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近幾年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基本實現全覆蓋,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初步顯威。要堅持應用導向、立法先行,進一步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當前,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展如何?信用立法取得了哪些實質進展?記者圍繞相關問題采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金融司有關負責人。
問: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目前,我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截至今年5月底,全國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存量代碼轉換率99.996%,存量證照換發率83.5%;全國個體工商戶存量換碼率99.6%。推進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在各部門各單位辦理業務時廣泛應用,基本實現“一照一碼走天下”。
我國持續推進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建設,推進“信用中國”網站建設,信用信息共享公開能力不斷增強。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不斷擴大聯通范圍,現已聯通44個部門、所有省區市和70家市場機構,歸集各類信用信息超過175億條,實現了信息查詢、異議處理和聯合獎懲等功能。截至今年5月底,“信用中國”網站歸集發布行政許可信息6769萬條,行政處罰信息2124萬條。在招投標、政府采購、市場交易等過程中,通過網站查詢信用信息日益成為公眾的習慣共識。
我國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初步顯威。聯合獎懲備忘錄不斷覆蓋重點領域。60多個部門已累計簽署37個聯合獎懲備忘錄,制定聯合獎懲措施,聯合獎懲成效不斷凸顯。同時,聯合獎懲范圍也在不斷拓展。今年6月,首批限制乘坐火車飛機名單在“信用中國”網站公示,包括稅務、證券期貨、民航、鐵路等領域的嚴重違法失信行為人共169人,將在一定期限內被禁止乘坐火車和飛機。
守信激勵系列項目充分提升了守信獲得感。依托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歸集各類信用信息,并向有關市場機構開放共享,使信用良好主體更加容易獲得各類便利優惠服務,包括“信易貸”促進守信主體融資信貸,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信易租”促進守信主體免押金租賃辦公設備和辦公空間等,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信易行”“信易游”促進守信主體享受旅游出行的便利和優惠等。
問:我國信用服務市場發展如何?
答:目前,約130家企業征信機構和約100家信用評級機構獲備案,百行征信公司獲個人征信業務許可。國家發展改革委引入信用服務機構參與行業信用建設與信用監管,促進信用服務市場加快發展。
問:我國信用立法取得了哪些實質進展?
答:目前,在國家層面,信用法、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條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管理辦法已形成初稿;在地方層面,陜西、湖北、上海、河北、浙江5個省市已出臺地方信用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