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業主管部門及自律性組織
紡織行業由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進行宏觀管理,行業主管部門為工業和信息化部。上述監管部門的主要職責為制定產業政策、提出中長期產業發展導向和指導性意見等,行業內企業則基于市場化的方式進行業務開發和拓展。行業的自律性組織主要為中國針織工業協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及其成員單位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與中國服裝協會、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
行業主管部門及自律性組織
管理機構 | 主要職責 |
國家發改委 | 負責產業政策的制定,研究制定行業發展規劃,指導行業結構調整,實施行業管理,參與行業體制改革、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質量管理等工作。 |
工業和信息化部 | 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的政府管理部門,下設“消費品工業司”管理紡織服裝行業的具體工作,負責制定與組織實施行業發展規劃、監測分析行業運行動態、統計發布行業相關信息,提出優化產業布局、結構的政策建議等。 |
商務部 | 國內紡織服裝行業進出口業務、特許經營業務的主管部門,擬訂國內外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的發展戰略、政策,起草國內外貿易、外商投資、對外援助、對外投資和對外經濟合作的法律法規草案及制定部門規章,提出我國經濟貿易法規之間及其與國際經貿條約、協定之間的銜接意見,研究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合作、現代流通方式的發展趨勢和流通體制改革并提出建議。 |
中國針織工業協會 | 國內針織品及內衣行業的自律性組織,以推動行業發展為宗旨,為政府、行業、社會提供各項相關服務,主要包括規范行業行為,維護行業及企業利益;研究產業發展及市場趨勢,參與制定行業發展戰略規劃,向政府提出政策和立法建議;參與國家行業標準的制定、修訂和實施;向企業提供包括技術、產品、市場等在內的各項信息與咨詢服務等。 |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 | 制定行規行約,規范行業行為,建立行業自律機制,維護行業利益;向企業提供信息、咨詢服務;綜合協調紡織各行業之間經濟技術關系,促進行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推動橫向經濟聯合與協作;組織開展行業對外技術經濟協作與交流等。 |
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 | 負責產業及市場研究,主持同業開展協作和咨詢服務,推動行業發展,提高行業開發新產品、開拓市場能力;負責行業自律管理并代表會員企業向政府部門提出產業發展建議及意見等。 |
中國服裝協會 | 負責協助政府部門進行行業管理,協調成員單位之間以及成員與政府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維護行業、企業合法權益,在技術、產品、市場、信息、培訓等方面為成員單位提供服務,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 | 維護行業和會員企業的利益,促進中國紡織服裝進出口貿易的可持續發展。一方面,積極幫助企業解決對外貿易中的問題,盡量完善各種功能機構,維護行業和企業的利益;另一方面,努力完成政府主管部門委托的各項工作,為政府的政策決策提供建議和參考。促進我國服裝產業結構、進出口結構的調整以及服裝行業平穩、可持續發展。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行業主要政策、行業標準及技術規范
近年來,政府部門不斷出臺相關的產業政策和發展規劃,明確了產業發展方向及扶持政策,國家的鼓勵和支持有利于行業的健康與穩定發展。
(1)行業主要法律法規
行業主要法律法規
法律法規 | 發布機構 | 發布/修訂時間 |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2004年 |
《零售商供應商公平交易管理辦法》 | 商務部、發展改革委等 | 2006年 |
《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 |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3等 | 2010年 |
《商業特許經營備案管理辦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 2011年 |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2013年 |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2014年 |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2018年 |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2018年 |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2019年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2019年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行業主要產業政策
行業主要產業政策
序號 | 主要政策 | 發布時間 | 發布部門 | 主要內容 |
1 | 《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 2009年 | 國務院 | 提出“穩定國內外市場、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實施技術改造、淘汰落后產能、優化區域布局、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加快自主品牌建設、提升企業競爭實力”等八項主要任務,并明確“加大對紡織企業的金融支持”。 |
2 | 《關于加快推進服裝家紡自主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 | 2009年 |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等部委 | 提出支持自主品牌服裝、家紡企業提高研發設計能力,建立公共研發設計平臺,在信息、人才等方面向企業提供幫助,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
3 | 《關于推進紡織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 | 2010年 | 工業和信息化部 | 明確紡織產業轉移和區域發展重點,東部地區要加速產業升級步伐,推進中心城市都市產業建設。東部中心城市重點發展紡織服裝的研發設計、品牌營銷、市場推廣等生產性服務業和紡織總部基地,培育建設全球或區域性紡織服裝時尚創意中心、營銷中心、貿易中心、品牌中心和購物(消費)中心,以貿易、商業流通帶動周邊地區和全行業的生產制造。 |
4 | 《紡織工業“十二五”科技進步綱要》 | 2010年 |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 | 提出“十二五”期間,要“加強服裝家紡文化等重點領域的基礎理論和前沿技術研究”,“加強服裝、家紡文化及品牌發展課題研究”,“推廣綠色環保家紡新產品加工技術”,“提高紡織面料、服裝、家紡產品的開發創新水平,促進產業科技成果向市場開拓能力和品牌價值轉化”。 |
5 | 《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 2012年 | 工業和信息化部 | 提出“以服裝和家紡行業為重點實施品牌建設工程。制定我國服裝家紡品牌發展戰略,建立品牌企業統計、跟蹤、評價體系,建立我國紡織服裝品牌數據庫。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原則,開展品牌企業評價工作,重點跟蹤和培育創新能力強、市場覆蓋面廣、市場占有率高、企業盈利能力強的100家左右服裝家紡品牌企業。加快推進我國服裝家紡品牌國際化進程,爭取盡快形成一批國際化服裝家紡品牌”,并明確指出“優先支持新型紡織纖維材料、高端紡織裝備、產業用紡織品、品牌服裝和家用紡織品企業上市融資,積極支持企業創新能力和品牌運作能力”。 |
