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他們在干什么?”“燒太平窯呀,這是我們家鄉的傳統習俗。”
9月11日晚,江西省景德鎮市居民程勇芬帶著8歲的女兒來到小區廣場參加中秋燒窯活動。農歷八月十五燒“太平窯”,是景德鎮多年來的中秋傳統習俗,意在祈求未來平安幸福。
中秋節前后,全國各地開展豐富多樣的傳統文化活動,挖掘展示節日文化內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增強文化自信和傳承。
10日晚,一場由小朋友們擔任主角的迎中秋詩詞朗誦會在海河之畔的天津市和平區少年兒童圖書館上演。“吟詩、賞月、猜謎、飲桂花酒等活動飽含了節日的儀式感氛圍。”天津市國學研究會會員張文云告訴記者,“小朋友們親身參與詩詞盛宴,能夠在平仄韻律中領略中國古典詩詞的美,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古鎮風韻品中秋,巴渝歡歌月正圓。11日上午,“我們的節日·中秋”活動在依山傍水的重慶市北碚區偏巖古鎮舉行,川劇、耍鑼鼓、石工號子、草把龍等傳統文化演出精彩紛呈,糖人、雕刻、剪紙、布藝等傳統技藝展示讓人目不暇接……傳統文化系列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駐足觀看。
12日晚,在北京延慶區舉行的一場音樂文化品鑒會上,一批知名表演藝術家以“古詩今唱”的方式,將與中秋有關的古詩詞融入現代表達手法,進行全新音樂實景劇創作,講述延慶的歷史文化和民間傳說。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12日上午,遠在天山北麓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五師83團,一場熱鬧的社火表演正在團部廣場精彩上演。劃旱船、扭秧歌、打腰鼓……兵團職工們身著顏色亮麗的演出服,有的還掛上假胡子,手持一桿長煙袋,扮相喜慶而活潑。如果沒有皚皚雪山和青青牧草的提示,人們仿佛回到陜北高原或者中原大地。
13日中秋當晚,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彭陽縣將在茹河雷河灘文化廣場舉辦“茹河花月夜”文藝活動。據主辦方介紹,活動當晚,將有古箏、二胡等民樂演奏家在水光燈影交織的茹河上彈奏古曲,400名身著漢服的學生將在古箏伴奏下朗誦中秋文化詩歌。主辦方負責人王文表示,將通過挖掘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用文化扮靚節日,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讓人們在文化氛圍中過一個有品位的中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