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管部門
我國網絡與信息安全行業相關管理部門包括工信部、網信辦、公安部、國家保密局。工信部負責擬定實施行業規劃,產業政策和標準;指導推進信息化建設;協調維護國家信息安全等;指導軟件業發展;擬定并組織實施軟件、系統集成及服務的技術規范和標準;推動軟件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指導、協調信息安全技術開發等。網信辦著眼國家安全和長遠發展,統籌協調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重大問題;研究制定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發展戰略、宏觀規劃和重大政策;推動國家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法治建設,不斷增強安全保障能力。公安部主管全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工作。保密局負責管理和指導保密技術工作,對從事涉密信息系統集成的企業資質進行認定。
二、行業監管體制、行業主要法律法規政策
(2)行業主要法律法規政策
我國網絡與信息安全行業涉及的相關法律法規主要如下:
行業主要法律法規政策
序號 | 主要法律法規名稱 | 實施時間 | 發布部門 |
1 |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2011年修訂) | 1994年2月 | 國務院 |
2 | 《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2011年修訂) | 1997年12月 | 國務院 |
3 | 《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專用產品檢測和銷售許可證管理辦法》 | 1997年12月 | 公安部 |
4 | 《計算機信息系統保密管理暫行規定》 | 1998年2月 | 國家保密局 |
5 | 《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2011年修訂) | 2000年9月 | 國務院 |
6 | 《互聯網安全保護技術措施規定》 | 2006年3月 | 公安部 |
7 | 《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 | 2007年6月 | 公安部、國家保密局、國家密碼管理局、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 |
8 |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2010年修訂) | 2010年10月 | 全國人大 |
9 | 《通信網絡安全防護管理辦法》 | 2010年3月 | 工信部 |
10 |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 | 2012年12月 | 全國人大 |
11 | 《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 | 2013年9月 | 工信部 |
12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 | 2015年7月 | 全國人大 |
13 |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 | 2017年6月 | 全國人大 |
14 | 《網絡安全等級保護條例(征求意見稿)》 | 2018年6月 | 公安部 |
15 | 《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測評要求》(GB/T28448-2019)《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安全設計技術要求》(GB/T25070-2019) | 2019年12月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標準化委員會 |
16 | 《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 | 2020年3月 |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網絡與信息安全行業涉及的主要行業政策如下:
主要行業政策
序號 | 頒布時間 | 行業政策 | 頒布機構 | 主要相關內容 |
1 | 2014年8月 | 《關于加強電信和互聯網行業網絡安全工作的指導意見》 | 工信部 | 提出要深化網絡基礎設施和業務系統安全防護;提升突發網絡安全事件應急響應能力;維護公共互聯網網絡安全環境;推進安全可控關鍵軟硬件應用等。 |
2 | 2016年3月 | 《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 全國人大 | 統籌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發展,完善國家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強化重要信息系統和數據資源保護,提高網絡治理能力,保障國家信息安全。積極發展信息安全產業。 |
3 | 2016年12月 | 《“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 國務院 | 強化大數據與網絡信息安全保障。要加強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等關鍵技術攻關,形成安全可靠的大數據技術體系;建立完善網絡安全審查制度;采用安全可信產品和服務,提升基礎設施關鍵設備可靠水平;建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制度,研究重要信息系統和基礎設施網絡安全整體解決方案。 |
4 | 2016年12月 | 《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 |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 | 網絡安全形勢日益嚴峻,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國防安全及公民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面臨嚴峻風險與挑戰。提出堅定捍衛網絡空間主權、堅決維護國家安全、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加強網絡文化建設、打擊網絡恐怖和違法犯罪、完善網絡治理體系、夯實網絡安全基礎、提升網絡空間防護能力、強化網絡空間國際合作等九項戰略任務。 |
5 | 2016年12月 |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 工信部 | 指出網絡安全形勢更加嚴峻,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亟需進一步加強。要進一步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發展信息安全產業,完善工業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目標到2020年,信息安全產品收入達到2000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 |
6 | 2016年12月 | 《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 | 工信部 | 強調我國網絡安全形勢日趨嚴峻。“十三五”期間,信息通信業要站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落實網絡安全觀,進一步加強網絡安全管理工作,完善行業網絡和信息安全監管體系,創新理念方法,健全機制手段,提升全行業的安全風險防控和保障能力。 |
7 | 2017年1月 | 《信息產業發展指南》 | 工信部、國家發改委 | 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安全可控信息產業生態體系的發展目標。提出了增強體系化創新能力、構建協同優化的產業結構、促進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應用、建設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提升信息通信和無線電行業管理水平、強化信息產業安全保障能力、增強國際化發展能力7大任務,確定了集成電路、基礎電子、基礎軟件和工業軟件、關鍵應用軟件和行業解決方案、智能硬件和應用電子、計算機與通信設備、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9個領域的發展重點,研究部署了7個重大工程,明確了相關保障措施。 |
8 | 2017年1月 | 《信息通信網絡與信息安全規劃(2016-2020年)》 | 工信部 | 提出了建立健全網絡與信息安全法律法規制度、構建新型網絡與信息安全治理體系、全面提升網絡與信息安全技術保障水平、加快構建網絡基礎設施安全保障體系、大力強化網絡數據和用戶信息保護、深入推進行業信息安全監管、全面強化網絡與信息安全應急和特殊通信管理、推動網絡安全服務市場發展、持續提升網絡安全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等9個方面的重點任務。確定了到2020年建成“責任明晰、安全可控、能力完備、協同高效、合作共享”的信息通信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的工作目標。 |
9 | 2018年10月 | 《關于推進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的工作方案》 | 工信部 | 全面加強通信資源管理,完善騷擾電話的發現、舉報、處置流程,切斷騷擾電話傳播渠道;加強技術手段建設,提升騷擾電話防范能力;綜合調動各方力量,規范電話營銷行為,建立騷擾電話長效管控機制,實現商業營銷類電話規范撥打、惡意騷擾和違法犯罪類電話明顯減少的目標,營造良好的通信環境。 |
10 | 2019年9月 | 《關于促進網絡安全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 | 工信部 | 強調要著力突破網絡安全關鍵技術、積極創新網絡安全服務模式、合力打造網絡安全產業生態、大力推廣網絡安全技術應用、加快構建網絡安全基礎設施,爭取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年營收超過20億的網絡安全企業,形成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網絡安全骨干企業,網絡安全產業規模超過2000億。 |
11 | 2020年8月 | 《關于運用大數據推進防范治理電信網絡詐騙長效機制建設工作方案》 | 工信部 | 圍繞技術平臺、監管能力、工作機制,明確了相關具體工作任務。在技術平臺方面,打造信息通信行業反詐大數據技術手段,持續提升大數據技術管控水平。在提升監管能力方面,進一步強化行業源頭治理,健全創新事前防范、責任落實、成效評價、信用管理等制度。在完善工作機制方面,持續優化跨政企、跨行業、跨部門的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充分釋放大數據在防范治理電信網絡詐騙方面的強大效能。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本文采編:CY353


2025-2031年中國網絡安全行業市場專項調研及投資前景規劃報告
《2025-2031年中國網絡安全行業市場專項調研及投資前景規劃報告》共十章,包含2025-2031年中國網絡安全行業前景及趨勢,2025-2031年中國網絡安全行業投資機會分析,網絡安全行業投資戰略研究等內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請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