6 | 《建設紡織強國綱要(2011-2020)》 | 2012年 |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 | 提出“服裝、家紡、針織、面料等產品品牌發展日趨成熟,在建立市場信譽、提升品牌價值等方面取得顯著進步,紡織工業從加工制造向自主品牌創建提升”,要“創建品牌新優勢”。 |
7 | 中國制造2025 | 2015年 | 國務院 | 明確提出“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和“全面推行綠色制造”的工作任務和重點,“加快紡織等行業生產設備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準制造”,“促進紡織等產業向價值鏈高端發展”。紡織服裝產業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以及傳統制造行業的一個重要門類,將面臨向綠色制造和智能制造的深度轉型。 |
8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 2016年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 提出以輕紡等行業為重點,采用境外投資等方式,推動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建立產能合作項目庫,推動重大示范項目建設。引導企業集群式走出去,因地制宜建設境外產業集聚區。要求加快對外貿易優化升級,“實施優進優出戰略,推動外貿向優質優價、優進優出轉變,加快建設貿易強國。促進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貿易。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 |
9 | 《家用紡織品行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 | 2016年 | 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 | 明確“十三五”時期行業發展的指導思想與主要目標,確定“建設新家紡,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倡導新生活,改善供給提升服務”、“構建新格局,優化配置協調發展”、“立足新高度,打造品牌促進升級”、“發展新經濟,資源節約綠色環保”等主要任務,提出相應措施與建議。 |
10 | 《紡織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 2016年 | 工業和信息化部 | 《規劃》從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大力實施“三品”戰略、推進紡織智能制造、加快綠色發展進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升企業綜合實力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根據《規劃》要求,“十三五”期間,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6%-7%;紡織品服裝出口占全球市場份額保持基本穩定;紡織行業發明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長15%,規模以上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8%;紡織工業增長方式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
11 | 《紡織工業“十三五”科技進步綱要》 | 2016年 |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 | 明確“十三五”期間,紡織工業科技進步的主要發展目標:紡織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建立智能化紡紗、長絲、印染、針織、非織造布、服裝和家紡示范生產線;主要企業具備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大中型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1.0%;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授權發明專利年增15%等。 |
12 |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 | 2017年 | 國務院辦公廳 | 提出推進紡織等行業供應鏈體系的智能化,加快人機智能交互、工業機器人、智能工廠、智慧物流等技術和裝備的應用,提高敏捷制造能力。 |
13 | 《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 | 2018年 | 中共中央、國務院 | 強調順應居民消費升級趨勢,努力增加高品質產品和服務供給,切實滿足基本消費,持續提升傳統消費,大力培育新興消費,不斷激發潛在消費。加強引導、強化監督,確保市場主體提供安全放心的吃穿用消費品。 |
14 |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 2019年 | 國務院 | 明確提出“加快創新驅動,培育貿易競爭新優勢。增強貿易創新能力,構建開放、協同、高效的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強化制造業創新對貿易的支撐作用”。 |
15 | 《關于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 | 2020年 | 國務院 | 一是創新開拓方式,優化國際市場布局;二是發揮比較優勢,優化國內區域布局;三是加強分類指導,優化經營主體;四是創新要素投入,優化商品結構;五是創新發展模式,優化貿易方式;六是創新運營方式,推進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七是創新服務模式,推進貿易促進平臺建設;八是創新服務渠道,推進國際營銷體系建設;九是創新業態模式,培育外貿新動能,促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研究完善配套監管政策。 |
16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 2021年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 完善出口政策,優化出口商品質量和結構,穩步提高出口附加值。優化國際市場布局,引導企業深耕傳統出口市場、拓展新興市場,擴大與周邊國家貿易規模,穩定國際市場份額。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深化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貿易促進平臺、國際營銷服務網絡建設,加快發展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等新模式,鼓勵建設海外倉,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創新發展服務貿易,推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開放平臺建設,提升貿易數字化水平。實施貿易投資融合工程。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本文采編:CY353


2025-2031年中國紡織行業發展戰略規劃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
《2025-2031年中國紡織行業發展戰略規劃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共十九章,包含2020-2024年中國紡織相關行業運行狀況分析,2025-2031年中國紡織行業的前景及規劃分析,2025-2031年中國紡織產業投資機會與風險分析等內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請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