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保險代理人監管規定》答記者問
為進一步促進保險中介監管法律制度體系協調統一,鞏固保險中介市場清理整頓工作成果,深化保險中介市場改革,銀保監會近日印發了《保險代理人監管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有關部門負責人就《規定》回答了記者提問。
力爭全國創業培訓機構突破5000家——馬蘭花計劃有個“582”小目標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印發文件,決定面向有創業意愿和培訓需求的城鄉各類勞動者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創業培訓“馬蘭花計劃”,提出力爭使全國創業培訓機構突破5000家,發展一批更高水平、更具影響力的創業培訓示范基地,培育一支覆蓋各類培訓課程的創業培訓師資隊伍。
全面推行告知承諾制 這些證明不用再開了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制度層面進一步解決企業和群眾辦證多、辦事難等問題。
《交通運輸部 應急管理部關于發布的公告》解讀
日前,交通運輸部會同應急管理部發布了《公路水運工程淘汰危及生產安全施工工藝、設備和材料目錄》(2020年第89號,以下簡稱《目錄》)。為便于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有關單位更好地理解該目錄的相關內容,切實做好貫徹實施工作
技能人才評價,企業有了自主權
為深化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解決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退出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后技能人才評價載體缺失、評價工作急需跟進等問題,人社部近日印發《關于支持企業大力開展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的通知》,支持企業大力開展技能人才評價工作。
金融機構已向實體經濟讓利約1.25萬億元
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金融機構合理讓利落實進展有關情況。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介紹,今年前10個月金融系統通過降低利率、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貸款兩項直達工具、減少收費、支持企業進行重組和債轉股等,已向實體經濟讓利約1.25萬億元。預計全年可實現讓利1.5萬億元的目標。
全球最大自貿區誕生,有何深意?——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談RCEP正式簽署
歷時8年“長跑”,覆蓋世界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15日,涵蓋15個成員國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在RCEP第四次領導人會議期間簽署,這意味著全球最大自貿區正式誕生。
解讀 |《民航局政務服務“好差評”管理辦法》
日前,民航局出臺《民航局政務服務“好差評”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建立起以評價、反饋、整改、監督等為主要內容,綜合運用線上、線下等多種方式的政務服務評價機制。
RCEP為疫情下全球經濟復蘇注入新動力
在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和新冠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連續沖擊背景下,東盟十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15日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發出了致力于推動自由貿易、多邊主義和區域經濟一體化不斷向前發展的強音。
國務院九大舉措促進外貿創新發展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提出“五個優化”“三項建設”和培育外貿新動能等九大支持外貿發展新舉措。分析人士認為,一系列新舉措的出臺不僅有利于穩住外貿基本盤,也有助于培育新形勢下中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國務院決定在浦東新區開展市場準入"一業一證"試點
著眼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擴大消費和有效投資并舉更大釋放內需潛力,1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浦東新區開展市場準入“一業一證”試點。
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負責同志就《關于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推廣以工代賑方式的意見》答記者問
2020年11月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中央農辦、財政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林草局、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和單位印發實施了《關于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推廣以工代賑方式的意見》(發改振興〔2020〕1675號,以下簡稱《意見》)。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負責同志就《意見》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國務院九大舉措促進外貿創新發展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提出“五個優化”“三項建設”和培育外貿新動能等九大支持外貿發展新舉措。分析人士認為,一系列新舉措的出臺不僅有利于穩住外貿基本盤,也有助于培育新形勢下中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金融機構合理讓利:助力企業發展,穩住經濟基本面
2020年,金融業通過合理讓利助力企業生存發展,穩住經濟基本面,在支持實體經濟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在11月6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梁濤、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席律師劉福壽圍繞金融機構合理讓利有關情況進行了介紹。
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元將如期實現
“資金去哪里?要去實體經濟,不要去玩‘錢生錢’的游戲。”11月6日,在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在回答經濟日報記者提問時表示,前期由于疫情原因,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非常大,怎么應對?政策要有確定性,貨幣政策要有一定的數量但不能“溢出來”;要有確定性的預期——資金價格總體呈下降趨勢;資金要去實體經濟,以確定性應對高度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