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印發文件,決定面向有創業意愿和培訓需求的城鄉各類勞動者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創業培訓“馬蘭花計劃”,提出力爭使全國創業培訓機構突破5000家,發展一批更高水平、更具影響力的創業培訓示范基地,培育一支覆蓋各類培訓課程的創業培訓師資隊伍。
“具體目標任務,可以簡單概括為‘582’:‘5’是全國創業培訓機構突破5000家,并在此基礎上培育和發展一批更高水平、更具影響力的創業培訓示范基地;‘8’是創業培訓師資年培訓量不低于8000人,支持優秀創業培訓師資成立創業培訓指導工作室;‘2’是擴大創業培訓規模,2021年培訓量不低于200萬人次,并力爭以后每年培訓量遞增。”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有關負責人說。
為實現上述目標,“馬蘭花計劃”在工作舉措上打出了一套“組合拳”。在創業培訓內容上,針對不同的創業階段開展創業培訓。準備創業和創業初期的人員可參加創業意識、創辦企業、網絡創業、創業(模擬)實訓等課程的培訓,提升項目選擇、市場評估、資金預測、創業計劃等能力;已經成功創業的人員可參加改善企業和擴大企業等課程的培訓,健全管理體系,制定發展戰略,抵御外部風險,穩定企業經營,擴大就業崗位。
此外,“馬蘭花計劃”強調要促進技能與創業創新結合,包括推動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創業創新培訓,將創業創新課程納入教學計劃,加速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創業培訓師資培養。同時,依托技能大師工作室等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創新活動,將學生“試創業”實踐活動納入政策支持范圍。
上述負責人表示,“馬蘭花計劃”明確指出創業培訓補貼經費從就業補助資金或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中合理統籌安排。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期間,優先使用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各地可結合實際提高培訓補貼標準。有條件的地區,可對教學資源開發、線上創業培訓、管理人員培訓、管理平臺開發等基礎工作給予經費支持。
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創業者自主選擇”的原則,“馬蘭花計劃”擴大了創業培訓群體范圍,將貧困家庭子女、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各類高校學生、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學生、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等納入創業培訓重點群體。
“隨著數字經濟時代新技術的快速迭代創新,青年學生創業的項目選擇、商業模式等需要更適應新趨勢、新業態、新格局。高校要積極探索線上學習與線下實踐相融合的培訓模式,加快探索符合青年學生特點需求的‘互聯網+創業培訓’課程。”浙江理工大學教授王勇能指出。
此外,“馬蘭花計劃”另一大創新點是將重點群體擴大到已經創業的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和鄉村創業致富帶頭人,這幾類人員參加創業培訓,可以按照在職職工享受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的培訓補貼。
湖南省就業服務中心二級調研員趙曙光表示,目前湖南省正在試點“鄉村創業領雁培養計劃”暨鄉村創業帶頭人培訓。“馬蘭花計劃”進一步擴大創業培訓重點群體范圍,讓鄉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等已經創業群體參加創業培訓,享受培訓補貼,將能穩定企業經營、促進企業發展、實現就業帶動。
“下一步,要利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搭建創業培訓管理服務平臺,完善創業培訓管理。加強創業培訓信息化平臺建設,實現培訓機構全覆蓋、培訓人員全實名、培訓資金全記錄、培訓過程可追溯、培訓質量可監控。”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有關負責人說。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部分創業者表達出這樣的困惑:雖然在創業之前曾參加過不少創業培訓,但在現實中仍有很多難題亟待破解,存在理論與實踐“兩張皮”現象。記者注意到,“馬蘭花計劃”強化創業培訓的后續服務,要求創業培訓與創業服務有效銜接。
“之前參加的創業培訓中,有的講到了如何制作商品詳情頁,如何搞社群營銷,也有的講到了直播帶貨,但感覺都是一個一個的點,在實際經營中還是不知道怎么把這些知識與自己的網店業務結合起來。”浙江“衣中queen”網店店主徐珍表示,目前最需要的就是一套系統的網上創業課程,包含從自我評價、項目選擇、市場分析,再到運營管理和運營優化等各個環節。
“長期以來,創業培訓機構與創業孵化基地、職業院校、眾創空間等多種創業服務主體缺少聯動,很多地方的創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平臺暫時沒有列入創業培訓機構目錄。”河北省保定市復轉軍人創業孵化園聯合創始人王琨表示,“馬蘭花計劃”打破了傳統壁壘,通過創業孵化園引進創業培訓,或創業培訓機構送培訓進孵化園,促進各方資源流動和合作,進而為創業者提供“創業培訓+創業孵化+創業咨詢+創業服務”的全方位支持。


2025-2031年中國職業資格培訓行業市場發展規模及未來趨勢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職業資格培訓行業市場發展規模及未來趨勢研判報告》共十一章,包含2025-2031年職業資格培訓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防范,職業資格培訓行業發展戰略研究,研究結論及投資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