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多“跑位”,辦事不受累
呂曉勛
權籍調查,由16個工作日縮短至平均15分鐘內可領取;原來得花半天工夫的不動產證登記,不到一小時就能辦完……對于很多武漢市民來說,窗口部門的服務不斷提速,可能是近幾年辦事時的共同感受。
時限變短,辦事質量卻沒有下降,反而日益提高。近年來,武漢全面推進“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讓企業和群眾辦事距離更近、環節更少、時間更短。數據顯示,僅市級審批服務辦理時限,平均每一事項就壓縮了10.6天。而且在減窗口、簡環節的同時,還能不斷提升服務效率。事實證明,只要以企業和群眾辦事良好體驗為導向,就不難發現提質增效的路徑。
“昨天滿意,不代表今天滿意;今天滿意,不代表未來滿意。”互聯網時代,優化公共服務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改革的過程,就是自我加壓的過程,就是走近群眾的過程。服務多“跑位”,辦事不受累,不斷打通“堵點”,掃清“痛點”,老百姓才有可能在家門口享受到更多高效、優質、便捷的服務。
“一枚印章”管,全靠改革推
李洪興
“以前一起辦照的人,好多都得穿運動鞋,現在不用了,不需要來回上下跑了。”這種改變得益于天津濱海新區的審批改革。原來,辦理證照需要多跑部門、重復報批;現在,只要一個部門、一個窗口、一枚印章。
曾經,“公章旅行”備受詬病,審批之弊亟待破除。改什么、怎么改,要瞄準百姓痛點。從“五證合一”到“一窗登記、一號受理、一網通辦”,從統一的受理中心到“一照一碼一章一票一備案”一天辦結……濱海新區整合機構和職責、優化服務流程、開展標準化服務、完善銜接機制,審批不再各管一段,變為綜合協同。這離不開部門機構等“硬件”的改革,也需要服務便民化等理念“軟件”的升級,二者協同并進、互相促進,就能讓群眾辦事清爽舒心。
要想群眾少跑腿,服務就該邁開腿。推動審批服務理念、制度、作風全方位深層次變革,讓營商環境不斷優化、辦事創業活力充分釋放。
一門加一網,群眾“零跑腿”
石羚
廣東佛山的政務服務新模式,創造了多個“一”。部門聯動“一張清單”,管住“九龍治水”;多表格整合為“一表通”,填表再也不“燒腦”;進一道門,辦多件事,實現“一門入、一門出,一支隊伍管全部”;數據共享,一網通辦,一次登錄,一鍵直達,一次辦結……辦事流程最小化,為的是群眾便利最大化。
多次跑、上下跑、異地跑,一個“跑”字,道出了辦事群眾的焦慮。佛山的“一門一網”,為群眾洞開方便之門,但對政府部門而言則是挑戰。如何整合網絡系統,打破政務藩籬?如何提升工作人員標準化服務水平,從“單項運動員”轉為“全能運動員”?窗口減少只是“物理反應”,更深刻的變革在于轉變政府職能,抹去行政審批中的不合理成分,催生一系列“化學反應”。
“一門式”體系構建,重在一門心思搞好服務。除了運用技術、簡化流程,更有賴于在點滴細節中轉變服務理念。當下,佛山還需將放管服改革引向深化,讓群眾少跑一趟路,少過一道卡,多一份滿意,多一份幸福。



