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業主管部門
我國枸杞種植及加工的主管部門包括農業部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等,具體如下:
行業主管部門
序號 | 監管部門 | 管理環節 |
1 | 國家農業農村部 | 監管農產品種植、施肥等環節,促進農業產前、產中、產后一體化,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 |
2 | 國家市場監管理總局 | 覆蓋食品生產、流通、消費全過程的監督管理 |
3 |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 組織擬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主要產業政策
對枸杞產業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的主要產業政策具體如下:
主要產業政策
名稱 | 發布主體 | 時間 | 內容 |
關于加強和促進食品藥品科技創新工作的指導意見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科學技術部 | 2018.1 | 以創新引領監管水平提升,促進食品藥品行業的創新發展,不斷加強食品藥品監管科技創新,著力提升食品藥品領域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建立完善科研支撐網絡,引領企業提升技術創新能力 |
關于發布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若干規定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 2017.4 | 要求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要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客觀、有效、真實地記錄和保存食品質量安全信息,實現食品質量安全順向可追蹤、逆向可溯源、風險可管控,發生質量安全問題時產品可召回、原因可查清、責任可追究,切實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保障食品質量安全 |
“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 | 國務院 | 2017.2 | 規劃明確了包括全面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快食品安全標準與國際接軌、完善法律法規制度、嚴格源頭治理、嚴格過程監管、強化抽樣檢驗、嚴厲處罰違法違規行為、提升技術支撐能力、加快建立職業化檢查員隊伍、加快形成社會共治格局、深入開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行動等11項主要任務 |
關于促進食品工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 | 2017.1 | 進一步健全標準體系,推動食品添加劑等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引導企業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到2020年,食品工業規模化、智能化、集約化、綠色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供給質量和效率顯著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穩步提升,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資源利用和節能減排取得突出成效,能耗、水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進一步下降 |
關于創新財政支農方式加快枸杞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暨實施辦法 | 寧夏回族自治區林業廳 | 2016.6 | 重點扶持基礎研究、良種繁育、標準化建設、社會化服務、文化宣傳五個環節,其中:基礎研究扶持重點包括加快枸杞鮮食、藥用、茶用、加工等優新品種培育,圍繞枸杞有效成分提取、功能食品飲品、醫藥保健品和枸杞機械采摘等關鍵技術環節進行重點攻關;品牌建設方面則鼓勵枸杞經營主體圍繞質量安全、市場營銷、精細化加工,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構建標志性國家級科技型枸杞龍頭企業,提升寧夏枸杞品牌 |
全國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年) | 國家農業農村部 | 2016.1 | 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就業增收和激活農村發展活力為目標,以制度、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為動力,強化農產品加工業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推進全產業鏈和全價值鏈建設,大力推進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發展 |
寧夏回族自治區枸杞產業促進條例 |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 | 2016.1 | 從規劃扶持、產地保護、質量監管、品牌保護等多個維度,促進枸杞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建立健全促進枸杞產業發展協調機制 |
再造寧夏枸杞產業發展新優勢規劃(2016-2020年) |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 | 2016.1 | 明確了寧夏枸杞產業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枸杞種植面積穩定在100萬畝左右,產量達到25萬噸以上,產值達到300億元以上,加工轉化率達到30%以上,產品出口率達到20%;基本形成以中寧產區為核心,以清水河流域和銀川北部為軸線,以中寧、同心、海原、原州、平羅、惠農、鹽池、沙坡頭、紅寺堡和農墾集團等為主產區的“一核、兩帶、十產區”枸杞產業發展新格局。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3.主要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該法提出“從事食品生產和加工(稱食品生產),食品流通和餐飲服務(食品經營)”的企業應當遵守本法,食品安全標準、食品生產經營、食品檢驗、食品進出口、食品安全事故處置等方面做出具體要求,行業企業宜當遵守。同時,該法提出“供食用的源于農業的初級產品(以下稱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規定。但是,制定有關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標準、公布食用農產品安全有關信息,應當遵守本法的有關規定。”
(2)《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自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該法所稱農產品,是指來源于農業的初級產品,即在農業活動中獲得的植物、動物、微生物及其產品,因此枸杞行業受到該法約束。該法提出國家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是強制性的技術規范。該法還對農產品產地、農產品生產、農產品包裝和標識做出具體要求。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通報同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吨腥A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出臺有利于確保農產品質量,保護消費者權益。
(3)《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第557號)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證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公布食品安全信息,加強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能力建設。本條例從食品安全標準、食品生產經營、食品檢驗、食品進出口、食品安全事故處置等方面進行較為全面的約束和規范。
(4)《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
根據《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6號)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根據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食品生產活動應當依法取得食品生產許可。食品生產許可實行一企一證原則,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按照食品的風險程度對食品生產實施分類許可,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食品生產許可管理工作。本辦法對食品生產許可證申請、受理、審查、許可證管理、監督檢查等作出了詳細規定。
(5)《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
根據《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37號)自2017年11月17日起施行。根據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食品銷售和餐飲服務活動應當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食品經營許可實行一企一證原則,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按照食品經營主體業態和經營項目的風險程度對食品經營實施分類許可,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食品經營許可管理工作。本辦法對食品經營許可證申請、受理、審查、決定、許可證管理、變更、延續、補辦、注銷、監督檢查等作出了詳細規定。
(6)《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
根據《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國家食藥監管總局令第22號)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根據規定,國家對保健食品市場實施準入監管。國家對保健食品實行注冊與備案相結合的分類管理制度,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負責保健食品注冊管理,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保健食品備案管理。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工作應當遵循科學、公開、公正、便民、高效的原則,以受理為注冊審批起點,將生產現場核查和復核檢驗調整至技術審評環節,并對審評內容、審評程序、總體時限和判定依據等提出具體嚴格的限定和要求。
(7)《關于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若干規定》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于2017年3月發布了《關于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若干規定》,規定要求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要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客觀、有效、真實地記錄和保存食品質量安全信息,實現食品質量安全順向可追蹤、逆向可溯源、風險可管控,發生質量安全問題時產品可召回、原因可查清、責任可追究,切實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保障食品質量安全。
(8)《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五條的規定,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農產品免征增值稅。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農產品,是指直接從事植物的種植、收割和動物的飼養、捕撈的單位和個人銷售的注釋所列的自產農業產品;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銷售本社成員生產的農業產品,視同農業生產者銷售自產農業產品免征增值稅。
納稅人購進農產品,除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外,按照農產品收購發票或者銷售發票上注明的農產品買價和扣除率計算的進項稅額,可予以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2024-2030年中國枸杞行業市場全景評估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
《2024-2030年中國枸杞行業市場全景評估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共十章,包含中國枸杞行業發展環境洞察&SWOT分析,中國枸杞行業市場前景及發展趨勢分析,中國枸杞行業投資戰略規劃策略及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