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日前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更有效服務實體經濟,我國將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
財政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減稅降費是積極財政政策的一個重要著力點。從2018年至2020年底,我國將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業擴大至所有企業,初步測算全年減收650億元。此外,對已確定的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電網企業增值稅留抵退稅返還的1130億元,在9月底前基本完成,盡快釋放政策紅利。
為助力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困難,我國將加快組建國家融資擔保基金。落實不低于600億元基金首期出資,協同省級融資擔保和再擔保機構,支持融資擔保行業發展壯大,擴大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規模,努力實現每年支持15萬家小微企業和新增1400億元貸款的政策目標。
財政部數據顯示,近年來,積極財政政策不斷加大減稅降費力度。2013-2017年,實施營改增改革累計減稅2.1萬億元,加上采取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清理各種收費等措施,共減輕市場主體負擔3萬多億元。
該負責人表示,保持支出強度,也是積極財政政策發力的著力點。今年上半年,為支持引導實體經濟提質增效,積極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財政部安排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集中支持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實施創業擔保貸款貼息,降低政策門檻,取消小微企業不能同時享受擔保和貼息的限制,將對小微企業新招用員工比例的要求由30%降為25%。
下一步,財政部將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聚焦減稅降費,以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促進創業創新、穩定就業為重點,精準施策,提升效能,加強部門協作,強化政策協同,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