周年臨近,人們自然期待有一部能夠代表中國電影頂級水準的作品,去帶領觀眾集體抵達一次情感釋放的頂峰。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部電影是一次“命題作業”,“出題人”是翹首以待的全國觀眾。
接過這道題的是7位導演,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和文牧野,再加上出任總制片人的黃建新,集合了從“50后”到“80后”中國3代電影導演的代表性人物,幾乎每個人都擁有一流的行業地位、藝術水準和商業價值。
但這部影片不是一部作業,而是一部作品,它必須符合這個時代和市場的藝術創作規律,讓市場能夠接受,讓觀眾覺得好看。
這部影片最終確定以7位導演每人執導一部獨立故事的方式完成,每個故事不超過20分鐘,以這種如同“七巧板”一般的電影創作方式完成對國家慶典的莊嚴獻禮,這在中國電影史上尚屬首次。大膽創新的背后是導演們為自己設置的一道更高的“障礙”——如此宏大的主題和歷史,被限制在20分鐘的時長里去講述,他們究竟能拍什么?我們選了7個歷史瞬間,這些瞬間就像一粒粒種子,不知不覺落進中國人的心田,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會生根發芽。我們希望能夠展現這些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在身邊的時候,對這些人發生了什么影響。
影片選擇了《我和我的祖國》這個題目,講述的主體就不再是個人,也不僅是國家,而是個人與國家緊密相連、相互依存的關系。所有中國人都是這個“我”,觀眾會覺得自己就是這個故事中的一個人,這就是我最想要的結果。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總導演 陳凱歌
通過細節了解歷史
1949年是中國近代史上至關重要的一年,這一年決定了特別多的事情,比如決定了四億五千萬中國人的命運,決定了中國在一個相對比較長的時期的歷史走向,決定了我們對共和國未來的一些想象。這部電影就反映了這一重要的歷史節點。
編劇何冀平從各個角度寫,既有中共領導人,也有成長中的年輕人。毛澤東的有關故事是按照史實來拍的,在香山革命紀念館,毛澤東每一天在干什么都有記錄。與其他獻禮片不同,這部影片對毛澤東的刻畫比較全面,包括很多毛澤東比較生活化的側面。
需要說明的是,特別重要的香山革命紀念館提前完工了,提供給我們拍攝。當年整個中國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核心指揮所就在這里。
為了拍好老北京,我們67天內不停地走了5個省市,因為團隊專業,在有限的時間里我們做完了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攝影、美術也都是出色的班底。去車站接毛澤東的小汽車、家具、收音機等都是當時年代的,幕后團隊找來,從北京帶到其他取景的地方。
我們特別需要好演員在有限的戲份里把角色的氣質表現出來。這次給了唐國強等更多的戲,他會把他的想法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豐富角色。與黃景瑜是第一次合作,他的外貌、身材很像戰士,他也很努力,發著高燒還堅持拍戲。
我們希望觀眾能通過電影這種比較感性的方式,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
——電影《決勝時刻》導演 黃建新
拍一部革命青年領袖偶像劇
1929年召開的古田會議,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歷史上有著重要意義。在《古田軍號》之前,其實已有多部相關影視作品,如何更加貼近當今時代、貼近人民需求,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
我希望偉人們回歸到生活常態。古田會議是中國共產黨黨內、軍內正確思想戰勝錯誤思想、正確路線戰勝錯誤路線的產物。這種斗爭必然要反映到毛澤東、朱德、陳毅等領袖人物當中。過往表現古田會議的歷史題材對“朱毛之爭”選擇避而不“演”,我選擇正視這段歷史,在情感矛盾、思想激辨中展現毛澤東、朱德等革命領袖對真理與信仰所進行的艱苦追問與探索,表現他們在探索真理中越辯越明的過程。
拍攝中,我力求以時代化的視角、青年人的語境,使之成為展現新時代主旋律傳統模式的“革命年代的青年領袖偶像劇”,再現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為了給青年人更多代入感,《古田軍號》在故事架構、藝術表達、背景音樂選取、鏡頭拍攝狀態、畫面剪輯等方面都選擇了青年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用真實的歷史故事與時代化的語境表達呈現出一部讓當下觀眾喜歡的主旋律題材影視作品。
——電影《古田軍號》導演 陳 力
中國共產黨的詩和遠方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最具有理想主義情懷。中國共產黨的詩和遠方就是一種關乎星火燎原、改天換地的凌云壯志。
如何利用現代影視技術與藝術語言演繹那段真實的重大革命歷史?如何精準地表現革命尚未成功卻心懷民族大義、平易近人性情率真可親可敬的中國共產黨領袖的偉人風采?如何改新聞采訪的“平鋪直敘”為電影化、故事化、藝術化,創造出新鮮的吸引力、沖擊力、感染力?以史實為依托、不能為了所謂戲劇性和商業性而任意虛構、夸張或渲染,努力站在新時代的高度對歷史進行再審視、再發掘,賦予新的表達。必須以心無雜念、責無旁貸的工匠精神埋頭創作這部兼具史詩性、紀實性、政論性的大電影。
所幸,有一雙斯諾的眼睛,我們可以通過“第三只眼”來再現那段崢嶸歲月中滿目瘡痍的舊中國,黑暗腐敗的國民黨政府與欣欣向榮的紅色蘇區、心懷赤誠的共產黨人形成強烈鮮明的對比……
這是一次改變中國前途命運、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宣推計劃,是在毛澤東與宋慶齡具有極高戰略意義的默契配合下展開的外交行動。斯諾這位紅色中國的見證者和推介人,儼然一只“報春的燕子”,將紅色中國的秘密告訴全世界,毋庸置疑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照耀全世界!
電影《紅星照耀中國》用講述歷史的方式,探求了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必然勝利的密碼。
——電影《紅星照耀中國》編劇、制片人 湯 溪
和平時代的英雄群體
早在30年前緣分就注定了我會和《烈火英雄》相遇。那時我家就住在消防隊旁邊,我幾乎每天都能看到消防員們訓練和出警。2017年,第一次聽到了《烈火英雄》這個故事。之后,我一直在想我能為消防員做些什么。我發現,似乎從來沒有哪部電影是以消防員為主角的。我想,是時候讓他們當一次主角了。
《烈火英雄》經歷了700多個日夜、940多個小時的真火拍攝?;I備《烈火英雄》時,我的第一步工作是走進消防隊了解消防員。那段時間,我每天泡在消防隊里看他們訓練,跟他們聊天,有時還會陪他們出警。我不想當一個采訪者,因為采訪者意味著“旁觀”,我更想成為他們的朋友。一個40多歲的消防員曾跟我說起自己20多歲時,有一次救火差點回不來,那時腦子里只有一個念頭:“我必須出去,去見我老婆孩子”。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有意識到,在我們安逸生活的背后,是這群人在做我們的后盾。他們很普通,有心中萬分掛念的親人,但危難一旦來臨,他們必定背負使命,守護人民。我始終記得一個消防員跟我說過的一句話:“我們不怕犧牲,只怕被遺忘。”
拍這部電影的過程中,我始終把自己放在一個記錄者的位置上。消防員是和平年代距離危險最近的群體,我們應該真實記錄、完整呈現他們。希望《烈火英雄》沒有讓我那些消防員兄弟們失望。
英雄無畏,熱血難涼,希望《烈火英雄》的無畏前行,讓更多人看到真真正正的中國驕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