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屬行業
工業氣體行業根據中國證監會發布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2012年修訂)》隸屬于“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C26)”;根據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隸屬于“C2619其他基礎化學原料制造”。
(二)行業的主管部門、監管體制、行業主要法律法規及政策
1、行業主管部門及監管體制
目前,我國對氣體行業的監管采取國家宏觀調控和行業自律相結合的方式。行業主管部門包括國家發改委、工信部、應急管理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生態環境部,行業自律組織為中國工業氣體工業協會。
主要監管部門及自律組織職能如下:
主要監管部門及自律組織
部門 | 職能 |
國家發改委 | 擬訂并組織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指導推進和綜合協調經濟體制改革有關工作,提出相關改革建議;牽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組織擬訂綜合性產業政策,協調一二三產業發展重大問題并統籌銜接相關發展規劃和重大政策;組織擬訂并推動實施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政策等 |
工信部 | 負責擬訂實施行業規劃、產業政策和標準;監測工業行業日常運行;推動重大技術裝備發展和自主創新;管理通信業;指導推進信息化建設;協調維護國家信息安全等 |
應急管理部 | 負責組織編制國家應急總體預案和規劃;負責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和工礦商貿行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負責市場綜合監督管理、市場主體統一登記注冊、組織和指導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工作、反壟斷統一執法、監督管理市場秩序、宏觀質量管理、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等 |
生態環境部 | 負責建立健全生態環境基本制度;擬訂國家生態安全環境政策、規劃并組織實施,起草法律法規草案,制定部門規章;負責重大生態環境問題的統籌協調和監督管理;環境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指導、協調、監督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等 |
中國工業氣體工業協會 | 負責產業及市場研究、行業數據統計、協助組織制定行業標準以及行業自律管理等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行業的主要法律法規及政策
(1)行業主要法律法規
氣體經營企業在氣體的生產、充裝、運輸等經營環節中需要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并依法辦理相應各類經營許可和資質證書,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行業主要法律法規
經營內容 | 法律法規 | 資質證書 | 發證和監督管理部門 |
工業氣體生產 | 《安全生產法》 《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 《產品質量法》 《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 《環境保護法》 《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 《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實施辦法》 《危險化學品登記管理辦法》 《排污許可管理辦法(試行)》 | 危險化學品登記證安全生產許可證 安全標準化證書 排污許可證 |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應急管理部門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 |
工業氣體經營 | 《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 《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 《常用化學危險品貯存通則》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 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 | 行政審批部門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
氣瓶使用及充裝 | 《氣瓶使用登記管理規則》 《氣瓶充裝許可規則》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 《氣瓶安全監察規定》 《特種設備生產和充裝單位許可規則》 《壓力容器使用管理規則》 《氣瓶、罐車充裝單位資格許可程序和要求(試行)》 | 氣瓶充裝許可證 移動式壓力容器充裝許可證 氣瓶使用登記證 |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
工業氣體運輸 | 《道路運輸條例》 《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規定》 | 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 | 道路運輸管理部門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
醫用級氣體生產銷售 | 《藥品管理法》 《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 《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 《藥品注冊管理辦法》 | 藥品生產許可證 藥品再注冊批件 |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
設備使用 | 《特種設備安全技術規范制定程序導則》 《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考核規則》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 《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核準規則》 《計量法》 《標準物質管理辦法》 《壓力管道使用登記管理規則》 | 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核準證 制造計量器具許可證 計量合格確認書計量認證證書 國家標準物質定級證書 | 國家質量技術監督部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部門 |
標準氣體生產 |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 《計量法》 《標準物質管理辦法》 | 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核準證 制造計量器具許可證 計量合格確認書 計量認證證書 國家標準物質定級證書 |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
食用級氣體生產銷售 | 《食品安全法》 《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 《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 | 食品生產許可證 |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行業相關產業政策
目前,與工業氣體行業相關的發展規劃、產業政策及發展綱要如下:
行業相關產業政策
時間 | 部門 | 政策名稱 | 主要內容 |
2006年 | 國務院 |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 | 確定了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技術及成套工藝、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大型飛機、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等十六個重大專項,集成電路專項(02專項)于2008年開始啟動實施,總體目標是開展集成電路制造裝備、成套工藝和材料技術攻關,掌握核心技術,開發關鍵產品,實現產業自主創新發展 |
2015年 | 國務院 | 《中國制造2025》 | 組織實施傳統制造業能效提升、清潔生產、節水治污、循環利用等專項技術改造。開展重大節能環保、資源綜合利用、再制造、低碳技術產業化示范。實施重點區域、流域、行業清潔生產水平提升計劃,扎實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源頭防治專項。制定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企業標準體系,開展綠色評價。到2020年,建成千家綠色示范工廠和百家綠色示范園區,部分重化工行業能源資源消耗出現拐點,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下降20%。到2025年,制造業綠色發展和主要產品單耗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綠色制造體系基本建立 |
2016年 | 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局 |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 | 把“超凈高純試劑及特種(電子)氣體”“天然氣制氫技術”“超高純度氫的制備技術”“廢棄燃氣回收利用技術”“煤液化、煤氣化以及煤化工等轉化技術;以煤氣化為基礎的多聯產生產技術”“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半導體發光技術”等列為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 |
2016年 | 國務院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 提出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推進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循環經濟發展,加快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 |
2016年 | 中國工業氣體工業協會 | 《中國氣體工業“十三五”發展指南》 | 提出未來行業發展方向為:推動企業聯合重組提升競爭力;鼓勵自主創新,推廣應用新技術;建立和完善空分能耗指標,提升行業整體水平;推進行業知名品牌建設,提升產品質量;推行行業信用評價;推動社會責任報告的發布;優化產業布局,推進氣體行業發展;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推進廣泛應用等 |
2016年 | 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 | 《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 | 加強大尺寸硅材料、大尺寸碳化硅單晶、高純金屬及合金濺射靶材生產技術研發,加快高純特種電子氣體研發及產業化,解決極大規模集成電路材料制約。加快電子化學品、高純發光材料、高飽和度光刻膠、超薄液晶玻璃基板等批量生產工藝優化,在新型顯示等領域實現量產應用 |
2017年 | 國家發改委 | 《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 加快先進有機材料關鍵技術產業化。重點發展新一代鋰離子電池用特種化學品、電子氣體、光刻膠、高純試劑等高端專用化學品等產品 |
2019年 | 工信部 | 《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2019版)》 | 將用于集成電路和新型顯示的電子氣體的特種氣體:高純氯氣、三氯氫硅、鍺烷、氯化氫、氧化亞氮、羰基硫、乙硼烷、砷烷、磷烷、甲硅烷、二氯二氫硅、高純三氯化硼、六氯乙硅烷、四氯化硅等列為重點新材料 |
2020年 |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 《工業氣體制備通用規范(征求 意見稿)》 | 為在工業氣體制備中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生態環境安全、公共安全,滿足經濟社會管理的基本需要,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范。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本文采編:CY353


2025-2031年中國工業氣體產業發展動態及投資戰略規劃報告
《2025-2031年中國工業氣體產業發展動態及投資戰略規劃報告》共十三章,包含工業氣體領先企業經營分析,中國工業氣體行業發展趨勢預測,中國工業氣體行業投資戰略規劃等內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請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