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中央農辦、財政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林草局、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和單位印發實施了《關于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推廣以工代賑方式的意見》(發改振興〔2020〕1675號,以下簡稱《意見》)。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負責同志就《意見》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答記者問
問: 《意見》出臺的背景和意義是什么?
答: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關于以工代賑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國務院部署要求,進一步推廣以工代賑方式,擴大以工代賑規模,發揮以工代賑政策“賑”的作用,我委在廣泛征求有關部門和地方意見建議的基礎上,聯合中央農辦、財政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林草局、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和單位印發了《意見》?!兑庖姟酚“l實施后,將在四個方面發揮顯著作用。
一是有利于拓寬農村就業渠道,解決就近就業難題?!兑庖姟访鞔_提出,將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五個領域積極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廣泛組織動員農村勞動力參與工程建設,盡最大可能提供就近就業崗位。
二是有利于持續增加農民收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對于采取以工代賑方式實施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項目,將優先吸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其他農村低收入人口參與工程建設,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致貧。
三是有利于補上“三農”短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對于補上“三農”領域短板、夯實農業生產基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配套設施提檔升級、豐富鄉村文化生活也具有重要意義。
四是有利于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實現扶志扶智結合。通過以工代賑方式,引導農村低收入人口克服“等靠要”思想,進一步增強他們依靠自身勞動實現增收致富的信心和決心,調動廣大農民參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積極性、主動性。
問: 采取以工代賑方式實施的項目有什么特點?我國實施以工代賑政策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以工代賑是通過組織農村群眾參與工程建設獲取勞務報酬,以取代直接賑濟的一項幫扶政策,政策初衷是讓更多貧困群眾和低收入人口參與工程建設,通過自身勞動獲取報酬,激發其增收致富的內生動力。采取以工代賑方式實施的項目,往往投資規模小、技術門檻低、前期工作簡單、務工技能要求不高,貧困群眾能夠充分參與其中。《意見》明確要求實施以工代賑項目時,要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能用人工的盡量不用機械,能動員當地群眾務工的盡量不用專業施工隊伍。這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也是這項政策保持生命力和活力的根本所在。
自1984年啟動實施以來,國家已累計安排以工代賑資金(含實物折資)超過1600億元。特別是“十三五”脫貧攻堅期間,國家每年專項安排約60億元,支持24個省份和新疆兵團通過實施以工代賑工程,為貧困地區提供100多萬個短期就近就業崗位,向參與務工的貧困群眾發放勞務報酬超過30億元。經過多年實踐,以工代賑在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帶動貧困群眾就業增收、激發脫貧致富內生動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得到貧困地區干部群眾的普遍歡迎和衷心擁護,被譽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因此,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進一步推廣以工代賑方式,拓展實施范圍和建設領域,將促進更多農村群眾參與鄉村建設、共享發展成果。
問: 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推廣以工代賑方式,有哪些具體領域?
答:《意見》聚焦五大領域,明確了以工代賑方式的推廣范圍。
一是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廢棄村莊和危房拆除、生活環境治理,災毀水毀農村小型基礎設施恢復重建,農業產業附屬設施建設,以及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配套生產生活設施建設、片區綜合開發等。
二是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行政村村內主干道、通自然村組公路、巷道、入戶路等路基整理、路面硬化、亮化及必要防護設施建設,國有農場、林場林區內公路改造,農村簡易候車亭,農村渡口、漫水路、漫水橋等小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
三是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維修養護,小型水庫、堤防維修養護,農村河湖管理、巡護和保潔,小流域綜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農村飲水工程建設、改造和維修養護等。
四是鄉村文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鄉村文化旅游和休閑農業景區景點與通鄉、通村主干道連接道路路基建設,景區景點內旅游道路及步游道、公共衛生設施、垃圾污水處理設施、綠化工程等配套和附屬工程建設等。
五是林業草原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在營造林、森林保護、草原保護與修復、荒漠化治理等生態保護修復及油茶、儲備林基地建設等領域中生產作用道路、貯存設施、灌溉基礎設施和管護用房等配套和附屬工程建設與維護,因災損毀營造林附屬配套工程復建等。
問: 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推廣以工代賑方式,有哪些具體領域?
答:與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此前印發的相關文件相比,在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工作方面,《意見》有哪些新的政策舉措?
答:今年1月份,我委聯合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印發了《關于在貧困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工作中大力推廣以工代賑方式的通知》,旨在鼓勵指導貧困縣更好地發揮統籌財政涉農資金效益,圍繞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采取以工代賑方式實施更多項目,進一步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本次印發實施的《意見》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著眼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守正創新,推動以工代賑方式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更大范圍內推廣,讓這項老政策在新形勢下發揮更大作用。
一是擴大推廣以工代賑方式的實施范圍。將采取以工代賑方式實施項目的范圍,全面拓展到農業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水利基礎設施、文化旅游基礎設施、林業草原基礎設施等五個領域。如,增加了災毀水毀農村小型基礎設施恢復重建,防止因災致貧返貧。
二是細化組織實施工作的具體要求。要求各地在開展相關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項目謀劃、相關規劃和年度投資計劃編制時,積極推廣以工代賑方式,梳理形成年度項目清單。廣泛組織動員當地農村勞動力參與項目建設,優先吸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其他農村低收入人口。進一步簡化招標等前期工作程序。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合理確定勞務報酬標準,盡量提高勞務報酬比例,確保及時足額發放。積極開展技能培訓,解決農村勞動力技能不足問題。
三是進一步強化以工代賑投入保障措施。要求各地將符合條件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項目按規定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和抗疫特別國債支持范圍,并在組織實施專項債券和抗疫特別國債項目時,大力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多渠道擴大以工代賑實施規模。
四是建立部門協同聯動和激勵表揚機制。要求各級政府建立由發展改革部門牽頭、有關方面參與的部際溝通協調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同時,將這項工作納入相關督促檢查范圍,對工作積極主動、成效明顯的地方予以表揚激勵。
下一步,我委將聯合有關方面,加大投入保障、督促指導、宣傳工作力度,督促指導地方細化工作舉措、壓實工作責任,及時總結地方推廣以工代賑方式的典型經驗做法,帶動更多農村低收入人口實現就近就業增收,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積極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