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針對江西媒體報道的關于江西南昌中山路一店在門店營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周黑鴨在微信公眾號發布說明稱,出現不規范運營的問題均為門店基礎管理落實不力,主要責任在管理層。業內人士認為,在經過了沽空機構的兩次質疑后,周黑鴨又被曝出店面不規范運營的問題,對周黑鴨而言可謂是雪上加霜。
周黑鴨在情況說明中表示,員工行為違反了公司內部管理制度,說明周黑鴨管控流程和制度沒有從根本上讓顧客獲得更好的體驗。周黑鴨將以此為戒,重新梳理內控流程,派駐專人針對江西南昌區域所有門店進行全面徹查,并對全國所有門店排查。
近日,江西媒體報道稱,周黑鴨江西南昌中山路一店在門店存在出售臨期產品、擅自試用無健康證應聘新人以及不規范售賣產品、不規范清潔和使用售賣設施、不規范記錄營業日志等問題。
在情況說明中周黑鴨還表示,基于產品工藝和特性的不同,周黑鴨部分產品保質期為7天,為保證顧客的消費體驗,公司內部規定在產品出廠5天內必須完成銷售,并通過系統設置了銷售管控提示,同時對于違反規定的銷售行為設置處罰考核措施。該措施確實對門店員工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報道中員工行為也已經嚴重違反了公司內部管理制度。雖然未售賣過期產品,但事實證明周黑鴨的此項管控流程和制度并沒有從根本上讓我們的顧客獲得更好的體驗,相反還造成了顧客的困擾。
之所以周黑鴨備受關注,與數日前沽空機構Emerson Analytics連發兩份報告質疑周黑鴨店面運營情況有關。近日,Emerson Analytics發布報告稱,周黑鴨河南及江西的店面存在銷售量“被增長”28%的情況。有的店面存在銷售員在10秒內需完成8個操作步驟,以及1個POS機8分鐘內生成了36張“取消交易”銷售單情況。
Emerson Analytics認為周黑鴨有夸大銷售量的嫌疑,2018年,周黑鴨純利只有2.55億元,而不是如周黑鴨公告中所稱的只下滑30%。
對于Emerson Analytics的質疑,周黑鴨表示,已刊發的年報和半年報無任何跡象表明收益及溢利與現金及債務狀況存在不匹配的情況,沽空機構對周黑鴨的運營模式不理解,才導致的誤會。
2019年1月30日,周黑鴨發布盈警公告,預期2018年全年凈利潤將較2017年同期下跌約30%左右。對于下降原因,周黑鴨表示,“公司2018年度原材料成本上升,門店經營利潤率下跌。從2018年4月起,河北周黑鴨食品工業園有限公司投產折舊及能耗成本上升”是凈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
業內人士認為,結合最近周黑鴨的各種事件與周黑鴨的業績情況,周黑鴨門店管理確實存在問題,根本原因則在于行業競爭壓力,周黑鴨門店的盈利情況下滑,各個門店為了保證利潤,開始壓縮成本,導致門店出現上述問題。
數據顯示,周黑鴨直營店的毛利率從2016年開始下滑,從當年的62.32%下滑到2017年的60.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